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过双节,考古老李吃鸡,说点和家鸡考古有关的事儿
双节总要为拉动消费做点贡献,老李昨天与家人友人吃了餐白切鸡,品尝美食之外,说说最早的家鸡和有关的那些事儿。 说这个话题之前,先回顾一下早些时候,北大文博学院的王教授曾经吃鸡吃出来花样,报纸媒体还曾经广为报道。
做一个北方人,来广东考古,对粤菜美食,特别是广府美食中的白切鸡,老李经历了从不喜欢到酷爱的转变。每每有新同事或者是后生一起吃白切鸡的时候,老李总要说上那么几句。
白切鸡的选材一定是没下过蛋的走地鸡。做法我在家里也曾经用电饭煲尝试过:用温度比较高,但是没有开的水(《茶经所云蟹目水)连浸带煮4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这是为什么呢?在广东农村考古的时候,曾经向房东的阿姨专门请教:如此温度的水,可以使整只鸡的外皮保持完好,不至于破损。为什么一定要讲究外皮儿保持完好,因为包括在中秋节等节日,广东的乡亲们是要用整只做好的白切鸡拿来拜神祭祖的。显然,供品的品相也是十分讲究的。摆完了贡品之后当然就把它吃了,贡品、食品兼得。这时候白切鸡也已经放凉了,切成合适的大小,大概是一指左右宽的鸡段儿,点蘸料食用;蘸料以姜蓉为主,有点儿小葱花儿,然后放些咸盐和纯正的生花生油,吃起来自然非常的美味。


火候讲究的是肉脱骨,但是鸡大腿骨,斩开之后还有鲜红色的血,这也是我刚来广东吃这道菜的时候的心理障碍,但是现在彻底明白了,这是手艺、是功夫。

现在,转到家鸡的起源,根据目前中国的考古发现来看,最早的家鸡发现于河北省的磁山文化遗址当中。距离现在大概有七、八千年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考古发现可以确认的最早的人工驯养的家鸡。这个记录直到今天,还没有被打破。

另外一些和鸡有关的,比较早的考古发现,在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当中。有些陶塑的家鸡的模型,这个材料发表的比较早(1965年),印刷的图片不太好看,所以老李没有选。
下面这一组陶塑家鸡的模型出自于湖北的邓家湾遗址,是石家河文化阶段的。


邓家湾的公鸡母鸡也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这张黑白照片是一只大公鸡,高顶鸡冠,我们可以看的比较清楚,而且昂首挺胸。有意思的是,邓家湾石家河文化的陶塑模型和很多狗等动物模型,大量出土于石家河文化阶段的灰坑等遗迹或地层中,墓葬中不见;所以,邓家湾的发掘者分析认为:这些动物模型包括公鸡,母鸡们是主要用于祭祀活动的。看来与广东地区人民在重大节日祭祀神灵、祖先贡品的白切鸡,存在着明显的共同之处。
《齐民要术》中对鸡的饲养与食用有过较为系统的记载,也记录了两种鸡蛋的吃法。


孟子则将吃到家禽、家畜之肉,提升到了文化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层面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当然,现在食用鸡肉不受年龄限制了。
END
#文史观天下#
新中国第一个发掘帝王陵并非北京明定陵,因盗墓贼先挖才考古
原题:南唐二陵被盗事件——新中国第一次发掘帝王陵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本身是一件坏事,但有时这件坏事能变成好事。著名古籍《汲冢书》就因西晋初年名叫不准的盗墓贼盗墓而意外发现。江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也是这样,因为盗墓而破解了南唐二陵的千年葬地之谜。南唐二陵是指,南唐始主李昪[biàn]的钦陵、中主李璟[jǐng]的顺陵,陵址在风水宝地——南京南效的祖堂山。图:钦陵图:顺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14:390000明朝时期制作出的地球仪 领先于整个世界(地球仪)
我国明朝时期的航海已经领先于世界。现在经常会见到的地球仪,其实在明朝的时候已经有了,那时地球仪上对世界的主要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标注都相当的精准,与现代地球仪对比几乎一模一样,就连非洲最远的好望角座清晰可见。它是明代天启三年由耶稣会传教士曼努埃尔迪亚斯和中国学者文华明共同制造。航海时代我要新鲜事2023-12-04 20:31:340001元大都规划的阴阳法式 乾坤交泰格局
小瓜按:昨儿听了一场比较玄乎的讲座《古代营造制度中的天文与人文》。反正是不大懂的,好在讲座还配了一篇参考文章给阅读,选自王军老师的《尧风舜雨:元大都规划思想与古代中国(两册)》,诸位如果有兴趣可以读一下!正如《周易》以乾坤二卦为起始推演六十四卦,取义乾坤的健德门与安贞门在元大都的规划布局中也发挥着乾坤定位般的支撑作用。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0:09:300000一起来围观密县打虎亭汉墓
神奇的密县打虎亭汉墓,作为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大东汉墓,展现了古代高科技的惊人成就。即使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墓中的壁画和画像石仍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令人叹为观止。一、密县打虎亭汉墓-概述密县打虎亭汉墓位于郑州市区西南6公里的新密市,是东汉时期的古墓,已有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座墓葬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东汉墓,它的主人是汉弘农郡太守张伯雅,来自河南密县。我要新鲜事2023-08-28 20:29:040001南方猎龙:澳大利亚大型食肉恐龙(长6米/距今1亿年前)
在澳大利亚,目前出土了19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南方猎龙不可忽视,它是一种大型食肉恐龙,而且非常凶猛,一起去认识看看。南方猎龙基本资料南方猎龙是一种大洋洲的大型食肉恐龙,它体长6米,与双冠龙、宣汉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312位,生活在距今1亿年前的中白垩世。南方猎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3:52: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