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伙汉朝盗墓者盗楚国贵族墓,挖出房间大的盗洞,只图一种随葬品
楚墓上发现的古代盗洞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都说古代盗墓者厉害,到底有多厉害?湖南境内一座楚墓上发现的盗洞显示,确实不一般。
这座楚墓在湘西北临澧县境内,具体位于时九里公社(九里乡)荷花大队九队、十队与官停公社青年大队十一队交界处,是湖南省考古发掘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楚墓。

发掘这座墓,既不是因为被盗,也不是生产建设需要,而是为了配合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
这次年会在武汉召开,主题是研究楚文化的有关问题。湖南省博物馆希望在年会上提供一些新的考古发掘资料,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于1980年6月至10月,对考古编号为“80临九M1”的大墓进行了发掘。
大墓所在是丘陵地带,整个丘陵约长20公里、宽15公里。经前期考古勘探,这一地段内有分布密集的楚墓群,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楚墓群。

1980年代,有高大封土堆的墓葬尚有30多座,被平整或封土堆不很明显的中小型楚墓有100多座。被发掘的一号墓,原来应该有高大的封土堆,后因农业开垦和雨水冲刷,至发掘时封土堆已比较低矮,存高约5.2米。
挖开后发现,墓坑规模宏大,显示墓主不是一般的楚国贵族,后来考古报告认为是楚国派到江南的一个世袭封君。
从封土顶至墓底,深近20米,带有19米长的斜坡墓道。
墓口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2.8米,总面积为1131.6平方米。从墓口到墓室,有多达11层台阶,这是造墓掘坑时形成,可见此墓营造工程之大。

墓室尚存东西长13.7米、南北宽10米,中间放置葬具。
墓室密封手段是传统的楚人方式。在空隙间,填塞白膏泥,泥质细腻,防渗水性能极佳。椁底部下有一层15-20厘米厚的白膏泥;椁顶上铺有一层40厘米厚的混合青膏泥。
封土是原墓坑掘出的地,捣碎后再回填于墓坑。
这样的大墓,正常情况下应该保存很好的。
遗憾的是,在发掘封土时发现了一个圆形的巨大盗洞,也就是说,大墓被盗了——再一次验证了“十墓九盗”的老话。

这个盗洞,是古代盗墓者挖的。
盗洞开挖位置,选在封土堆顶部,直达木椁。盗洞上大下小,上口部直径在4-5米,这么大的开口,比一般的房间还大。往下逐渐收口,到底部时,直径减到1米左右。
这么大的盗洞,绝不是一个两个盗墓者可以挖的,是公开的有组织的发掘,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直捣黄龙。如果是一般盗墓行为,是不可能挖这么大盗洞的,挖仅容一人上下盗洞即可。
这伙盗墓者非常有经验,显得专业,似乎对地下墓室情况也很了解。

在距离椁顶3米多处的位置,盗墓者分别向西、向南两个方向开挖洞穴,直接进入最核心的棺室和南、西两个边箱。
在将棺室和南、西两个边箱要想的随葬盗出后,又将东边箱、东边棺室和北边箱、南边箱和东边箱之间的隔板凿穿,搜找随葬品。考古人员在盗洞内的淤泥中,发现了当时凿挖盗洞地落下的腐朽木屑,及残损漆木器和破碎铜片等物。
从现场痕迹来判断,盗墓者盗墓时比较从容,不慌不忙。

在东边箱,发现一把保存完好的木锸,此物件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
锸即臿,是古代农人使用的一种挖土工具,相当于后世锹的功能。这是商代才出现的一种农具,当时是青铜锸,到进入铁器时代的战国时期,改用铁锸。
目前发现最早的锸是商代的青铜锸,锸头呈“凹”字形。春秋时期锸的样式已较多样,有平刃、弧刃、尖刃等。铁锸到秦汉时已十分普及,成为当时最主要挖土工具,兴修水利,取土挖河时离不了锸,故有“举臿为云,决渠为雨”一说。

