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通往新技术与新武器的大门?化学家们的“新世界之梦”
在狄塞尔、李林塔尔和冯·布劳恩的创新中,那种对技术理想和目标的追求一目了然。他们的核心动机并不在于经济利益和军事应用。相比之下,开发新染料或药物的化学家的工作,则往往与工业应用密切相关。这更符合大多数经济史学家所假设的“市场主导”的创新模式。然而,化学家们也有梦想,有时也会说到“探索新世界”等等。他们的意思是,他们正在稳步学习更多关于分子结构的知识,以及这与他们在染料或塑料中所观察到的化学行为有什么关系。有时,这样的话也表示对构建分子的原子的性质的猜测。
对分子结构感兴趣的化学家们面临着一个挑战,即探寻诸如丝绸或橡胶这种天然材料那不寻常但十分有用的特性。他们渐渐明白,这些材料是由非常大的分子组成的。纤维素这一物质有着很长的分子结构,人们认为其长分子在(包括棉花和木材在内的)各种植物材料中最为重要。纤维素与各种酸的反应的实验,推动了斯旺在19世纪70年代对灯丝的研究。纤维素还带领人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炸药(硝化纤维素或火棉)、一种新的透明材料(赛璐珞,1868年首次在美国制造)和一种廉价的丝绸替代品(人造纤维)。
这些材料都是通过操纵大自然提供的大分子纤维制成的。第一种通过合成大分子制造出的塑料是酚醛树脂或称人造树胶,1907年由比利时人利奥·贝克兰首次制造。更多的新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被开发出来,包括合成橡胶和以硫脲加脲醛为基底开发出的塑料。人造树胶这种材料总是呈现深色,因为人们添加了许多物质来增加其强度,而新型的塑料可以以浅色生产,通常有大理石般的视觉效果。这意味着一个时代转向——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那些曾长期向欧洲出口瓷器的地区,现在成了德国制造的塑料碗的销售市场。
在整个19世纪,尽管科学化学在工业应用上取得了成功,但关于构成分子的基本原子的性质的辩论仍在继续。当一种更小的粒子——电子——在19世纪90年代被确认存在时,人们开始更加强烈地怀疑,化学家们所说的原子是否真的是最基本的粒子。电子的发现来自对电现象的一系列长期调查,包括对放电的研究。1887年,海因里希·赫兹在第一个无线电发射器中利用了这些放电现象。人们认识到电子在产生电磁波中的作用后,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人们在1904年发明了第一个电子阀门。这一项目的负责人是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他是英国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的顾问,当时他正着手开发检测无线电信号的改进方法。弗莱明的二极管阀投入使用后不久,美国的李·德富雷斯特就发明了三极管,作为放大无线电信号的装置。这些发明使无线电迅速摆脱了对粗糙的火花间隙发射器、机械式交流发电机和碳粒子探测器的依赖,而这些都曾是其发展中头十年的招牌。
对19世纪原子观的另一个挑战,来自波兰出生的化学家玛丽·斯克洛多夫斯卡——后来赫赫有名的玛丽·居里——发现的元素镭和钋,她的丈夫皮埃尔在1906年去世前一直帮助她工作。正如居里夫人所说,这些物质具有“放射性”,而且她能够证明它们的辐射发散与原子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有关。如果原子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它们就很难成为物质的终极基础粒子。古希腊人就曾有过有关于物质原子结构的猜测,此后这类猜想一直断断续续。能够看破这些假设粒子的秘密,几乎与飞翔的愿望一样,一直是进行哲学思考的人们的梦想。现在,终于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确实存在比化学家的原子还小的粒子。那么,这便是另一个有待探索的新世界,甚至比分子结构的世界更具挑战性。到20世纪30年代,几个欧洲科研中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德国(又是德国),以及在英国剑桥。在巴黎,玛丽·居里的女儿伊雷娜正在研究用最近发现的“中子”的粒子流轰击少量铀的效果。
类似的研究也在柏林进行,但那里的科学家与巴黎的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小组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因此,当伊雷娜的成果发表时,柏林的奥托·哈恩对他所谓的“我们的女性朋友的作品”不屑一顾。然而,在1938年,一位同事认识到巴黎实验室的一篇新论文的重要性,并向哈恩强调了其中的发现。突然间,哈恩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进行一系列密集的实验来验证它。他得出结论,伊雷娜和她的同事保罗·萨维奇关于铀被中子轰击时产生的物质的论点是正确的。他看到铀原子的原子核已经分裂成大块,而这个过程后来被称为裂变。其他研究人员很快发现,在铀原子裂变过程中会释放出中子,这有可能分裂其他原子,释放出更多的中子并引发“连锁反应”。
就这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种通向新技术和新武器的大门被打开了。
本文整理摘编自《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英]阿诺德·佩西 [英]白馥兰 著,中信出版集团 2023.1
东厂刑罚红绣鞋 为啥女人听到就怕(东厂刑罚)
红绣鞋是用火烤红给犯人穿上的铁鞋。或许大家对于东厂并没有什么好的印象,可是东厂的情报网络在当时绝对称得上一绝。其实早在东厂建立以前,朝堂之上唯有东林党权倾朝野,一家独大。明朝末年,魏忠贤得到了重用,进而控制了东厂,之后对朝臣进行了整肃。东厂势力我要新鲜事2023-03-26 19:37:150000“东亚型”人类的起源之谜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我们一直对自己的起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然而,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人类最早的祖先是在某一地区形成以后,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的吗?还是从不同地区同时形成并各自朝着自身的方向演变的?这始终是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难题。作为地球的居民,人类的起源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但是,通过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我们已经发现了许多关于人类起源的证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类遗骸形成的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4-15 02:06:2200002022年度“十大考古”终评会即将召开!抢先看议程!
#2022十大考古#春风浩荡的三月,如约相聚的“十大”大家期待已久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终于来了!终评会3月27日在北京召开22个入围项目代表与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届时将进行全程直播敬请期待一起见证2022年度“十大考古”的诞生~共同期待最后的结果吧!编辑|张小筑实习编辑|黄雪芮王雨莹复审|冯朝晖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27:310004【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广州西村窑址
北宋时广州规模较大的民间瓷窑址。以烧外销的青白瓷为主,产品输往南亚各地。在广州市西村增涉河东岸岗地上。遗址南北长1公里多,残存的3处堆积以“皇帝岗”的最大,是西村窑的主要遗存。1956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发掘。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02:100000谈晟广:海外著名艺术史学家方闻先生
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1: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