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马王堆帛书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这是中国考古学上古代典籍的一次重大发现。这批帛书出自3号墓东边箱的一个长方形盝顶形盖的髹漆木匣中。匣长60厘米,宽30余厘米,高20余厘米。帛书的存放方式分两种:用近50厘米的整幅或半幅帛缮写的,是将其次第折叠成高约24厘米、宽约10厘米的长方形,用24~25厘米的半幅帛缮写的,是以宽2~3厘米的木条为骨干将其卷起。出土时前者折叠处已经断裂,后者粘连破损也很严重。经过细心修复、整理和考订,现已判明共有28种,计12万余字。书写之前,有的用朱砂在帛上画出宽0.7~0.8厘米的界格,宽幅的满行60~70字或稍多,窄幅的满行30余字。凡有篇题的,都写在末行空白处,有些还记明字数。帛书的形制与文献记载和出土的汉代简册制度基本一致。马王堆帛书原来多无书名,整理时根据内容定名。依《汉书·艺文志》归类,有六艺类、诸子类、兵书类、数术类、方术类和地图6类。
六艺类 共4种,①《周易》。隶书,写在整幅帛上。内容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为《六十四卦》。即通常所说经的部分。存93行,约4900余字,与已知各本对比,不仅卦名不同,而且卦序、卦辞和爻辞也有差异,可称别本《周易》,是较早的本子。第2部分为卷后佚书5篇。共存36行,约9600字。前两篇无篇题,后3篇为《要》、《缪和》和《昭力》。除《要》篇部分文字见于今本《系辞下》外,其余都是不曾流传下来的佚书,记述孔子和弟子讨论卦、爻辞含义的情况。第3部分为《系辞》,6700余字。今本《系辞》内容除见于《要》篇者外,大部分包含在内,但章节次序和文句都有不同。另外,还包括今本《说卦》的前3节,并有2000余字的佚文。②《丧服图》。尚待整理。③《春秋事语》。隶书,写在半幅的帛书上。存16章,97行,约2000余字。每章各记一事,既不分国,又不编年。所记史事,上起鲁隐公被杀,下迄三家灭智氏。但其重点在记言,似属教学用书性质。④《战国纵横家书》。书体在篆隶之间。写在半幅的帛上。存27章,325行,11000余字。其中11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文句也大体一致。另16章则属佚文,主要是苏秦游说活动的记录。

诸子类 共两件。①《老子》甲本和卷后佚书4篇。书体在篆隶之间。写在半幅的帛上。存464行,13000多字。原无篇题。②《黄帝四经》和《老子》乙本。隶书,写在整幅的帛上。存152行,16000多字。原有篇题。甲、乙两本《老子》,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次序与通行本相反,是目前所见《老子》的最古本子。乙本不分章。甲本的某些段落有圆点标志,段落分合与今本有一定的差异。两本的章次完全一致,但也和今本有几处不同,寻绎文义,以帛书本较为合理。

《老子》甲本卷后的佚书,按其内容可分为4篇,第1篇是思孟学派“的五行”说,181行,5400余字,第2篇是伊尹论九主,52行,约1500~1600字;第3篇着重论述攻战守御,48行,约1500字;第4篇论“五行”和德、圣、智的关系,13行,约400字。整理时,将这4篇佚书分别定名为《五行》、《九主》、《明君》和《德圣》。

《老子》乙本卷前的佚书4篇,共174行,11000余字,原有篇题。前两篇又各分若干小篇。第1篇《经法》,主要讲“刑名”之说,有的小篇论述了道和法的关系。第2篇《十六经》,许多小篇采取黄帝君臣问答形式,讲的是 “刑名”和“阴阳刑德”之说。第3篇《称》,汇集很多类似格言的话,与前两篇大体属同一思想体系。第4篇《道原》,论述道的性质,推究道的本源,与“刑名”之说也有一定关系。根据这4篇的内容,结合抄写时代的历史背景,推定其为《黄帝四经》。

兵书类 有《刑德》甲、乙、丙种3件。书体在篆隶之间,写在整幅的帛上。内容属兵阴阳家,有几种式盘图。其中,丙种有一段文字论及四神,与《礼记·曲礼上》相似。尚待详细整理。

数术类 共11件。都写在整幅的帛上。①《篆书阴阳五行》(暂定名)。现存行数和字数未详。内容包括几种数,也有式盘图,还有表,性质尚待研究。②《隶书阴阳五行》(暂定名)。现存行数和字数未详。内容一部分与《篆书阴阳五行》相似,另一部分为兵阴阳家言。③《五星占》。隶书,存144行,约8000字。原无篇题。占文部分保存了甘氏和石氏天文书的一部分,其中甘氏的尤多。末尾列出从秦始皇元年(前246)到汉文帝三年(前177)70年间木星、土星和金星的位置,并描述了三颗行星在这一会合周期内的动态。它比《淮南子·天文训》早约30年,比《史记·天官书》早约90年,而几种数据更加精确,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天文书,在天文史的研究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④《天文气象杂占》。书体在篆隶之间,原无篇题。共有占书350余条。每条占书的上面是用墨或朱绘的图(也有用朱、墨二色绘制的),下面是名称、解释和占文。全幅从上而下分为6列,每列最多50余条。下半幅末尾3列,有文而无图。通篇以气象占为主,穿插以天文范围的彗星和其他星象。⑤《相马经》。隶书,存77行,约5200字。内容与今本《相马经》有很大的出入,绝大部分为今本所无。论述的是关于马的头部相法和四肢的大体相法。此外,还有《出行占》、《木人占》、《筑城图》、《园寝图》4件以及尚待拼复、考订的2件。





