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汉魏石经

东汉和曹魏时所刻的碑石经书。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汉石经又名《熹平石经》、《一体石经》;魏石经又名《正始石经》、《三体石经》。汉魏石经原并立于洛阳故城南郊太学讲堂的东西两侧。汉魏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佃庄乡。汉魏之后,石经迭遭严重破坏,原碑已不存在,自宋代以来时有石经残石出土。自宋洪适在《隶释》中著录石经拓本以来,历代有人传拓收集石经残字作为校勘经文、研究文字书法之用。20世纪20年代后期,马衡等学者收集研究汉魏石经并依据石经拓本复原碑图。近年来在洛阳太学遗址内陆续发现和收集到一批石经残石及其碑趺,同时注意到一石两面的刻字行款,因而在复原和研究石经的碑数、排列次序和安放位置以及校勘经本方面都有新的认识。

汉兴太学,设五经博士。博士传经各以家法教授,由于长期辗转和传抄致使经文章句甚多舛误。到东汉桓灵之际,诸经博士试甲乙科时,竞争激烈,至有贿赂欲使经籍合其私文者。及至熹平四年(175)蔡邕、李巡等人主持订正经籍文字,经灵帝许可,刊于碑石,立于太学讲堂的东侧,于是诸儒晚学视为正本。
《熹平石经》 始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讫至光和六年(183),凡历9年而成。依杨龙骧《洛阳记》记载,刻石四十六碑,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每经碑石骈罗相接,以瓦屋覆之,四面设栏障,开门于南,河南尹设吏卒专门管理。东汉光武帝时设立五经学官十四博士,皆是今文经学家。《诗经》有鲁、齐、韩三家,《易经》有施、孟、梁丘、京氏四家,《尚书》有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礼经》有大小戴二家,《春秋公羊传》有严、颜二家。最初本欲尽刻十四家章句,后以其势所不能,每经只以一家为本,仅在每经的碑末,另列诸家经文章句的异同于校记。

汉石经碑面无纵横界格,系一字隶书直下行文。每石行数、每行字数各不相同。碑石长方形,经文自右至左,每经自为起讫,先表后里,每经的每篇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占一行。据王国维考证,每碑一面约35行,每行75字左右,为标准的四分体隶书,每10字约合“建初尺”一尺许,碑下有座,碑身插于座中。《熹平石经》刻成后7年,董卓烧毁洛阳宫庙,致使洛阳太学荒废,石经受到一次严重的摧残。

《正始石经》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复立太学于洛阳,于正始二年(241)又立《正始石经》于太学讲堂西侧。特立古文经石以补之,所刻的石经只有《尚书》、《春秋》2部。经文皆用古文、小篆和隶书3种字体书写,后世因而称为《三体石经》。
《正始石经》在每一碑面刻有纵横线条为界格。一字三体直下书刻,每面约33行,每行60字。碑石皆是平顶的长方形。每碑行数各不相同。1922年洛阳太学遗址出土的一块《三体石经》,两面经文1800余字,正面刻《尚书》的《无逸》、《君奭》篇,背面是《春秋》僖公、文公传记。20世纪30年代初,《君奭》篇的左下角残碑出土,正面下刻 “第廿一” 3字,背面刻“第八” 2字,马衡据以推断,《正始石经》应是28碑。1957年西安市发现了《尚书·梓材》残碑一段,下刻“正始二年三月”及“第十七石”,这2块残碑的记数都证实了28碑的推断是正确的。
巨型蜥脚类恐龙:扶绥龙 光是髋骨长度就有145厘米
扶绥龙是一种蜥脚下目恐龙,诞生于1亿两千年前的白垩纪初期,于2001年的时候在中国的广西省被挖掘出来,因此便将发掘地扶绥来作为恐龙的名称。据说它的髋部化石的长度就可达到145厘米,因此当时一度被认为是白垩纪初期诞生于中国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扶绥龙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3:42:500001印尼巴东山遗址发现神秘建筑 比人类文明起源更早
迷失在丛林深处的巴东山,隐藏着一个神秘的谜团。1914年,荷兰考古学家克罗姆博士偶然发现了这座金字塔状建筑,它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人造结构之一。这个惊人的发现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默默被遗忘,直到最近才重新引起全球科学家和探险家的关注。巴东山遗址的发现历史和其对人类历史和文明起源的影响,令人着迷而充满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6-14 20:51:250000过年鞭炮声做掩护,盗墓者用电钻钻孔,炸了朱元璋王孙墓
过年时发生的两起盗墓案本文作者倪方六猪年开年第一篇文章,首先祝各位头条号网友新年吉祥,猪年万事顺利,心想事成!今天是大新年正月初六,这个时候不闲的有两类人,一是军人警察,一是小偷窃贼。盗墓者就属于后一类人,大家沉浸在过年气氛时,正是他们盗墓的最佳时间。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过年时发生的两起盗墓事件。第一起发生在1998年虎年春节期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35:490001陈寅恪史学个性的再探讨
内容摘要:陈寅恪治学,素以坚守“学术独立”的个性为人们所钦佩,然其中饱含的忧世淑世精神及理性处置求实与“取鉴”关系的守则,同样值得关注。观其历史研究的种种实践和中年以后一再倡导的“新宋学”,除了旨在从方法上建构一种考据与义理兼修的现代学术理想境界外,实际也与此种关注世运,希冀民族文化复兴和国家富强的情结深切相关。探讨和进一步厘清这些问题,显然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陈寅恪史学的个性及其时代特征。0000唐晓峰:中国的“两河文明”
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长江流域的上古文化令人刮目相看。于是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两河文明”,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中国的“两河”,一个黄河,一个长江。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