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马王堆帛书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这是中国考古学上古代典籍的一次重大发现。这批帛书出自3号墓东边箱的一个长方形盝顶形盖的髹漆木匣中。匣长60厘米,宽30余厘米,高20余厘米。帛书的存放方式分两种:用近50厘米的整幅或半幅帛缮写的,是将其次第折叠成高约24厘米、宽约10厘米的长方形,用24~25厘米的半幅帛缮写的,是以宽2~3厘米的木条为骨干将其卷起。出土时前者折叠处已经断裂,后者粘连破损也很严重。经过细心修复、整理和考订,现已判明共有28种,计12万余字。书写之前,有的用朱砂在帛上画出宽0.7~0.8厘米的界格,宽幅的满行60~70字或稍多,窄幅的满行30余字。凡有篇题的,都写在末行空白处,有些还记明字数。帛书的形制与文献记载和出土的汉代简册制度基本一致。马王堆帛书原来多无书名,整理时根据内容定名。依《汉书·艺文志》归类,有六艺类、诸子类、兵书类、数术类、方术类和地图6类。
六艺类 共4种,①《周易》。隶书,写在整幅帛上。内容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为《六十四卦》。即通常所说经的部分。存93行,约4900余字,与已知各本对比,不仅卦名不同,而且卦序、卦辞和爻辞也有差异,可称别本《周易》,是较早的本子。第2部分为卷后佚书5篇。共存36行,约9600字。前两篇无篇题,后3篇为《要》、《缪和》和《昭力》。除《要》篇部分文字见于今本《系辞下》外,其余都是不曾流传下来的佚书,记述孔子和弟子讨论卦、爻辞含义的情况。第3部分为《系辞》,6700余字。今本《系辞》内容除见于《要》篇者外,大部分包含在内,但章节次序和文句都有不同。另外,还包括今本《说卦》的前3节,并有2000余字的佚文。②《丧服图》。尚待整理。③《春秋事语》。隶书,写在半幅的帛书上。存16章,97行,约2000余字。每章各记一事,既不分国,又不编年。所记史事,上起鲁隐公被杀,下迄三家灭智氏。但其重点在记言,似属教学用书性质。④《战国纵横家书》。书体在篆隶之间。写在半幅的帛上。存27章,325行,11000余字。其中11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文句也大体一致。另16章则属佚文,主要是苏秦游说活动的记录。
诸子类 共两件。①《老子》甲本和卷后佚书4篇。书体在篆隶之间。写在半幅的帛上。存464行,13000多字。原无篇题。②《黄帝四经》和《老子》乙本。隶书,写在整幅的帛上。存152行,16000多字。原有篇题。甲、乙两本《老子》,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次序与通行本相反,是目前所见《老子》的最古本子。乙本不分章。甲本的某些段落有圆点标志,段落分合与今本有一定的差异。两本的章次完全一致,但也和今本有几处不同,寻绎文义,以帛书本较为合理。
《老子》甲本卷后的佚书,按其内容可分为4篇,第1篇是思孟学派“的五行”说,181行,5400余字,第2篇是伊尹论九主,52行,约1500~1600字;第3篇着重论述攻战守御,48行,约1500字;第4篇论“五行”和德、圣、智的关系,13行,约400字。整理时,将这4篇佚书分别定名为《五行》、《九主》、《明君》和《德圣》。
《老子》乙本卷前的佚书4篇,共174行,11000余字,原有篇题。前两篇又各分若干小篇。第1篇《经法》,主要讲“刑名”之说,有的小篇论述了道和法的关系。第2篇《十六经》,许多小篇采取黄帝君臣问答形式,讲的是 “刑名”和“阴阳刑德”之说。第3篇《称》,汇集很多类似格言的话,与前两篇大体属同一思想体系。第4篇《道原》,论述道的性质,推究道的本源,与“刑名”之说也有一定关系。根据这4篇的内容,结合抄写时代的历史背景,推定其为《黄帝四经》。
兵书类 有《刑德》甲、乙、丙种3件。书体在篆隶之间,写在整幅的帛上。内容属兵阴阳家,有几种式盘图。其中,丙种有一段文字论及四神,与《礼记·曲礼上》相似。尚待详细整理。
数术类 共11件。都写在整幅的帛上。①《篆书阴阳五行》(暂定名)。现存行数和字数未详。内容包括几种数,也有式盘图,还有表,性质尚待研究。②《隶书阴阳五行》(暂定名)。现存行数和字数未详。内容一部分与《篆书阴阳五行》相似,另一部分为兵阴阳家言。③《五星占》。隶书,存144行,约8000字。原无篇题。占文部分保存了甘氏和石氏天文书的一部分,其中甘氏的尤多。末尾列出从秦始皇元年(前246)到汉文帝三年(前177)70年间木星、土星和金星的位置,并描述了三颗行星在这一会合周期内的动态。它比《淮南子·天文训》早约30年,比《史记·天官书》早约90年,而几种数据更加精确,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天文书,在天文史的研究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④《天文气象杂占》。书体在篆隶之间,原无篇题。共有占书350余条。每条占书的上面是用墨或朱绘的图(也有用朱、墨二色绘制的),下面是名称、解释和占文。全幅从上而下分为6列,每列最多50余条。下半幅末尾3列,有文而无图。通篇以气象占为主,穿插以天文范围的彗星和其他星象。⑤《相马经》。隶书,存77行,约5200字。内容与今本《相马经》有很大的出入,绝大部分为今本所无。论述的是关于马的头部相法和四肢的大体相法。此外,还有《出行占》、《木人占》、《筑城图》、《园寝图》4件以及尚待拼复、考订的2件。
方术类 共5件。《五十二病方》及卷前佚书4篇。书体在篆隶之间,写在半幅的帛上。共存462行。原均无篇题。卷前的4篇佚书,根据内容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34行;《阴阳十一脉灸经》,37行,《脉经》13行,约400字;《阴阳脉死候》,4行,百余字。前两种论述人体内十一条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体例与现存《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中论十二经脉的部分接近,但内容却有很大的差异,又缺少一条少厥阴脉。后两种则论述根据脉法判断疾病的征侯。这些书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学理论著作。
《五十二病方》的书名,也是根据内容暂定的。存459 行。全书52题,分别记载治疗各类疾病的医方,共计283方。病名有103种,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也用灸法、砭石和割治手术,这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方。
