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陕西:西周都城考古发现
礼乐之邦——建都丰镐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有云:“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筑城伊淢,作丰伊匹。……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记载了文王建丰和武王都镐的重大历史事件。
周文王的时候,为了向中原拓展,在今天西安市西南的沣河西岸新建了一座城邑,起名为丰京,并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将国都从岐邑迁到了这里。武王即位后,又在沣河的东岸建了镐京。丰京和镐京合称丰镐。作为西周王朝的国都,丰京是王室宗庙和苑囿的所在地,镐京是周天子居住和理政的地方。根据《考工记》的记载,当时丰镐城方九里,每边辟三门,城内纵横各九条街,王宫居中,左为祖庙,右为社坛,前为朝堂,后为街市。丰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开创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宽畅、宏伟的先河,成为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典范。终西周之世的275年间,丰镐一直是周王朝的都城。与在洛阳建的成周相对应,丰镐又被称为宗周。
从1933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就对丰镐遗址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基本确定了丰京、镐京的大体位置,并将遗址范围逐步缩小到长安区沣河两岸的马王镇、斗门镇一带,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发现大型宫殿、宗庙、作坊遗址近30处。这些建筑绵延成群,规模宏大,排水设施也较完善。同时,还发掘了大量墓葬、车马坑、窖藏青铜器,为我们多方面还原了丰镐城的规模及丰富的社会生活。丰镐遗址车马坑陈列馆内的沣西车马坑是其中一处较为著名的遗存。考古学家在原址先后发现多达18处西周殉葬车马坑群。现在,发掘后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已经修整复原,供游人参观。沣西车马坑内有并列的二车六马和一个殉葬的奴隶,其中有驾四马作战用的戎车和驾二马乘坐用的轺车。戎车驾马全部以青铜为饰,轺车驾马大都缀用海贝为马饰。两车与殉葬者的骸骨现仍按原样保护。车系木质,有木辕一根,马驾两旁,称为独辕马车。这些在地下沉睡了3000年的真车真马,对研究当时的礼制、交通、战争、冶金和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1961年10月在丰镐遗址内的张家坡村发现了一座青铜器窖藏,出土了53件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大多有铭文,将同样铭文的归为一类,共有不同的铭文11篇。郭沫若先生对这些青铜器铭文进行过详尽考释。孟簋、双耳铜杯都是其中重要的发现。

出土5件铜杯,共4个式样,其中2件形制相同,两侧有镂空双柄,通高14.7厘米。这种双镂空把手的铜杯很有特点,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中很少见到。

共出土3件,形制、花纹、铭文、大小皆同,通高25.5厘米。通体锈色灰绿。器内底铸铭40字,记述作器者孟的父亲和毛公、遣仲征无需,因有军功而受赐的内容。孟称其父为文考,表明其父在受赏赐时已亡,由其子孟领受奖赏,代父对扬休命,铸器以为纪念。
簋是盛谷物的容器,商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西周。簋的造型多样,孟簋的造型和花纹都是西周中期流行的式样。就形制而言,西周早期的簋一般侈口圆腹,圈足较高或带方座,中期为侈口垂腹,晚期一般为敛口扁腹并在圈足下附三足。






尹松鹏:二里头遗址与夏桀末都河南城
小瓜按:一篇关于二里头遗址都邑性质的文章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作者不仅提出了二里头遗址“河南城”说。还在朋友圈放下了如下狠话。小瓜觉得提出新观点也可以,但也别吹得太厉害。至少我看完觉得此说也不那么立得住!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4:11:090000这个国一个人每年要过两次年,不是奇葩,就在身边,其来历不简单
过去的元旦本文作者倪方六又是辞旧迎新时。2019再见,2020你好!以“元旦”为界线,人类在地球上的时空就成了新旧两年。“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始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2000余年的所谓“封建时代”,同时也结束了中国人传统的用天干地支纪年的“阴历”(又称“旧历”)节气安排,进入了西历与中历并行的“公元”新时代。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19:330000金缕玉衣特殊部位是如何处理的?很巧妙,刚好适合男女生理结构
金缕玉衣是如何制成的?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谈了满城汉墓国宝级文物金缕玉衣的出土经过,这篇继续来聊聊金缕玉衣,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的衣服,有什么好?满城汉墓墓主刘胜生前应该是一个大胖子,出土的玉衣较为肥大,他生前有一个很大的啤酒肚。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40:180000中国哪里的泉水最好喝?长期饮用轻松活到100岁
泉水,最受古人推崇的饮用水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说了古人夏天喜欢喝井水的秘密,这里再来说说古人对现代人最喜欢喝的泉水的看法。古人所推崇的饮用水中,第一当是“泉水”。古人认为,泉是水之源,对饮用水颇有研究的明人田艺蘅即称,“水本曰源,源曰泉。”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29:490000葛剑雄|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价值和局限
现存于国内外的中国家(族)谱超过4万多种〔1〕,上海图书馆的收藏据说在万种以上,海外的一些机构,如美国犹太谱牒学会的收藏量也十分可观。近年来,家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已经受到有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总的来说,家谱的文献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特别是从已有的成果看,普遍存在着一些片面性,反映出一些学者对家谱的局限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兹择要论说。一家谱与移民史研究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