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85

严耕望:前进与落伍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1:05:161

好多人说,研究历史要运用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否则被视为保守或落伍。你对于此点有何意见?

史学界诚然有一种相当流行的想法,说某人前进,某人保守或落伍。其分野,以是否遵用马列主义或以是否接受社会科学理论、方法为标准。现在我只就后者所谓前进落伍问题表示一点意见。

我个人认为,研究历史提出成绩,只有正确不正确与有价值没有价值的问题,无所谓前进与落伍的问题。正确不正确的唯一判断标准在证据是否可信,证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合乎事实,或近乎事实;价值的判断标准又更进一步,除了正确之外,还要看你的工作成绩,在这项问题研究上,是否比过去他人更进了一步。若是你的工作成绩虽很正确无误,但那个问题别人早已解决了,你提出的成绩只和已有成绩一样或更低一层,那就仍是没有什么价值;如果说落伍,这样的成绩应可说落伍了!至于是否接受社会科学理论、方法,与价值判断并无必然的关系。因为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只是研究历史可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史学研究的辅助学科之一,不是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更不是价值判断的唯一大前提。

其实研究历史,只要能产生正确有价值的成绩,采取任何方法都是一样;主要是在成绩表现,不在方法的新旧。退一步说,要追逐时髦,认为社会科学是新的,就是进步的,但不能产生正确有价值的成绩,仍是无用,功夫白费。若不采取社会科学方法,但能产生正确有价值的成绩,他的价值仍然存在,只是不时髦而已。何况治学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也该是无止境的进步,愈后愈臻精密,社会科学方法也不例外。摆在眼前的事实,社会科学门类众多,派系各别,而且也是随时有变换,有进步的。若是研究史学要以接受社会科学理论、运用社会科学方法为前提,否则就是落伍,那末你运用目前的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出来的史学成绩,过了几年不是仍要被视为落伍了!换言之,任何人,任何成果,所谓前进都只是暂时的,稍过时日便落伍了!我想研究历史真正得到好的成果,不应该是暂时性的,而是永久性的。

所谓研究成果,分析起来,也可大别为意见、看法与基本史实两类。意见、看法往往是就史实作解释,属于论史性质,可因见仁见智,各有不同,也或许有时间性。但基本史实则绝不能有两样,只要真正探得了史实的真相,就永远有其价值,不是暂时性的。就以我的《唐史研究丛稿》所收几篇论文为例。第一篇《论唐代尚书省之职权与地位》,既考史实,也运用行政学的理论为唐代六部九寺间混淆不清的关系别作新解。此项新解虽然能使千年疑案得到合理的说明,但此种新解是否绝对可信,将来他人是否可另作解释,都难预料,所以此项新解是否有永久性的价值,我也不敢有绝对的自信。但其他诸文,如《唐代府州僚佐考》、《括地志序略都督府管州考》、《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等,主在考论史实真相,不在为史实作论释,自信钩沉稽隐,可谓已将当时史实正确的显露出来,将来学人几乎不可能再予否定。是即其价值有永久性,非暂时性。

我认为治史仍当以发掘史实真相为主流,以解释、论史为辅助。找出史实的真相写录下来,可以永远于人有用,即永远不算落伍。例如《史记》、《通鉴》虽然写作时间已过去很久,现在史学方法也已有很大进步了,但《史记》、《通鉴》仍然永远有利用价值,即永远不得视为落伍的东西!现代著作也是一样,只要发掘出某一史事的真相,为前人所不知,就有其永久的价值,他人永远可以采用,或踏在这个成绩上再作进一步的研究,创出更新的成绩。所以我认为史学研究,最主要的要看成绩是否正确,是否有永久性价值;至于运用什么方法,那是次要的事,绝不能以是否采用某一种方法作为衡量的尺度!

1983年3月29日再稿

来源:《治史三书》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