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自有儿孙福”下半句是什么?如此精华,国人却少人知晓!
作为有着一方别样涵养文化的中国,自古至今都有着很多流传甚远的诗词谣谚,人们一直以来都习惯以这些带有指向性的诗词歌谚来规范自的自身生活。古人们在儒法的道德教化下为人处事裁断是非,留下了很多至今还在使用的民俗谚语。中国人嘴上常常念叨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它的意思就是指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命数,作为长辈实在没有必要过度的担心或者干涉儿孙们的生活。

这句话出自元代关汉卿的一首元曲词赋之中,不过上面这一句只是它的上半句,而真正精华的部分却是它的下半句。只不过下半句历来没有上半句出名,因此很多人并不知悉。在揭露它的下半句之前,必须先要讲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它发生在明朝之时,那时候有一个穷酸秀才姓氏为罗,为了考取功名,罗秀才多年来伏案苦读,却因为时运不济屡次被刷。因为家境贫寒,家里还有半大的儿子和妻子需要养活,罗秀才便只好放弃求考功名的念头转而在邻乡教书以贴补家中的一干开销。

作为家里最主要的男性劳动力,罗秀才外出教书使得家里一应大小事务只能由其妻子一人承担。无奈的是其妻子乃是大家闺秀出生,对于这些繁琐劳累的农活实在是摆弄不过来,年幼的儿子看到母亲如此劳累因此就经常帮母亲做农活,以期减轻母亲的农事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面,罗秀才的儿子长到了虚岁九岁,书本没有读过几本却掌握了一手娴熟的农活技能。

在外教书几年罗秀才寻着机会回家休假,见到儿子已经九岁便想着考考儿子的功课。罗秀才便采用最简单的也是古人管用的对对联方式。他指着天让儿子与他对仗,但是儿子却愣头愣脑不知如何作答。妻子有意"放水"因此急切的指着地上提示儿子,不料儿子却误解其提示,看到地上一泡鸡屎边以鸡屎作答。

愤怒的罗秀才又指着自己用父亲两字考问儿子,妻子赶紧指着自己,却没想儿子却直接用奶这个字来与他回应。怒火攻心的罗秀才看到儿子如此之粗鄙无知,竟然一气之下出家了。为了挽回丈夫的心,罗秀才的妻子想到只有将儿子培养成优秀之人才行,因此她穷尽半生的银两积蓄投注在儿子的教育事业上。苍天不负有心之人,罗秀才的儿子在努力下高中状元,中举之后,其儿子匆忙赶回家将喜讯告诉母亲。

乡里的人得知有男子中举纷纷前往罗家祝贺,罗秀才也匆忙下山希望可以见到中举以后的儿子。当他到达家门口的时候却被人当作化缘的和尚准备用钱两打发,几经波折才得以见到儿子。看到儿子以后,罗秀才眼泪沾襟,忙在墙上提下"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等一应诗句,意为儿孙自有自己的造化,莫要过早断言其以后的生活,因为自己一己之利而让儿孙必须朝自己设计的那条路走。这句话即使是现在也十分的适用,当真比上半句还要精华。

九州韫玉山辉水润 中华文明玉汝于成——“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综览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中国故事,陕西历史博物馆历时两年多策划的原创大展“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即将于1月18日在陕历博隆重开幕。作为系统展示活化“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考古研究成果的“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第二部,“玉韫·九州”展备受瞩目。现就展览策划背景、主题和内容、展示传播方式做一简要综述。深厚背景下的展览策划缘起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38:330007此墓中文物500吨 包括失传的《兰亭序》 郭沫若:请求考古挖掘
乾陵是一座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的古墓,是我国唐朝所有古墓之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唯一个没有被盗的古墓。其占地面积高达450平方千米左右,规模巨大,据说墓中的文物一共有500吨之多。失传已久的王羲之制作《兰亭序》就在这座古墓中。我要新鲜事2023-07-11 21:02:290000中国百年考古辉煌的背后,还有默默奉献的小众群体功不可没
良渚古城、二里头、殷墟、三星堆、秦始皇兵马俑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考古发现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博物馆热,文物知识和意识的普及,您是否想过成果的取得后,不仅是几代考古学者和博物馆工作者的努力;幕后,还有一群鲜为人知的小众群体--考古技工。今年,是中国考古一百年;百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9:53:240000江苏大墓被盗一空,却遗漏一只“癞蛤蟆”,考古家:2个亿买不到
我要新鲜事2023-08-04 20:28: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