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残忍的殡葬方式,颠覆孝廉,违背人伦,却流传了几百年
任何一种文化有其精华的地方必然也就有相应的糟粕部分,即便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中也有着很多不合理的文化习俗和现象出现。近两年来政府相关部门都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简化古老风俗习惯,特别是在殡葬管理方面更是提出了一系列完备的改革方案,用文明的先进的现代殡葬方式代替之前既费力气又滥用土地的土葬,实在是明效大验。

在殡改政策出来之前,社会上最流行的殡葬方式就是土葬,老祖宗向来追崇落叶就要归根,人死以后最终会化作一抔黄土,所以在落葬的时候就应该与黄土埋在一起。这种土葬的方式流传了几千年,直到现在也依旧被人当作最常规的殡葬方式。

因为留存下来的史料非常有限,所以古代殡葬方式至今已经不可枚举。唯一几类有史料记载的殡葬方式也不过就是五种,即土葬、火葬、水葬、瓦罐坟、寄死墓。前三种大多数人都有所听闻甚至了解,而后两种就有很多人不知晓了。

古人的葬礼一般都分为三个阶段:丧礼、葬礼、守丧,丧礼是在人断气之后立马就要落实的。当一个人去世以后,他的直系亲属们就会将他的尸身搬到特别准备好的门板上面,且头部必须朝着东边这个方位。之后就有人在死者的鼻息呼出处放上两团棉花,如果棉花没有发生位置上的变化就证明此人是真的断气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死者尸身收殓进棺木中,等待葬礼的举行。这是一般墓葬的具体流程,但是在瓦罐坟和寄死墓这两类埋葬方式中却压根不需要丧礼和葬礼这两个流程的。

瓦罐坟就是事先在土地上挖掘一个类似于瓦罐的半圆半包围大洞,老年人只要年满六十就会在生日第二天被送到这个瓦罐坟里面一个人待着。老人的子女负责每日给坟中的老人送维持生机的饭菜,每送一次饭菜就在坟墓门口添上一块砖,以此类推直到最后坟墓的洞口被完全密封住才算结束,而其中的老人也就随着被封锁的洞口一起就这样死去。

据悉,这种殡葬方式在汉唐时期最为盛行,当时人地矛盾非常尖锐,不少人都面临着被饿死的风险。统治者认为人只要年过六十就丧失了大半劳动力还需要人来赡养实在是社会与家庭的累赘,所以就下令强行推进这个习俗。苦于没有能力反抗,所以瓦罐坟这个极其残忍的陋习竟然持续了大半个古代史,直到后面文明开化以后才被废止。可即便是后来有幸被废止,却依旧有数万老人惨死在了这荒谬至极的制度下。
「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鄂君启节
战国时代楚王颁发给鄂君的免税凭证。鄂是地名,在今湖北省鄂城县,启是鄂君之名。1957年4月于安徽省寿县城东丘家花园出土。共4件,其中车节3、舟节1,每节均有错金篆书,分载水陆两路由鄂至郢所经城邑,是珍贵的史料。现藏安徽博物院。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30:330000张荫麟:周代的封建社会·家庭
庶人的家庭状况自然不会被贵人身边的史官注意到,因此现在也无可讲述。只是这时代的民歌泄露一些婚姻制度的消息: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艺麻如之何?纵横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少年男女直接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的自由在这时代已经被剥夺了。在樊笼中的少女只得央告她的情人: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甚至在悲愤中嚷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0000广州考古的最新发现 居然来自于商朝时期(商朝遗址)
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现了8万平米左右的商朝遗址。在今年的6月25日,也就是几天前,广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在广州某地发现了一个来自于商朝时期的遗址,并且在经过发掘之后,发现这个遗址的范围居然来到了8万㎡,光是核心区域就超过了1.5万㎡,这已经算是广州地区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了。遗址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6-29 19:35:380000商代人的“神龙”信仰——《商文明的信仰世界》新书分享会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日(周六)15:00—16:30活动形式:志达书店&线上直播郭静云,生于莫斯科,倾心于中国文化的犹太裔历史学者。长于艺术史、思想史及世界各古文明的互鉴研究,著作《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获“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提名奖。郭立新,中山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长江中游地区初期社会复杂化研究》《峡江地区古代族群互动与文化变迁》等。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09:210001段晴:最后的斯基泰人——追溯于阗王国社会宗教文化变迁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4:03: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