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三晋玉器之组玉杂佩照眼新
将多件玉饰串联成圈状或串状的组玉佩,起源甚古,至少可以追溯到悠远的新石器时代,然后一路传承转化,绵延至今而不衰。不过,西周玉组佩,以其繁复多样的形制、珠玉交辉的组合,在历代玉组佩中独树一帜。

西周贵族所拥有的组玉佩,至少有四种以上不同的形式。第一种,以多件玉璜为主体,用各种管、珠串连,垂于胸前的项饰;第二种,以钻有成排小孔的梯形玉牌饰为主体,在其上下方,缀联成串的小珠或玉雕的小昆虫(多为蛹或幼虫)与小玉戈的挂饰;第三种,以束绢形玉佩为主体,串系其他玉佩饰及红玛瑙珠而成的项饰;第四种,以各种形态各异的小型圆雕动物形玉饰(如蚕、蚱蜢)或管珠等,串系成腕饰。其中,以璜为主体的“多璜佩”,是西周最重要的组玉佩。

“多璜佩”在西周很早就出现了,山西曲沃曲村6214号西周早期墓葬中,就发现有二璜佩。“多璜佩”中璜的件数,常因贵族等级身份的高低而多寡不一。陕西长安张家坡58号西周中期墓出土的三璜佩,三件玉璜,按大小由上而下间隔排列。璜身两面均琢刻双龙纹,其中,最下部一件玉璜刻双尾相缠的双龙纹,而居中和最上部两件玉璜,均刻尖尾斜向上下相叠的双龙纹。同属西周中期的陕西宝鸡茹家庄2号墓,则出土了一件五璜佩。

西周晚期,在山西曲沃晋侯墓地、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等诸侯国国君及贵族大墓中,多璜佩的出土更为普遍,有结构组成更为繁复的六璜佩、七璜佩、八璜佩等。璜佩的上端套在墓主颈部,下端垂至腹部以下,而玉璜自上而下,弧度依次递增或递减,排列规律有序。多璜佩中已知璜数最多的一例,见于西周晚期晚段晋侯墓地63号墓,墓主为晋穆侯的一位夫人。该夫人佩带由45件玉璜及珩、冲牙、管、料珠、玛瑙管等200余件玉器组成的多璜佩。玉璜的庄严质朴与管珠的绚丽多彩相映成彰,可视为多璜组玉佩发展的极致。

西周多璜佩虽均出自墓葬,但大多数应是墓主生前的佩带之物,在“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氛围中,以多璜佩为代表的西周组玉佩,既是引人注目的华丽装饰,又是贵族身份地位的显明标识,从而在服制和礼制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东周以降,组玉佩的形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春秋晚期起,组玉佩不再佩戴于颈项,而改为系挂于腰间的革带上,盛极一时的多璜佩于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最大的似鸟龙类:似鸡龙 不会飞行但奔跑能力极强
似鸡龙是一种体型巨大的似鸟龙,诞生于白垩纪的末期,它的整体外形和大部分似鸟类恐龙一样,看起来很像鸵鸟,但是它既没有羽毛也不会飞,主要食物大多是昆虫、植物以及蜥蜴等,最大的特点就是奔跑速度非常快,因为它的后肢又细又长,尤其是小腿骨长,所以它的一步抵得上其他恐龙的好几步。似鸡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28:540000农民意外捡到青铜器 现在是国宝级文物(国宝何尊)
何尊是被农民意外发现卖到废品站里的宝物。陕西宝鸡农民陈堆半夜拉肚子上茅房的时候无意中捡到,陈堆觉得这个破铜罐虽然长得丑了点,但用来装粮食还是挺好用的。后来陈堆外出打工,临走时把青铜器交给哥哥代为保管,可哥哥由于生活贫困,以30块钱的价格将这件青铜器卖给了废品站。无独有偶,宝鸡市博物馆的专家在废品站里淘货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这件青铜器,他一眼就认出这是个老物件,于是自掏腰包将其买了下来。千年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12-17 11:46:540000马王堆挖出一件“乌纱帽” 堪称历史奇迹专家却停止展览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件就是“乌纱帽”。这顶帽子出土于西汉马王堆汉墓,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虽然这顶帽子价值连城,但由于其脆弱和珍贵,不得不受到严格的保护,不向大众展出。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44:170000河南出土战国古墓 古墓里有一把青铜宝剑(古墓宝剑)
河南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了一把锋利的战国青铜剑。在河南省信阳市北郊的一处考古工地,专家正在热火朝天的抢救性发掘一座战国古墓。清理掉地表的填土以后,大伙惊喜的发现椁室完好无损,这也就意味着墓室中的陪葬品应该是一件不少的保存至今。由于积水严重,考古队员只能先进行抽水。随着水位不断下降,边箱中的陪葬品逐渐显现,里头竟然还存有动物的骨骼,经初步判断是牛骨。一锅牛肉汤我要新鲜事2023-12-28 16:36:1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