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老家下葬经过:周边警戒,全程工兵秘密执行,不准拍照录像
许世友的葬具和随葬品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现代殡葬史上,有一个人下葬极为特殊,还是经过高层特批的,这就是许世友。
中国大陆现,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均实行火葬。许世友身为解放军高级将领,先后任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是1949年以后高级领导人,三个遗体没有火化的人之一。另外两位是1950年去世的任弼时和1976年去世的毛泽东。
真正土葬的,只有许世友和任弼时。

土葬是中国的传统葬俗,需要置办葬具——棺材,许世友有两口棺材。
许世友最早做出归葬老家决定,在1979年10月22日。
这天,他给在老家的大儿子许光,写了一封特殊的“家书”:

“许光:
邮去现金伍拾元整,这伍拾元是为我准备后事用的,用这笔钱给我买一口棺材。我死后不火,要埋到家乡去,埋到父母身边,活着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
我今年74岁了,身体很好,活到八九十岁,也只有十多年了,你们可以先作准备。
许世友
10月22日”

许世友生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28日,10月22日,既不是他的生日,也不是特别的日子,怎么想起写这封家书?原来,许世友预感到自已健康状况差了。俗话说“七三八四,阎王不召自去”,其时许世友已75岁了。
“活着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

知道父亲死后要葬回老家的意思后,接信后的许光立马按照老家的风俗,选用了家乡不同的树木,为父亲制作了一口寿棺,放在家中备用。
但是,最后这口棺材并没有用上,现在陈放在许世友故居房间里,供人参观。
许世友最后使用送葬具是,是另外一口金丝楠木棺。

这口棺材的木料是原广州军区送的。许世友是广州军区的老首长,当时司令员尤太忠专门派员到广西,从当地原始森林里采伐出来的。广西是中国传统的楠木产区之一,在秦汉时这里出产的楠木便为北方人喜欢。
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说了楠木棺(见《民间打棺材就是穷死也不用这种木料,至今如此,老话说会“烧尸”》一文。楠木有很强的防腐功能,一是尸体防腐;再是,楠木本身不容易腐烂、变形,古代不少保存下来的古代葬具,大多是楠木做成的。


广州军区将深山老林采伐的楠木送到南京,由南京军区后勤部家具厂承担给许世友制作葬棺材的任务。
许世友的棺材很大很沉,加放置物有一吨重。许世友于1985年10月22日,在原南京军区总院去世。根据许世友生前的遗憾和愿望,灵柩送卫河南老家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安葬入土。

1985年10月31日举行告别仪式后,许世友的遗体并不没有立即送往新县,灵柩停在南京,一直到次月,即1985年11月7日,才送许世友“回家”。
出殡是秘密进行的。

11月7日晚23时,护卫灵柩的官兵突然接到整装出发的紧急通知,担负护送任务的负责人是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范志伦,见手表指针指向11月8日零点整,到了预定的时辰——正子时,立即挥手出发。
车队从安徽经过合肥、六安、河南固始,于11月9日凌晨悄悄抵达许家洼。
车队一到墓地,早已等候在此的工兵立即动起来,忙开了。

范志伦代表南京军区站在墓穴前讲了话,现场大殓。许世友身着一套老式军装,静卧在褪了色的黄军被上,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全场肃立,向死者致哀!
夫人田普用手摸摸丈夫的额头作最后的告别,随即合上棺盖,用长钉将盖钉死。
天要亮的卯时入土。

负责全程下葬的都是南京军区某工兵连,打坑和下葬时,周边放哨兵警戒。下葬时,在墓穴上搭了一个高高的三角架,用绳索捆住棺体,吊起后再放入墓穴。
由于现场规定不让拍照、录像,当时的下葬情况没有留下影像资料,非常遗憾。
暖坑后放入棺材,登正棺位,工兵迅速覆土,并做出坟头。当时四周静得出奇,除了铁锹铲土的声音,连狗叫都没有,而平常有一点动静狗都会乱叫。

到东方天露白,彩霞将现时,许世友的葬礼完毕。当地人也不知道许世友遗体运回下葬,等天亮后上工时,许世友的新坟已出现在乡亲们的眼前。
许世友入土为安,终于遂了“埋到父母身边”的生前愿望。但是关于许世友土葬的话题,至今仍不时被坊间提起。

许世友是在去世当年,即1985年元旦后,由秘书代写,给北京打了要求土葬的报告。许世友的报告及时送到了北京,高层领导都传阅了。
许世友凭什么搞特殊,要求不火葬?据《许世友传》披露,但这事真难办,一直到许世友10月22日去世也没有得到北京的批复。当时谁也作不了这个主,报告最后送给了邓小平。

10月26日才由邓小平最后拍板。
邓小平也感到棘手,瞻前顾后,考虑再三,认为“许世友毕竞是许世友,全中国只有一个”,最后在许世友的报告上批了8个字——“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许世友的土葬要求为什么这么难办?缘于1956年的火葬倡议书。当时包括包泽东、朱德、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彭真、董必武、邓小平等在内老一辈,都先后在上面签了字。但许世友拒绝了。

当时刚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的许世友,看到传至自己面前的“倡议书”,不仅没有签名,还找到毛泽东,表示自己对火葬的不理解。
毛泽东当时什么反应?没有表态。
许世友此举,为他最终为土葬打下了伏笔。如果他当时签了,遗体再不火化,就说不过去了。

从昭陵博物馆藏品,看历代政府对唐昭陵保护措施及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位于陕西关中地区唐代诸帝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唐以后的历代政府对于保护唐陵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唐文化遗产保护或多或少的作出了一定贡献。唐太宗昭陵是唐代帝陵中规模最大,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地上地下遗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自唐贞观后,到新中国建立,历代政府对昭陵的保护工作都较为重视,昭陵陵园遗留的历代祭陵碑或保护碑便是有力的佐证。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00:100001发掘宁夏神秘古墓,埋藏的未知物体,考古人员亲身经历诡异事件!
在宁夏固原市,一场暴雨彻底打破了当地的瓶颈,也唤醒了一座古墓的沉睡。考古专家们迅速行动,却始终受到神秘力量的阻挠,诸多艰辛后,他们终于发现这座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4-11 20:57:300000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增订版)出版笔谈
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所著《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增订再版,在中国考古学走过百年历程迈入新时代征途中,重新修订出版增益学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日,故宫博物院—吉林大学张忠培考古研究中心、故宫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考古部邀请业界部分学者为此进行了笔谈,以期传承、弘扬老一辈考古学家治学成就与治学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著者:张忠培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14:0600011黑人法老们的埃及梦魂探秘努比亚金字塔
今天的苏丹共和国境内拥有着数量众多的金字塔,即努比亚金字塔。努比亚金字塔建造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4世纪之间,主要分布于库尔鲁、努里与麦罗埃遗址,其变迁历程折射出努比亚文明的兴衰。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16:590000白起坑杀40万赵军:考古人员挖开坑杀遗址,倒吸一口凉气!
长平位于今山西省高平市境内,是春秋战国时赵国的一座城邑。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此陈兵百万,展开了战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最后的结果是秦军战胜了赵军,俘虏了赵军四十余万人。秦国的统帅白起怕这些投降的赵军作乱,除了将其中240名未成年的赵军放回国之外,对于其他俘虏全部坑杀,史载"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0:35:0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