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不单独给自己建造一座陵墓,而要合葬乾陵?暗藏心机
合葬乾陵,武则天的心机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武则天与老公皇帝李治的合葬墓乾陵,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
比如,为什么要与李治合葬。

喜欢历史的头条号网友应该都知道,武则天于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易“唐”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称为“神都”,长安则改为陪都,随后上尊号“圣神皇帝”。
中国历史上惟一女皇帝,就此横空出世。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侍侧。宰相张柬之与大臣敬晖等人冲入武则天居住的上阳宫之仙居殿,杀了张易之兄弟。看到大势已去,武则天被迫让位给太子李显,但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中宗李显复辟,恢复大唐国号,洛阳也不再是“神都”,重新定位为东都。
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以82岁高龄死去。
据《唐会要·陵议》,临终时,武则天召来中宗李显、相王李旦、女儿太平公主及侄子武三思等叮咛后事,其中有两件事最重要,一是“去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一是“合葬”,要求死后灵柩送回长安,与李治合葬乾陵。
葬回长安可以,但合葬乾陵这个要求便无理了。

葬书上称,“尊者先葬,卑者不合于后开入”,即所谓“卑不动尊。”皇后死在皇帝前,如果皇帝想同穴合葬可以开陵门;反之,皇帝死在皇后前,皇后死后则不可以开陵门合葬,这是唐朝皇家,及古代所有皇家的葬制。
所以,武则天提出合葬乾陵是葬制所不允许的,也无先例。
武则天虽然贵为女天子,当过皇帝,是“天圣”,但山不容二虎,坟不埋二主,她死后只能是“皇后”的身份,是李家的媳妇,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这从于“卑”位,而不是“尊”位,合葬便是“卑动尊”,便有悖常理和葬制。
武则天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一“无理”要求?我认为,这就是武则天的心机所在,临死时都在打算盘!

果然,在讨论武则天安葬方案时,群臣一致认为应该厚葬,给她一个隆重的葬礼,但合葬遭到反对。
当时中宗身边的顾问、给事中严善思上书反对,称,“则天太后,卑于天皇大帝,今欲开乾陵合葬,即是以卑动尊。事既不经,恐非安隐。”
严善思除了以卑动尊不妥的理由外,还认为乾陵太坚固,“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今若开陵,必须镌凿”,如此会惊动神明,“神位先定,今更改作,为害益深。”担心给国家带来灾难,虽然这是迷信说法。

再者,“合葬”也不是古礼,依据是,“汉时诸陵,皇后多不合葬”。
严善思给出一个建议:“于乾陵之傍,更择吉地,取生墓之法,别起一陵,既得从葬之仪,又成固本之业。”
唐中宗看到严善思的奏折后,觉得说的有道理,于是诏令“群臣详议”。
但武则天的侄儿、握有大权的武三思不同意“别起一陵”的建议,他利用有私心的上官婉儿及李显的皇后韦氏,反对严善思的建议。

李显耳根子软,最后听从了“妇人之言”,“准遗制以葬之”,结束争议。
根据武则天的个性和威力,作为“千古一女皇”,她完全有资格也有能力为自己单独建一座豪华陵墓,为什么还要求儿子李显,将自己与李治合葬,甘于卑位,委屈自己?
这是武则天的不同凡人之处,暗藏心机!因为,她很清楚自己干过什么,将来会招惹什么样的后果,应该如何处理身后事!
实事求是地说,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好皇帝,有为皇帝。就大位后,她能明察善断,知人善任,改革吏治,尤其重视人才的选拔,实行了许多开创性治国举措,影响至今。

如今天普遍使用、了解民意很有效的“意见箱”,就是武则天发明的,时称“铜匦”(铜制箱子),放在洛阳宫城前,可随时接纳臣下的表疏。当然这本出于巩固政权、强化吏治的做法,后来成了写匿名信举报、告黑状的手段和方式,告密之风劲刮,这种负作用另当别论。
武则天在位期间,唐朝经济持续发展,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入侵,稳定了边疆。林语堂《武则天正传》中,对武氏执政期间的经济发展有一组非常有说服力的数据:唐朝人口由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 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

