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有一年暴发传染病,所用防控手段至今有效,欧洲中世纪才使用
隔离,中国人最先使用的防传染手段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就要过大年了,而“武汉肺炎”影响了节日气氛。
引起中国武汉不明肺炎的原凶,早已确认是新型冠状病毒,而不是2003年暴发的非典或其变种。这一确认为疑似病人的确诊或已确诊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方向。

如何对付新型冠状病毒?自然是药物治疗。而防止再次传染、交叉传染,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医学隔离和封锁疫区。
医学隔离和封锁疫区,是中国古代防疫常用措施之一 ——这是中国人最先采取的可有效防止人类病疫传染的手段!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疫的国家,因此中国人很早就对传染病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发明了很多控制传染病的方法。
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素问》中,即讲到了伤寒、温病的防治,而瘟疫类传染病就包括在温病之中。

该书《遗篇·刺法论》中,提到黄帝与华夏中医始祖岐伯的对话——
黄帝问: “余闻五疫,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答: “不相染者,正气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
黄帝所问大概意思是,听说各种瘟疫都互相传染,大人小孩无一例外,除了常规治疗以外,如何防止传染?歧伯的观点是,防止各种瘟疫互相传染,要增强免疫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抵抗病毒入侵。同时,还要避开病毒,不让邪气进入体内。

这里虽然没有明确说如何“避其毒气”,但可以想见像如今天戴口罩、毛巾捂口鼻都是避毒的有效手段。
这里的“毒气”——乃致病之“气”,其实就是现代已被证明了的细菌、病毒一类病原微生物。
中国古人喜欢用“气”来表示某种东西。与“毒气”类似的概念还有邪气、异气、杂气、戾气、疠气、疫气等,这些“气”统统是人类染病患疾的根源。

明末医家吴又可便对传染之“气”有很深的研究。在其《温疫论》中提出,传染病(瘟疫)是由戾气引起的,“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气”无色无味,肉眼看不见(现代可以看见了),却最易传染人——不就是病毒么!
更了不起的是,中国古代医家认为,可人传人的病疫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的。吴又可便认为,传染病疫是——“邪从口鼻而入。”

对于传染病的防治,吴又可提出了与《黄帝内经》中相似的观点,即要强健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
吴又可还提醒人们,要注意饮食,休息好,保持心情舒畅,否则,“或遇饥饱劳碌,忧思气怒,正气被伤,邪气始得张溢。”
上述是从个体提出的防范传染病的要求,如果从群体和全社会的角度,中国古人则认为最好办法是减少外出活动,隔离患者,封锁疫区。

这种控制社会传染病的手段,中国在秦汉时已开始。
据《汉书·平帝纪》记载,针对当时的传染病,朝廷采取的办法是——“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舍空邸第”,就是空出房子,将患者集中安置,这样既可以保证患者不再成为二次传染源,也让患者得到了帮助,便于进行集中治疗,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医学隔离”措施。
这是中国史书中,对传染患者进行医学隔离的最早记载。

其历史背景是,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不少地方发生旱灾,并发蝗灾,随之暴发疫情。怎么办?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虽然这是作为朝廷慈善手段开展的活动,但对防止疫情扩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后,“舍空邸第”成为中国古代历朝政府控制传染病的手段,一直到今天,都是人类控制和预防传染病行之有效的办法。从2003年的“非典”,到眼下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武汉肺炎”,隔离都是第一选择。

央视最新报道,武汉防控指挥部已发布公告: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这一做法在过去就是“封城”,实际就是大范围医学隔离。

新华社专访武汉市长周先旺时也用到“封城”一词,问周先旺如何看待对武汉“封城”之说?得到的回答是,“既要防止输出,也要控制输入。”
而欧洲使用“隔离”手段控制传染病则比较晚,直到中世纪,包括“隔离”、“封城”在内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和手段才形成,这以意大利控制港口入境人员为标志。

当年,鼠疫在欧洲大陆反复流行,给欧洲带来世界末日式的灾难。
通过观察发现,鼠疫反复流行常由水路传入。作为时外国人乘船到达第一站的意大利港口,为了控制鼠疫,该国官员强制性要求所有人下船后,先住进城外指定的地区——受严格管戒的营房里。
在里面呆上40天以后,如果没有问题了,才被允许进城,自由行动。

整个村子都是“盗墓贼” 6岁小孩都下海捞宝 捞出文物卖了500万
在福建省东海海域附近有一个村庄,村里人世代以打渔为生。一天,他们在打捞鱼类时,发现渔网上竟然有几件精美的瓷器。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文物,村民发现后非常兴奋,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于是将它们拿到文物市场上贩卖,赚到了不少的钱。我要新鲜事2023-07-11 21:23:040000慈禧下葬当天的三件怪事 到现在都无法解释
慈禧太后的离世与她的统治一样,备受争议。1908年11月15日,这位备受众人唾弃的老太太在紫禁城辞世。慈禧太后是清末时期的知名人物,也是清政府实际的掌权者。在她的统治下,奢靡、追求快乐和受压迫成为了她的标志。她曾经说过类似于“以物质资源衡量中国,以争取国家好感”的话,这使得我们伟大的国家饱受列强欺凌。可以说,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罪人。我要新鲜事2023-08-21 19:39:410000大夏巨龙:中国最长的恐龙之一(长30米/距今1.2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早期,恐龙的体型都还比较小,慢慢的恐龙的体型就变大的,渐渐出现各种巨型、超巨型恐龙,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最高的恐龙腕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大夏巨龙等,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大夏巨龙基本资料大夏巨龙是一种中国的超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30米,体重约70吨,与南极龙、南巨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8位,生活在距今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大夏巨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20:160000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山东临淄南马坊大墓和车马坑
01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02项目负责人孙波南马坊大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南马坊东南墓地西南部(图1),北距临淄齐国故城约2公里。为配合房地产项目建设,依据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证照,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2月至11月对该墓及其附属的两座长方形车马坑进行了发掘,获得一批重要考古发现。一、南马坊大墓概况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39: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