留守女生报考北大考古前途分析——一位考古小兵的展望
考古专业在大家的认识中通常是一个冷门专业,报考的人数相当少,全国严格意义上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的人也相对较少,是个不折不扣的冷门专业。前几天,家里就有长辈问我万一闺女被调剂到学校的考古专业怎么办,以后工作前途如何。鉴于人家姑娘报考的学校本身实力一般,且是女生,所以我就说了大实话,非常不看好,就算一口气读到博士,出来工作也相当难办。因为我自己极有可能明年就毕业,今年下半年找工作,根据近两年新毕业的同学情况看并不乐观。而且,学读考古博士的地方也是牛校,导师也是业界大牛啊。

然而,今儿一早一条与考古相关的信息却上了热搜,并且持续发烧,也成为圈内一些老师和大微们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之前网络报道的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文科676分,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在目前的价值观中,一个被大家极为关注的女孩,清华和北大两大牛校文科专业随意选,那么正常的话是不是应该选择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或者是清华的五道口。要不也要是北大中文,无数文艺青年当年高考的首选。然而,人家姑娘却选择了大家一般认知中的考古专业。记者采访她,给出的答案这是受到在去年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前敦煌博物院樊锦诗先生的影响,而且她本人也非常喜欢历史,所以选择了考古专业,希望以后读研究生从事研究。樊锦诗先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上海的小姑娘在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去了当时连水电都不通的敦煌研究院,从此守护敦煌半个世纪,期间还有大约20年与丈夫分居两地,她丈夫彭金章先生北大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大学从事考古教学与科研。所以,钟芳荣同学选择了自己的理想,选择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在众多微博网友的评论中,有对钟同学的祝福,也有对钟同学的选择表示担忧的。那么我作为一个已经读这个专业到这个份上,中间还在行业核心机构工作两年和很多老师打过交道的考古小兵多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北大是一个好大学,北大考古也是一个好专业,自北大考古系成立以来就是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学科排名始终全国第一。然而,近十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考古专业毕业所直接对口的高校考古系、研究所和博物馆的薪酬待遇已经远远被其他行业所甩在背后。近几年高校情况稍微好点,但是都开始实行聘用制,对发论文和课时要求相当严格,达不到标准,合同到期就要走人。而考古研究所和博物馆始终都属于事业单位编制,虽然稳定,但是待遇相当差。以行业最牛的社科院考古所为例,上世纪80年代以前绝对是北大学子的首选,是最优秀的学生才能去。行业大佬张忠培先生看同班同学都去考古所,自己只能被保送读研究生是相当失望的。后来八九十年代,人家北大的学生都流行往国外跑。

近十年纯北大本科读下来去考古所的相当少。究其原因,一方面考古行业常年在野外发掘相对较为艰苦,另一方面考古所的薪资你如果进不去所谓的创新工程,几乎在京城没法过。而博物馆的工作,虽然看起来挺轻松体面,但是据我从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朋友那里了解的,那里年轻人的工资更不容乐观。所以,近十年虽然北大考古直博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是纯种北大从事考古行业的人依然相当少。所以,今天就有老师就觉得大家别这么早地捧,属于道德绑架,她毕业不转行绝对就是北大考古的胜利。而且北大考古的老师也对自己的学生们学习不踏实纷纷转行表示不满,曾听说一北大考古的大佬在开会曾直言,希望各个考古研究所不要收北大学生,丢不起人,因为他觉得这些孩子的田野发掘和资料整理能力不够扎实。不过我所见到的北大学生确实很聪明,写文章都很厉害。

所以,谈前途的一个大前提是,希望钟同学能守得住那份初心,至少本科毕业不要转行,跑去京城某公司或者考某部委的公务员。以目前行业的发展,本科毕业有所大发展很难的,硕士研究生都难,怎么也得博士,而且是出去过的且写出很多好文章的才行。因此,正如钟同学说的,她要读研究生搞研究,在这一点北大很好的,人家自己的学生有超过一半的几率保送本校大牛的博士,没保送本校研究生的也有极大可能到诸如哈佛、牛津、剑桥、斯坦福、伦大等世界牛校读研究生。如果钟同学选择的是我们相对较为传统的断代考古,那还是北大的好,资源在国内,北大就是天然的资源。如果是选择一些技术性的科技考古,那么有一些必须是要到国外的,比如最近两年一直被视为科学界明日之星的付巧妹做古DNA,目前还是国外的强些。有些比如碳十四、陶瓷考古、冶金考古,北大还是相当强的,完全可以在本校直博,中间出去交流一年就好。当然,对于小姑娘来说最好还是从事新兴科技那块了,田野考古终究比较苦。不过如果能像人家北京大学秦岭老师那样田野科技两手都抓,两手都硬那是最好了。然而,最关键的还是文章、文章、文章,重要的东西一定要再三强调,说什么不唯文章论都是骗人的,这东西依然多多益善。

