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秦刻石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01:180阅
▲ 《峄山刻石》 西安碑林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行各地时所立的纪功刻石。内容是称颂秦始皇的丰功圣德。刻石的文辞为每句4字,韵文,前部分为始皇颂辞,后面附秦二世诏。刻石的内容,除《峄山刻石》外,都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刻石字体为小篆。相传是丞相李斯写的。
▲ 《琅琊石刻》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立石,是为《峄山刻石》。同年,上泰山,封,祠祀,禅梁父,所刻立石,是为《泰山刻石》。又南登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县)作琅琊台,立石刻,是为《琅琊刻石》。二十九年,登之罘(今山东省福山县),刻石,是为《之罘刻石》;又刻于东观,是为《东观刻石》。三十二年,至碣石(今河北省昌黎县),刻碣石门,是为《碣石刻石》。三十七年,上会稽(今浙江省绍兴),祭大禹,望于南海,立石刻,是为《会稽刻石》。
▲ 《秦泰山刻石》拓片 泰安市博物馆藏
宋代刘跂的《泰山秦篆谱》记载《泰山刻石》说,石高不过五尺,形制不方不圆,四面宽狭不等,每一面上都刻文字.清代阮元《山左金石志》中记载《琅琊刻石》说,用工部营造尺测量,石高一丈五尺,下宽六尺,中宽五尺,上宽三尺,顶宽二尺三寸,南北厚二尺五寸。据阮元所描述的形状,很类似传世的秦刻石鼓,应是《说文》所说的“碣”。
▲ 琅琊石刻 国家博物馆藏
秦刻石仅存《琅琊刻石》和《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已裂残,据清初拓本,仅存二世诏书86字。残石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泰山刻石》据明安国藏宋拓本存146字。清代以后,所能见到的泰山刻石“秦二世诏"残片,存约10字,现藏泰安岱庙中。
现在通行的之罘、碣石、会稽刻石拓本,都是后世仿写、仿刻的。《东观刻石》未见流传。现存《峄山刻石》,为北宋淳化四年(993)郑文宝据南唐徐铉的摹本“刊石于长安故都国子学”,是重新刊刻的。此石现藏西安碑林中。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陈胜前|文化历史考古的理论反思:中国考古学的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考古学发展迅速,考古发现与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中国考古学在理论领域相对滞后。一般认为,中国考古学研究以文化历史考古为主,而西方在文化历史考古之外还有过程考古、后过程考古等等。然而,何谓“文化历史考古”,当前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究竟是怎样的面貌,文化历史考古的发展前景如何,中国考古学研究应该如何发展,如此等等,都是中国考古学界目前较为关注且有待解决的问题。0000山西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项目
五一假期除了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去博物馆看看学习祖国悠久的历史,三晋大地的山西省不仅地上文物第一,地下文物也居全国前列。据说人家那边有个青铜博物馆,展出了多年来收缴来的文物甚是震撼,山西博物院近期也在搞活动。不过在看馆之前,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山西多年来那些入选全国十大的重要考古大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49:010000陈正宏:司马迁是一个怎样的人,《史记》是一部怎样的书
距现在大约两千一百多年前,西汉武帝时期,一部汉语的文史巨著横空出世。它的书名,当时叫《太史公书》,后来也称为《太史公记》,再后来简写成《太史记》,最后大概在公元二世纪下半叶的东汉末期,缩减定名为《史记》。《史记》的编著者,不用说你也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马迁。但司马迁是一个怎样的人?也许有的读者并不十分清楚。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14:020001“古剑”流失街头 专家借150万买下后 仰天大笑:给我5亿也不卖
剑,是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种,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兵器,剑的起源早,且流传很广,影响深远。随着历史的发展,剑从兵器逐渐演变成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与舞蹈、杂技、书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剑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宝剑,而春秋战国时期则是我国铸剑的巅峰时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史上的名剑大都消失于历史的洪流中,只有极少数得以幸存。我要新鲜事2023-07-27 20:21: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