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者将金缕玉衣从女尸骨上扯起,往棺外拖,致迄今最美玉衣被毁
湖南望城风篷岭汉墓考古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连续说了长沙发现的几座王侯级西汉大墓,这些墓葬的主人生前都是当年长沙城的极品贵人。
这篇要说的一座大墓,墓主也是这样一位人物,她叫张X(女 正),是西汉长沙国王后。

这座墓是2005年12月底发现的。当时长沙市望城区(时为望城县)开发星城镇银星村附近的风篷岭,发现了一座古墓,当地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调查。
这里东距湘江约2公里,是长沙文物古迹敏感区——盗墓者常来的地主。之前这一大片区域,已有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往南3公里多为西汉三石戍城遗址,再往南约6公里为咸家(嘉)湖,那里是西汉前期长沙国王陵区,非常密集,已发现了陡壁山M1、象鼻嘴M1、古坟垸M1等一批长沙王族大墓。
所以风篷岭发现古墓,立即引起了文物专家的警觉。

风篷岭处于湘江一级阶地向丘陵过渡的地带,东面地势开阔平坦,西、南、北三面丘陵起伏,是汉朝人眼里上风上水的好地方。从已暴露的遗迹来看,规模不小。
会不会又是一座王侯大墓?
2006年3-10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望城县文物管理局,联合对风篷岭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墓葬编号为为M1(这里还发现他墓)。发掘后证实,风篷岭一号大墓果然又是一座王侯级贵族墓葬,墓主为长沙国王后张X。极为可惜的是,大墓已被盗墓者光顾了。

共发现了两个盗洞。考古人员将这两个盗洞分别为编为一号洞(D1)和二号洞(D2),从洞中发现了随葬品和盗墓遗留之物。
盗墓者盗挖时,直接从封土上打洞。这里,据考古简报给网友简单交代一下。
一号盗洞位于墓坑南部,从盗洞的大小和选择的位置来看,盗墓者在动手之前是做了一番功课的。洞口很大,平面呈长方形,长2.26米,宽1.7 -1.9米,往下收缩直抵棺室西北角。


从盗洞出土中,出现了1块金缕玉衣片和6件青瓷器。经对出土物分析,一号盗洞的年代应该是隋唐时期。这是考古报告上的说法,结合陡壁山M1、象鼻嘴M1、古坟垸M1等墓都唐朝被盗的情况,我认为风篷岭墓被盗,也应是唐朝盗墓者干的事。
二号洞的判断较为麻烦。这个盗洞位于墓坑东北角,洞口平面呈不规则形,最宽处2.1米,最窄处1.2米,比一号盗洞打的更准。
盗洞往下收缩,直抵东列前室。从洞中发现了鎏金铜羊镇(见下图)、硬陶罐等。

这些东西是盗墓者从墓室盗出来的随葬品,也许是慌乱之丢下来的。由于没有出土可断代之物,二号盗洞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挖的,一时说不清楚。
与陡壁山M1、象鼻嘴M1、古坟垸M1等大墓一样,风篷岭一号大墓也是将墓坑开凿在山顶岩石上,同样使用了当时最高等级的天子葬式——黄肠题凑。
风篷岭一号大墓为带墓道的竖穴岩坑木椁墓, 平面呈“中”字形,整座墓葬由墓道、墓坑、椁室等组成。

发掘之前,墓葬上部已被现代施工作业时推掉。墓坑原填土是从他处运来的黄褐色黏土,将大量的卵石和少量炭屑掺杂土中,加强反盗墓力度。回填时,经过层层夯筑,非常结实、坚固,盗挖的难度确实很大。
风篷岭一号汉墓的墓道位于墓坑北壁正中,墓坑平面呈“凸”字形,椁室由黄肠题凑围成,分东中西三列,每列分为前中后三个房间,共有9间房,用以放置不同性质和用途的随葬品。


中列后室为最核心的棺室,内放葬具。葬具是内外两层的漆套棺,系用梓木制作的——这就是所谓的“梓宫”。
棺材南北摆放。清理时发现,椁室顶板塌陷,套棺被压碎。棺的漆皮保存尚好,外棺刷上多层黑漆,内棺则刷赤红色漆,均为素面。
尸骨腐蚀严重,但还可以大致看出一具人体骨骼,分布在金缕玉衣的东南侧,但具体部位已无法确认,仅在棺内发现1颗门牙和2节趾骨。