近些年考古行业的主流市场——地方级研究所、博物馆和高校几乎被吉林大学和西北大学所统治。那两个学校学生基础扎实,不怎么浮夸,也能接受地方给的待遇,所以曾经有传言全国有一半考古所的所长都是吉大派的。然后,听说随着80年代吉大毕业的学生都在各地考古机构身居要职,吉大学生也开始飘了,人家西北大学老师号称中端市场很有可能在未来十年被人家所抢占。而作为行业教育的第一,近些年北大少有的从业者也都是走高端市场,即国家文物局、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社科院考古所以及人家北大本校。当然,樊锦诗先生的敦煌研究院也是全国性的高端机构,然而北大考古毕业最近有几人去?北大近些年学习佛教考古的也不那么多吧。我想那些在燕园沉浸下成长起来的北大考古学子,最大希望就是留在北大了。其次,社科院考古所是作为想从事研究工作的人的好去处,虽然最近有点憋屈,但是依然是行业研究的老大,特别是科技中心实力强大,待遇也相对不错。至于,文物局和那两个博物馆,在大家眼里应该都是好去处,但是一个本身就是官僚机构,另外两个都是以文物展览为主,与政治关系也非常密切,如果想从事研究,那些都不是理想的去处。

面对这样一个才女,考古界仿佛看到了类似郭襄这样有天赋的才女,将其封考古界的团宠,各位大佬也纷纷送上祝福,早上转发了史前考古和公众考古王仁湘老师对她的祝福;微博大V四川院的考古君也为小姑娘寄去书籍和文创产品;然后,紧接着山西考古、湖南考古、河南考古、水下考古、甘肃考古纷纷送上厚礼,可能紧接着还有很多其他相关机构的祝福吧。然而,我觉得:人家本来只是一个相貌平平家境平平才华平平,就算高考分很高也不是状元,是第四这个不被关注的排名。却无形中被网络媒体捧上了云端,谁能保证这个本来在北大很一般的小姑娘不会成为学校和班级的焦点,能够太平安心的学习。我觉得那些00后考上北大的都是人精,绝对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个小姑娘,无形中被网络所消费了,比如像我这样的人也无耻地蹭了热度。当然,还是祝福钟芳蓉同学,能够在北大考古平平安安,学习顺利,能够真正体会的考古学思辨及寻找未知的魅力,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正好有自己想去的单位,像樊锦诗先生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守住自己的初心。
方圆500平方公里内 地下全都是古墓(埋骨之所)
洛阳邙山是古代很多朝代死亡者的理想天堂。当我们说起在整个我国地下文化最多的地方,那肯定就是陕西地区,不过陕西地区并不是死亡者的天堂。因为在我国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身在苏杭,死在北邙,这里所谓的北邙说的就是我国河南洛阳地区的邙山,甚至说这个地区是地下CBD也不为过。1.死在北邙我要新鲜事2023-09-05 20:33:230000北京城池宫殿的壮美秩序 始终围绕着一条子午线 即中轴线
中轴线,这是贯穿北京城池宫殿的无比壮美的秩序。它仿佛是一条指引人们心灵的子午线,在城市的脉络中勾勒出一幅绝妙的画卷。这条线索,也像是人体内脊骨的一道轴线,一直延伸到宇宙的星辰。在自然、社会、哲学与艺术中,这样的轴线皆呈现出奇妙的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8-31 19:39:040000小行星撞地球后恐龙并未灭绝
地球上的生物演化历史中,有很多生物种类出现后又消失了,这是一个必然的阶段。但是像恐龙这样一个庞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家族,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恐龙灭绝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引起的。最近加拿大科学家通过一些化石的发现,揭示了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证据:当时恐龙可能并未完全消失,而是又存活了大约70万年之久。我要新鲜事2023-04-15 01:56:000000讲座:唐晓峰:考古学与历史地理学
本文为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逸仙进阶讲堂“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选讲”第二讲“考古学与历史地理学”的讲座纪要,现摘录于下,分享给大家。唐晓峰教授首先从个人经历出发,回忆了侯仁之先生在1972年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和1978年安徽芜湖古鸠兹(楚王城)遗址实地考察的情景,讲述自己如何与考古学及历史地理学结缘,指出考古学和历史地理两门学科间存在天然的密切关系。接下来,唐教授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阐释。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26:010000中国最凶的墓葬 盗墓者全部死亡(中国凶墓)
在我国比较凶的一个墓穴埋葬了80多个盗墓者。其实我国古代很多人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他们在死亡之后,家人往往都会给他们安排比较多的陪葬品。尤其是一些有钱人和有权势的人更是如此,所以也就催生出来的盗墓贼这个行业,他们就是靠着挖掘墓葬来赚钱,当然了,从古代到现在,盗墓贼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被人喜欢的职业,甚至于是犯法的职业,不过盗墓贼也并不是那么好当的,因为他们几乎都是卖命。千年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01 13:15:1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