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秦刻石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01:180阅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行各地时所立的纪功刻石。内容是称颂秦始皇的丰功圣德。刻石的文辞为每句4字,韵文,前部分为始皇颂辞,后面附秦二世诏。刻石的内容,除《峄山刻石》外,都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刻石字体为小篆。相传是丞相李斯写的。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立石,是为《峄山刻石》。同年,上泰山,封,祠祀,禅梁父,所刻立石,是为《泰山刻石》。又南登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县)作琅琊台,立石刻,是为《琅琊刻石》。二十九年,登之罘(今山东省福山县),刻石,是为《之罘刻石》;又刻于东观,是为《东观刻石》。三十二年,至碣石(今河北省昌黎县),刻碣石门,是为《碣石刻石》。三十七年,上会稽(今浙江省绍兴),祭大禹,望于南海,立石刻,是为《会稽刻石》。

宋代刘跂的《泰山秦篆谱》记载《泰山刻石》说,石高不过五尺,形制不方不圆,四面宽狭不等,每一面上都刻文字.清代阮元《山左金石志》中记载《琅琊刻石》说,用工部营造尺测量,石高一丈五尺,下宽六尺,中宽五尺,上宽三尺,顶宽二尺三寸,南北厚二尺五寸。据阮元所描述的形状,很类似传世的秦刻石鼓,应是《说文》所说的“碣”。

秦刻石仅存《琅琊刻石》和《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已裂残,据清初拓本,仅存二世诏书86字。残石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泰山刻石》据明安国藏宋拓本存146字。清代以后,所能见到的泰山刻石“秦二世诏"残片,存约10字,现藏泰安岱庙中。
现在通行的之罘、碣石、会稽刻石拓本,都是后世仿写、仿刻的。《东观刻石》未见流传。现存《峄山刻石》,为北宋淳化四年(993)郑文宝据南唐徐铉的摹本“刊石于长安故都国子学”,是重新刊刻的。此石现藏西安碑林中。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专家打开帝皇棺椁 发现“九窍玉塞” 棺中黄金美玉数不胜数
在江西南昌的墩山,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座皇帝的陵墓,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墓穴中躺着的皇帝,他的周围堆满了珍贵的珠宝,琉璃玉席、黄金和玉璧玛瑙簇拥着他,而且在他的下半身附近还出现了“九窍玉塞”,包括一个名为“玉肛塞”的独特饰物。这个发现使得考古学家们更加好奇,究竟这位皇帝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8-11 20:05:040001过年鞭炮声做掩护,盗墓者用电钻钻孔,炸了朱元璋王孙墓
过年时发生的两起盗墓案本文作者倪方六猪年开年第一篇文章,首先祝各位头条号网友新年吉祥,猪年万事顺利,心想事成!今天是大新年正月初六,这个时候不闲的有两类人,一是军人警察,一是小偷窃贼。盗墓者就属于后一类人,大家沉浸在过年气氛时,正是他们盗墓的最佳时间。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过年时发生的两起盗墓事件。第一起发生在1998年虎年春节期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35:490001古人旅行有很多隐秘,有一最最特别讲究,现代人都不注意,如果了解了,估计以后出门会小心
古人出行风俗有什么讲究?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日,有多则高考过后考生外出旅游的出事的新闻,“暑假游”又要开始了,安全得注意。这篇文章,就来说古人出行的隐秘风俗。在古代,远行者对自身的安全是极为重视的,由此开成了不少行旅禁忌。古人迷信认为,旅途有神灵,称之为“祖神”,民间视为“行神”,也叫“道神”、“路神”。古人心里的“路神”并不固定,主要有三种版本: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02:040000历代盗墓者为什么不盗刘备陵?传清朝时一农民锄地时意外挖开过
惠陵是否让盗墓贼光顾了?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一篇说了刘备惠陵地宫内是否秘设暗器的话题,这一篇接着来说说惠陵是否被盗问题。俗话说“天下无不发之冢”,在刘备生活的时代,正是古代中国盗墓的高峰期,不论是贵族陵墓,还是土豪大坟,很少能逃过盗墓者的铁铲,这也是形成“十墓九空”的重要原因。(曹操祖父亳州墓室上盗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0:380000陈雅婵|婚:人在家庭中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38: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