清理时,在棺内西北部散落有32块金缕玉衣片、5件水晶珠和金丝。
一号盗洞,就打在这里——棺的西北部。当时,盗墓者是从女尸骨上,直接将玉衣从漆棺内往外拖,所以残损严重。
张X(女 正)这件金缕玉衣,与河北满城汉墓刘胜夫妇穿的玉衣片是下脚料制作不同,张X(女 正)的玉衣片很讲究,一面阴刻几何纹,内贴金箔片或云母薄片,四角有的有穿孔,有的无穿孔。出土时部分玉衣片还有金缕相连,玉衣片下粘连有极薄的云母片。


5件颗水晶珠,略带浅蓝色,透明,中间有穿孔。出土时还与玉衣片在一起,据此推测,水晶器珠系玉衣片上的装饰品——这种带水晶器珠缀饰的玉衣系首次发现,应该是迄今出土金缕玉衣中最美的一件,可惜了,被盗墓者拖毁!
过去盗墓者一般是冲着金银财宝去的,依据汉朝贵族喜欢随葬金饼什么的,张X(女 正)墓也应该有金器类随葬品。果然,考古人员在玉衣下面的塌土下层、紧贴底板处,发现了散落的19块金饼。
在金饼旁发现1件铜盘、1件漆奁和2件漆方盒,其中铜盘内放置1件木梳。



在棺室北部偏西还发现了1件雁足铜灯,在西南部发现1件残玉盒,及少量丝织物。另外发现有铜带钩和数件不明器形的漆器。
这些,都是劫后幸存物,至于被盗走多少宝物,就不得而知了。
风篷岭一号汉墓虽然被盗严重,但仍出土了很多文物,包括金、银、铜、铁、玉、石、木、纺织品等各种质地的随葬器物都有。

最珍贵的是有些器物上面有铭文,为判断墓主及其身份,提供了直接证据。
出土的一批精美漆器里有18件漆耳杯,其中有4件较完整,器外壁下腹部与底结合处朱书:“长沙王后家杯”6字,系竖式隶书款。这说明,墓主是女贵族,为长沙王王后。

3件漆盘上书有“张XX槃”(见下图),则直接告诉我们,墓主名叫张X(女 正,也有人释读为“姬”)。
但,她是哪一代长沙王的王后没有明确提示。
风篷岭一号汉墓跨度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 年),这前后155年间,共有8位长沙王,也就是说,张X(女 正)为其中一位长沙王的王后。


楔齿龙:大型盘龙目生物(长3米/神经棘极为修长)
楔齿龙是一种肉食性的盘龙目爬行类生物,诞生于2.95亿年前的二叠纪早期,和大部分盘龙目生物一样都和现代巨蜥非常相似,但是它的上下颌骨前端都长有匕首般的牙齿,背部脊椎处则长有极长的神经棘。楔齿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00:470000关于举办中国文化遗产公开课文博业务知识线上培训班的通知
为加强文物博物馆业务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尤其是新入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中国文物报社拟于2022年10月25日至27日举办2022年文博业务知识在线公益培训课程。具体安排如下:一、培训主题2022年文博业务知识线上培训班二、培训时间2022年10月25日(周二)至27日(周四)三、培训对象文博单位从业人员,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学习。四、培训内容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24:570001黄河河道出现汉代古墓 专家发现宝物(汉代古墓)
黄河河道发现的汉代古墓当中出现了大量陶俑。我国的丧葬文化从封建王朝时期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一直以来讲究的都是死者为大,尤其是在古代贵族人家下葬的时候总是会有着很多的陪葬品,这是因为家人希望死去的人在来世也能够将这些财富带过去。也是,因此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考古当中发现了不少的古墓。发现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9:12:46000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周代至汉代采铜和冶铜遗址。铜绿山乃铜绿色山丘之意。位于湖北省大冶县西北3公里处。这里的主要遗存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属春秋时期或稍早,后期年代为战国至汉代。遗址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公里。197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黄石市博物馆等进行发掘。这一发现初步揭示了古代采矿和冶铜的生产情况,填补了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空白,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51:340000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夏商(二)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详细名单戳~重磅!“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40: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