自然,木锸也被用于当时的盗墓活动中。
临澧楚墓中发现的木锸,会不会是陵葬器?不会,它与随葬品的风格明显不一样,推测是盗墓者落下的工具。
这伙古代盗墓者是哪朝人?这件盗墓工具泄密了他们的身份——应该是汉墓盗墓者。
何以如此认定?
在墓葬考古中发现锸,这并不是第一例,如在广州南越王墓中、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都出土了铁锸。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铁锸是从封土中出土的,是当年筑墓工人丢下的。


临澧楚墓中发现的木锸外观,与马王堆出土木锸很相似,故推测可能是汉朝盗墓者所遗漏。
随后发掘中发现的现象,似乎侧证了这一推测。
据考古报告,临澧楚墓内椁是外、中、内三层套棺,出土时三层套棺已被盗墓者掀开,棺内仅玉壁、铜攀钉、铜饼形器物等仍物内。整个墓中,出土了漆器木器、铜器、铁器、玉器、陶器、琉璃器、竹简等劫后遗物300余件,但大型的铜器、铁器不见一件。

所出土的铜器,都是些小型器物,如铜匕、铜刀等,另外还有器物上的铜构件。墓主下葬时,还随葬了编钟,但仅发现了编钟的架子,编钟没了。
推测不是墓主没有随葬大型青铜器,而是被盗墓者盗走了——盗墓者挖掘这座墓,就是冲着青铜器来的,而对漆木器、陶器没有什么什么兴趣。尚未发掘的临澧楚墓,如果被当时盗墓者盗了,也应该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

西汉时,曾一度允许民间铸铜钱,此后虽然禁铸,但私铸铜钱之风不绝。而铸造生活用器、兵器等,很多地方也都需要铜,可铜料有限啊,于是民间想到了前人墓中随葬铜器,由此引发盗墓之风。
临澧楚墓大型铜器被盗,就应该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盗取墓中铜器之现象,历代屡见不鲜,民间甚至官府都曾出现过,如后赵太祖石季龙便曾这么干过。

当年,石季龙指挥人盗挖春秋名人赵简子墓未遂,随后盗掘秦始皇的陵墓,盗出铜柱铸造器物,《晋书·石季龙载记》所记载,“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就是这么回事。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古代盗墓者的这种“偏好”,才留下了大量的随葬品。如果是现代盗墓者,恐怕连一根毛都不会留下。

“三星堆”的故事
1929年春天,成都平原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播种季节。彼时,在成都北边广汉南兴镇,一个笃信道教的秀才燕道诚和儿子燕青保在家宅旁挖沟,没想到一下子挖出300多件玉石器。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05:530000李零:《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
《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我想把来龙去脉讲一下。现在,市面上讲《周易》的书真是铺天盖地,热心的读者也人山人海。我不想重复各种老生常谈、胡吹神侃,说此书最最符合科学,处处蕴含哲理,如何灵验,如何神秘,如何放之四海,如何无所不包,如何令各级领导如痴如醉,如何让成功人士神魂颠倒,如何急广大群众之所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如何风靡世界,畅销海外,引无数老外竞折腰,想不承认都没辙,中国是电脑的故乡……0001盗洞打得既准又深,考古队发掘时跟着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发现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1号墓本文作者倪方六1955年7月,国家决定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在成立水电坝址查勘队的同时,还由时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成了“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分赴豫、晋、陕、甘等多省地开展大规模的野外考古活动,队长是著名的考古专家夏鼐。考古成果丰硕。在黄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杻——三门峡水库大坝附近,考古队发现了西周最重要的封国虢国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44:21000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汉阙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36:180000老农大闹考古现场 众人前去阻拦 老人却称挖的是他家祖坟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我国人十分重视自己的先祖,并对祖墓等遗址保持着特殊的情感。祖坟作为家族的纪念地点,是对先祖的一种敬仰和缅怀。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演变,许多古代墓葬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也给考古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9:37: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