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整理|朱铁权:中国古陶瓷解密:从宏观到微观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9年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讲座整理
中国古陶瓷解密:从宏观到微观
主讲人:朱铁权教授(中山大学)
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
7月16日下午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朱铁权教授给我们带来《中国古陶瓷解密:从宏观到微观》的讲座分享。

朱铁权老师专攻古陶瓷科技考古,对于陶瓷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传统的历史文化研究侧重古陶瓷的是文化属性,需要把握其造型、胎釉、工艺、装饰物、提款等宏观信息,进而展开文化分析。朱老师认为对一个科技考古者来说古陶瓷首先是一种硅酸盐材料,需要借助仪器分析测量其微观信息,如化学组成、物相结构、显微形貌等,进而展开不同古陶瓷的辩伪与断代。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古陶瓷的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都无法对话,如今随着陶瓷科技考古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围绕古陶瓷研究的多学科合作正在展开,这样的合作能够让文物展现的信息更加丰富。

接着,朱老师对中国瓷器考古中的一些代表性文物进行介绍,并阐释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为了帮助学员看懂科技文献,朱老师科普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微量元素:Al、Si、K、Ca、Na、Mg、Fe、Ti、Cu、Mn、Co等,它们分别作为陶瓷烧制过程中的骨架元素、助熔剂与呈色元素而存在。当然,烧制中的温度控制、技术流变也是必须考虑的科技因素。
随后朱老师和学员们分享了他主持的四个科技考古课题,涵盖了他从事科研来的不同阶段。这些课题分别是朱老师学生时代的“安徽双墩陶器的系列研究”、南下广州入职中大后的第一个课题“北宋西村窑外销瓷器相关研究”,还未结束的“古青花瓷篮彩钴料产地与呈色研究”,以及刚刚启动的“肯尼亚东海岸出土中国瓷器产地研究”。四个课题的次第展开,朱老师向学员们讲述了他自己从纯理科数据分析思路向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思路转换的过程,研究学术视野从一地一窑而投向整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程。
最后朱老师和学员们讲述了他自己的研究方法,即将陶瓷研究不断地放到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之间进行切换。他强调做陶瓷研究既要注重细节又要关注整体,并放到全球社会需求的角度去看待其发展脉络,讲好陶瓷的故事。

讨论课上朱铁权教授与学员分享交流中
整理人:谭佳英(中山大学)
编辑、配图:刘亚楠
利迈河龙:南美巨型植食恐龙(体长17米/出土多批化石)
利迈河龙是一种蜥脚下目的雷巴齐斯龙科恐龙,诞生于94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巨型恐龙的一种,普遍体长可达15米,最多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7米,体重更是达到了7吨以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的神经棘突出,从而显得脊背部非常高耸。利迈河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8:48:580001宫廷画院派:明代前期的御用画家群体
在前天发的文章中讲到,明代初期基本分为三大派别,即宫廷画院派,浙派和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在昨天的推送中已经讲过明代前期对元代水墨文人画的继承,今天主要讲宫廷画院派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1:450001埃及新发现3500前木乃伊,金字塔以前古埃及贵族怎么下葬?
古埃及早期墓葬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日埃及考古又有新的发现,在距今约3500年古埃及墓穴石棺中,发现了两具保存完好的木乃伊,是祭司和他的妻子。据埃及官方人士对媒体称,此墓位于埃及南部城市卢克索,在尼罗河西岸,靠近国王谷,年代可追溯到第18王朝。该古墓室很漂亮,有一千多个雕像以及描绘法老家族的彩色绘画,随葬有很多古董珍宝,石棺装饰也十分精美。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08:280000湖北荆门挖出千年不腐女尸专家被吓的后腿(千年女尸)
湖北荆门挖出千年没有腐烂的女人尸体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1994年有十几个农民正在湖北的一个农田里面干活。当时他们挖到了一个盗墓贼打的盗洞,很显然在这里是有一个墓穴当地人对于墓穴这种东西感觉比较晦气,起码得先确认一下下面藏的是什么人,可是他们自己又不敢打开,于是就联系了相关部门,自然会有考古队前来,结果这一次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上千年的女尸。千年不腐女尸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3:33: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