虽然有如此载入史册的成就,但武则天在位时大搞威权,对可能危害和影响其统治的人,不分亲疏,只有一个字——“杀”,也造成了全国恐怖,人斗非常残酷。
林语堂《武则天正传》一书中,有一粗略的统计,从临朝称制开始,武则天先后重用酷吏27人,其中最酷之吏是来俊臣,由来俊世其手杀害的大小官员近2000人,灭族1057个,其宰相5位,有大将军十几位,导致当时官场人人自危。

为了清除登基障碍,大唐李姓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孙都不会放过,亲王、郡王、国公被被杀、自尽了几十位。
甚至连她的女儿、儿子、孙子、孙女都成了她夺权路上的祭品,给她陪葬:
长子、皇太子李弘下毒暴毙;
二儿子、章怀太子李贤被逼自杀;
孙子、懿德太子李重润被赐死;
孙女、永泰公主李仙蕙令自杀;
夫君武延基杖杀……
幸好留下了三子李显和四子李旦,延续了李姓王朝。

生前杀了这么多人,作了这么多孽,武则天能不考虑死后结局?她将开国功臣李勣(徐懋功)、宰相郝处俊掘墓焚尸,极可能就是她的下场!
所以,武则天坚持要与李治合葬,这样就没有人敢挖她的墓,否则李姓皇家不会答应的,更何况她也以“李家媳妇”归葬呢。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正月二十一日,李显亲自护送武则天的灵柩,从洛阳回长安。李显给武则天一个隆重的葬礼,五月十八日,打开乾陵的墓门,将武则天合葬于乾陵。

武则天是英明的,下葬以后果然安然无事,李家子孙和被搞死的大臣后代,都没有动过掘坟念头,即便盗墓者都动不了固若金汤的乾陵。
如果她是单独一座陵墓呢,极可能被她人掘开“报仇”,焚尸扬灰。
我这样说,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梁带村遗址墓葬群 我国古代陵墓用俑陪葬的开端
2004年8月,盗墓贼开始频繁光顾梁带村,他们盗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村民向韩城市文物旅游局报告此事,随后市政府派遣公安部门负责文物的安全保卫工作。经过勘查核实,考古专家确定梁带村有一片古墓葬群,这片墓地的范围大约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左右。我要新鲜事2023-08-31 19:34:240000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召开2022年度项目汇报会
2月11日至12日,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召开2022年度项目汇报会,由知名专家、各上级文物主管部门领导和媒体记者参会。会上共汇报了11个项目,包括考古发掘、文物修复、科技考古、公众考古等内容。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11:440000马王堆发现“湿尸”,考古队却无人敢动,盗墓贼不屑:让我来
我要新鲜事2023-08-05 19:52:500000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
安金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是我国研究商代考古的巨头之一,他对商代考古的贡献将永远载于史册。安先生的一生确实和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年是安金槐先生100年诞辰,安先生出生于19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恰恰也是这一年诞生的。安先生于1950年参加考古工作,这一年也是新中国考古学的开端。安先生于2001年去世,这一年也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决定启动的一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9:05:070000日本人初次来华盗宝想出鬼点子,和尚扮成“花姑娘”,以蒙混路人
日本人第一次到西域盗宝真相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一篇说了日本人在西域“探险”时写下的“盗墓日记”。这一篇继续讲日本人在华盗宝史,来说说日本早期组织人员到西域探险的经过。最早被大谷探险队派遣来华的日本人名叫橘瑞超。当时,为防意外,日本人想出一个鬼点了,让秀气的橘瑞超扮成“花姑娘”,玩美人计,蒙混路人。图:橘瑞超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30: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