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者从封土正中挖墓盗宝,墓主有10个小老婆,最后一个守寡30年
江西明乐安昭定王朱奠垒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中国有一个地方,盗墓活动一点不比河南、陕西、山西等少,却很少被外界注意,这地方就江西省。江西地盘上的盗墓者一直在闷声大发财,其近几年的“杰作”,要算找到了被列为“中国重大考古发现”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当时已挖到主墓室,主椁板已被锯开(见下图),差一点就得手,最后快“取宝”时出事。

从1980年代起,江西盗墓就活跃了起来。
江西盗墓者最喜欢的盗挖对象是明朝江西藩王系大墓。江西在明朝“三藩九王十三妃”,他们死后和他们庞大的家庭成员,都埋葬在江西境内。随葬丰厚的王系墓葬多多,只要盗得一座,就发大财了,至少可以“少奋斗半辈子”,在极度财富诱惑和刺激下,江西境内盗墓一度很疯狂,不少外省盗墓者也入赣作战战。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明朝乐安昭定王朱奠垒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盗墓者盗挖掉的。

朱奠垒是明太祖朱元璋曾孙,其祖父是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父亲为朱权嫡长子、宁惠王朱磐烒,朱奠垒是朱磐烒的第三子。
朱奠垒生于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八月二十九日,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六月十五日封镇国将军。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十一月初九病逝,享年62岁。
弘治二年(公元1489)八月十七月,朱奠垒葬于时南昌府新建县洪崖乡二十里都增寿山之原。
这块葬地,就是今南昌市新建区望城镇花联村西约400米龙蟠山附近的莲花心花坑山,距离南昌约50公里。

这里风水极好,墓后有高大的山丘,是风水上所谓“靠山”,墓前是2000平方的开阔平地,墓穴所在则是高爽处,与前面平地有2.5米的坡度,可谓“气势凌人,气度不凡”。
1987年2月28日,二月初一,刚出正月。
这天晚上,月黑风高,一伙盗墓者来到了朱奠垒墓前。
其时,朱奠垒墓有3.60米高的封土,盗墓者直捣黄龙,直接从大墓封土堆顶正中位置,往下深挖一竖穴进入墓中。
挖这样一个盗洞非常不容易。为什么?墓顶距地表深4.20米,墓室是石券拱顶,厚达1.05米,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但盗墓者很快就得手了,推测应是炸开的。

时新建县文物部门接到报案后,派员前去调查,发现墓葬已遭到严重破坏,随葬品被盗、棺台、壁龛等全被破坏。盗墓者还不死心,又把铺地砖撬开寻宝,以为地下还会埋有东西。
当年3月7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建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朱奠垒墓进行了抢救清理,历经16天,于3月23日结束。
考古与盗墓不同,发掘有程序的。
考古队当时先在外围开掘探沟,寻找墓道。在封土坡下0.40米处,发现一道青砖墙——这道墙在明清皇陵上称为“金刚墙”。此墙近半米高,用单砖平铺五层,用来挡土。

从墙下向墓室方向倾斜,一直延伸至墓前室门的石门槛处。这就是斜坡墓道,是供下葬时供灵车进入墓室的通道。
在墓门前2米处,发现了两块平放在左右两侧的圹志。在墓志前1米处的墓道中央,有烧纸灰迹,应该是最后封闭墓室时祭祀活动留下的。
朱奠垒的墓室由墓道、前室、后室组成,坐北朝南,非常讲究。
墓室是砖石混砌的无梁式券拱地宫(见下图)。自金刚墙边墓道,至后室后墙边,全长近20米,墓墙腰下全用半米多长的大红石块砌筑;腰墙以上用近半米长的大青砖砌成,十分牢固。

整个室墓充分考虑到了日后盗墓者可能光顾的问题。从墓道入口处开始,做行了一系列有反盗意图的处理——
第一,墓道入口砌墙伪装
墓道入口处左右各筑一道由青砖单面平砌、呈“八”字形的护墙。门前砌0.65米厚的封墙做挡住进入墓道的插板石门。
第二,门上压“千斤石”

头道券拱门前有一道红石门槛,门石两端各竖立一槽沟石柱,前门青石板横插在槽沟内。在立柱与插板门顶上置长条形压石,压石长3.10米、宽厚各0.50米,这块巨石俗称“千斤石”。有加强门防的功能,如果乱拆,则可能砸下来。
第三,砌砖加厚拱顶
前后室俱为拱形券顶。墓室的前拱顶厚1.99米,用青砖侧竖和平铺相间砌成,多达共13层;后室是整个墓葬最核心部位,券拱顶厚达1.05米。一般防空洞也就这么厚,可见朱奠垒墓营造时设计很用心。
第四,设双封石门

第一道门内即为前室。从前室进入后室,之间又设二道封门。这种双封门设置在其他大中型墓葬中也多见,可有效阻隔墓室间串通。朱奠垒墓通往后室的张二道封门为双扇枢轴式,门扇是2块大青石板整体制成的,表面磨光,门上各有铁制铺首衔环。
朱奠垒墓后室宽广高大,左右墙壁上各有一圆拱形壁龛。内铺放棺材的棺,棺台四边用长方红石砌成,并雕造成须弥台座形,内筑三合土。
能造这么讲究这么大的墓室,随葬品也应是极其丰富的。