这5种医书的成书年代,都应早于《黄帝内经》,在内容上完全没有五行学说的痕迹,填补了中国早期医学史上的空白。
《导引图》及卷前佚书两篇。绘、写在整幅的帛上,全长1.4米。原均无篇题,根据内容定名。《导引图》部分长1米,是用朱、褐、蓝、黑4色单线平涂的群像运动图。图像分成4排,每排11人,共有44种不同的运动姿态。旁有墨书的术式名称,包括病名、动物形象和器械运动等类。为研究“导引”这种中国独特的保健医疗方法的源流和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在《导引图》的前面,有文字26行,约1500余字。前8行论述气功健身的方法。从第9行开始则接抄《阴阳十一脉灸经》。还有3卷帛书,原均无篇题,根据内容分别定名为《养生方》、《杂疗方》和《胎产书》。
地图 共发现两幅①《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经复原为长宽各96厘米的正方形,系用拼接的双幅帛绘制而成。所绘范围为今湖南南部的潇水流域及邻近地区,比例约在十七万分之一至十九万分之一之间。主区部分画得相当精确,一些水道的曲折流向,大体都接近于今图,图上有统一的图例,注记也有一定的位置。②《驻军图》。经复原为长98厘米、宽78厘米的长方形,用黑、红、田青3色在拼幅的帛上绘制。所绘范围为《地形图》上的东南部一隅,即今湖南最南面江华县的沱江流域,比例约为八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左右。图上用浅色表示河流、山脉,而驻军营地和防区界线等则用深色标绘。这是两幅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地图。内容如此丰富的大比例实用地图,在世界上也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
帛书的抄写年代 这批帛书的抄写年代,可根据书体、避讳、纪年等方面大体考定。《篆书阴阳五行》的书体,是在秦篆中杂以楚国古文,书中有秦王政二十五年(前 222)的纪年,应是马王堆汉墓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帛书。书体在篆隶之间者较多,其中《老子》甲本和卷后佚书4篇及《天文气象杂占》和《春秋事语》都不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战国纵横家书》、《黄帝四经》和《老子》乙本则避刘邦讳、不避惠帝刘盈和文帝刘恒讳;《五星占》中的星表止于文帝三年。马王堆3号墓的入葬时间为文帝十二年。则大部分帛书的抄写年代应为汉高祖时期至文帝初年,即前2世纪初前后30年左右的时间。
考古新发现 成周在哪里 同时期兮甲盘颂簋与逑盘给出明确答案
西周的成周城即是今天的四方湖古城。中国一直将文明历史研究视为引领国家战略的一项关键任务,旨在加深对自己历史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并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综合研究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目标,因为它有助于还原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真实历程。在这个研究领域中,成周历史的破解成为了关键,它打开了中国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的新局面。我要新鲜事2023-10-02 18:25:120000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
01发掘单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02项目负责人周必素/01/遗址概况大松山墓群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安康大道交兴安大道西南侧。2022年1月-5月,为配合贵州医科大学新校区一期建设项目建设,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拟建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勘察,发现大量古墓葬等遗迹现象,并及时向国家文物局汇报,获颁发掘证照。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28:420004豫陕盗墓者联手,一方提供技术一方提供信息,路边越野车暴露目标
陕西陇县一起盗墓案背后本文作者倪方六陕西是地下文物大省,也是盗墓大省,其中西安、咸阳、宝鸡都是盗墓重灾区。用圈内的话来说,这些地方,“不分三六九,盗墓天天有”,“不分夏秋冬,见墓就挖空”。有的村民白天是普通农民,晚上就成了盗墓贼。宝鸡市陇县的李中就是这样的人,表面看不露山不露水,却是名副其实的摸金校尉,对当地的古墓分布情况很了解,喜欢“打洞(盗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20:530000讲座整理|笪浩波:早期楚国核心区探索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9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座整理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早期楚国核心区探索主讲人:笪浩波研究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整理人:孙梦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2:29:170000最原始的鸭嘴类恐龙:马鬃龙 于中国发掘(牙齿有草化石)
马鬃龙是一种禽龙超科恐龙,诞生于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段时期,最早的一批化石发现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有人认为马鬃龙是鸭嘴龙类中最原始的一种,可能是起源自亚洲,是一种植食性的恐龙,科学家推测它的体长可能达到了7米,体重为2.5吨,虽然在那个时候便不算是大型恐龙,但也有一辆小货车那么大了。马鬃龙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8:42: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