方术类 共5件。《五十二病方》及卷前佚书4篇。书体在篆隶之间,写在半幅的帛上。共存462行。原均无篇题。卷前的4篇佚书,根据内容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34行;《阴阳十一脉灸经》,37行,《脉经》13行,约400字;《阴阳脉死候》,4行,百余字。前两种论述人体内十一条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体例与现存《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中论十二经脉的部分接近,但内容却有很大的差异,又缺少一条少厥阴脉。后两种则论述根据脉法判断疾病的征侯。这些书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学理论著作。

《五十二病方》的书名,也是根据内容暂定的。存459 行。全书52题,分别记载治疗各类疾病的医方,共计283方。病名有103种,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也用灸法、砭石和割治手术,这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方。

这5种医书的成书年代,都应早于《黄帝内经》,在内容上完全没有五行学说的痕迹,填补了中国早期医学史上的空白。

《导引图》及卷前佚书两篇。绘、写在整幅的帛上,全长1.4米。原均无篇题,根据内容定名。《导引图》部分长1米,是用朱、褐、蓝、黑4色单线平涂的群像运动图。图像分成4排,每排11人,共有44种不同的运动姿态。旁有墨书的术式名称,包括病名、动物形象和器械运动等类。为研究“导引”这种中国独特的保健医疗方法的源流和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在《导引图》的前面,有文字26行,约1500余字。前8行论述气功健身的方法。从第9行开始则接抄《阴阳十一脉灸经》。还有3卷帛书,原均无篇题,根据内容分别定名为《养生方》、《杂疗方》和《胎产书》。
地图 共发现两幅①《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经复原为长宽各96厘米的正方形,系用拼接的双幅帛绘制而成。所绘范围为今湖南南部的潇水流域及邻近地区,比例约在十七万分之一至十九万分之一之间。主区部分画得相当精确,一些水道的曲折流向,大体都接近于今图,图上有统一的图例,注记也有一定的位置。②《驻军图》。经复原为长98厘米、宽78厘米的长方形,用黑、红、田青3色在拼幅的帛上绘制。所绘范围为《地形图》上的东南部一隅,即今湖南最南面江华县的沱江流域,比例约为八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左右。图上用浅色表示河流、山脉,而驻军营地和防区界线等则用深色标绘。这是两幅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地图。内容如此丰富的大比例实用地图,在世界上也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


帛书的抄写年代 这批帛书的抄写年代,可根据书体、避讳、纪年等方面大体考定。《篆书阴阳五行》的书体,是在秦篆中杂以楚国古文,书中有秦王政二十五年(前 222)的纪年,应是马王堆汉墓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帛书。书体在篆隶之间者较多,其中《老子》甲本和卷后佚书4篇及《天文气象杂占》和《春秋事语》都不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战国纵横家书》、《黄帝四经》和《老子》乙本则避刘邦讳、不避惠帝刘盈和文帝刘恒讳;《五星占》中的星表止于文帝三年。马王堆3号墓的入葬时间为文帝十二年。则大部分帛书的抄写年代应为汉高祖时期至文帝初年,即前2世纪初前后30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考古百年 | 从仰韶村遗址保护看基层组织保护文物的作用
作者:侯俊杰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北部,是1921年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主持,与中国考古学家袁复礼等联合发掘的我国第一个新石器文化遗址,是“仰韶文化”的首次发现和命名地,是我国田野考古学的诞生地,也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55:090000援华飞虎队修理所原址发现古墓,出奇特文物,女考古队员背后议论
云南昆明羊甫头墓地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墓葬考古文章,得先从飞虎队说起。不错,这个飞虎队就是民国三十年(1941年),由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飞行教官陈纳德组建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随着战事的发展,大量飞机需要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修理。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决定在昆明设飞机修理所。修理所选址在昆明市郊,具体地点位于今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镇羊甫头村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24:580000104册珍贵古籍获新生,“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
2023年5月16日上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三方联合主办的“同心护珍宝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15:100000国保建筑怎样进行安防系统升级改造?
中国西部科学院(1930年成立)旧址,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42号,占地约为30亩,以重点文物保护建筑为防护主体,是重要的近现代史迹,重庆成为直辖市后的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单位)。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记录了我国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历程,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01安防系统现状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