墓主朱奠垒一生从镇国将军进封“乐安王”,下葬时在京亲王及文武官员皆致祭,当时皇帝明孝宗朱祐樘还为他缀朝一日。所以,朱奠垒墓中随葬品绝不会少,但是考古人员清理时发现已被盗空。
据说,盗墓者从墓中盗出了200余尊文武百官彩绘礼乐陶俑,这是迄今为江西宁王系藩王墓葬中从未见过的,仅从益王系——江西南城县益庄王朱厚烨墓中出土过204件陶俑。可见朱奠垒随葬之豪华,很可惜,朱奠垒墓随葬陶俑在盗墓者盗出后,全被卖了,最后仅追回吏俑和黑脸俑各1件。

在公安部门协助下,当时收缴到了近70件小件文物,这仅是随葬品中极少的一部分,其中有金器、玉佩、陶器等。但就这是极少的部分已很惊人了,其中金器有53件——
金戒指4件、金花2件、金饰5件、凤纹金坠子1件、茄形玉石金叶坠1件、圆形玉石金叶坠4件、椎形金坠5件、金钩1件、金簪1件、金耳挖1件、金粒1颗、碎金7小块、金钱18枚。
可以想像,收殓时躺在棺材中的朱奠垒和王妃是披金戴银,一身珠光宝气。

这从朱奠垒祖父朱权墓中的发现就能看到,朱权墓也已被盗,但考古人员清理朱权内棺时,见到他腰缠玉带,胸部放有两顶道冠,头部戴着漆制道冠,身穿金钱云纹道袍;头发插有金簪,肋部有银耳挖,右手执一手杖;尸身下面的布帛上,排有大金钱两行,每行6枚;嘴里还有含一枚金钱……
朱奠垒墓出土之物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墓志。
这个墓志记载了朱奠垒的生平简历、妻妾子女诸情况,是研究明朝朱姓亲王葬制和婚姻制度的实物材料。从志文记述来看,朱奠垒生前享受了人间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妻妾成群,生活快乐,香艳无比。

朱奠垒有一妃十夫人,生八子七女。元妃宋氏,十夫人(次妃)分别是王氏、黄氏、陈氏、王氏、陆氏、孙氏、樊氏、胡氏、张氏、钱氏,这些夫人就是民间俗称的“小老婆”。
其中,元妃宋氏墓志和次妃钱氏墓志均已出土。
元妃宋氏是南昌左卫千户邕第七女,祖籍风阳寿州高团村,生三女一子,子早夭,44岁时病死,在朱奠垒死后,迁来合葬。

次妃钱氏墓志是1952年挖出来的。在十夫人中,钱氏应是朱奠垒最后纳的,她出身民家,为临川义民钱廷佐之女。从其墓志看,她活了51岁,守寡30年。考虑她曾生一女,应该是20岁之前进入王府的,其时朱奠垒已40多岁,比她大一倍。
而朱奠垒生前拥有的女人,应该不远超墓中提到的11个女人。
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议准,“王妃以下有所出者称夫人”,意思是生儿育女的媵妾才可以称为“夫人”,否则不可以有名份的,至于载入墓志更不可能。

当年就藩的封王大都荒淫,无节制纳娶。这从另一江西藩王——藩于建昌(今江西南城县)的益庄王朱厚烨身上找到侧证。
墓志显示,朱厚烨只有元妃王氏和继妃万氏两个女人。但继妃万氏墓志铭揭了他的老底,朱厚烨年过半百,因为想要儿子,仍“广置媵庶”。也不知道是否因为纵欲过度,朱厚烨活到59岁便死了,那么多纳入女子,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乾隆帝清东陵隆恩殿内原陈列大量文物(完整清单),去向至今成谜
裕陵隆恩殿宝物细目本文作者倪方六接着说有关清东陵被盗的事情。前面的文章中,说是乾隆皇帝地宫中随葬品,其实除了地宫宝物外,乾隆纪念馆即裕陵地上建筑隆恩殿内,还陈列了许多宝物,而且数量很大。(隆恩殿)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56:210002魏兴涛:“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调是怎么被推翻的?
仰韶文化的发现及命名,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调,确立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迄今百年的中国考古学研究成果表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础最早奠定于史前时期,是中国史前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作为黄河文化早期最重要代表的仰韶文化,在整个中国史前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历史见证。仰韶文化在中国考古学上的重要地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09:120000传说很厉害的干将莫邪 不是铸剑的最高水准(铸剑水准)
干将莫邪不算是最高的铸剑水准。在我国的古代都是冷兵器的时代,而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会携带一把兵器出门,而在那个时候用的最多的就是剑,有的时候男人跨上一把剑并不是为了争斗,也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君子之风,在古代也出现了不少的好剑,比如说干将莫邪,那么这把剑是怎么铸造出来的,以下就来给大家介绍。干将莫邪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1:10:43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 宋元景德镇窑瓷器
江西省景德镇是著名的千年瓷都,相传此地的陶瓷业起源于汉代,到了南北朝晚期的陈朝开始声名远播,唐、五代时期景德镇陶瓷工艺逐渐成熟,以烧制青瓷和白瓷为主。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27:280000世界名画中的美景(查理·法兰斯瓦·杜比尼)
我要新鲜事2023-06-03 10:30: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