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遗珍:从“席镇”到文房“五宝”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二楼“盛唐气象篇”展厅里,有一只酷似鼠标的兔子文物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文物呈米黄色,兔子呈俯卧状,头前探,后身弓起,一对长耳贴伏于胸前。这件文物就是“滑石兔”。

有观众好奇这件可爱的“滑石兔”究竟是做什么用呢?答案跟古人日常生活的一件坐具“席”息息相关,我们生活中很多词语里都可以见到“席”的蛛丝马迹,例如首席、列席、出席等。古代床榻上要铺一张席子,为了避免起身和落座时席子的移位和席角卷折,所以在座席四角放置“席镇”。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述到,“滑石兔”就是“席镇”,1956年西安市东郊韩森寨M45唐墓出土。那么席镇是怎么出现的?
▌席镇的产生
魏晋以前,人们席地跪坐,也就是双膝和双脚的脚背着席,臀部自然落在脚踵上。如果将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就叫长跪,又叫跽,是将要站起来的准备姿势,表示对别人尊敬。那时,从天子、诸侯的朝觐、祭天、祭祖等重大政治活动,到平民、百姓的婚丧、宴请、讲学以及日常起居等,都要在席子上进行,所以席子便成为中国古代用途最广泛的坐具。

古时使用席是讲究礼节规制的。一般生活起居、接待宾客都要在室内布席。布席讲究位正,孔子就严守“席不正不坐”的准则。由于人们地位和身份的不同,使用席子的数量也是不同的。《周礼》记载“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三重,大夫再重”。这就是说天子要铺五重席,诸侯要铺三重席,大夫要铺二重席,而平民百姓只能铺一重席。为保持席正,就需压以重物,造型多样的席镇便应运而生。
镇是古代用于压座席的生活器具。大量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表明,迄今发现镇的使用最早在陕西宝鸡茹家庄一号西周墓即有发现,春秋战国时期使用逐渐多起来。我国汉代的墓葬和遗址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镇,镇的发展也在汉代达到顶峰。
▌造型多样化
席镇多以一组四件的形式出现。关于制作镇的材料,鉴于镇的主要功能为压席,所以镇应由金属、玉石等密度大的材料制作,体积较小,有些也在镇内部灌入铅、细沙等以增加重量。为了避免牵绊衣物,汉镇的造型一般为重心低且稳的半球形,动物造型的镇则身体蜷曲蟠伏,动物造型有虎、龟、蛇、牛、凤鸟、辟邪、蛇、骆驼、搏兽等形象。也有人物形镇及少量博山形以及两兽相搏形镇。
这些席镇制作精美,构思巧妙,再现了汉人的匠心独具,代表了西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1986年6月,陕西省兴平县(1993年撤县设市)庄头镇仪空村出土的错金银铜虎镇,一套仅存2件,形制相同,采用铜壳灌铅的方法制成。圆形底座,虎作回首侧卧状,前后腿蜷曲,头部俯于背正中,双目圆睁,双耳后抿,长尾紧贴躯体。整体以错金银工艺表现虎的斑纹,显得毛皮丰满而又凶猛。金、银、铜三色交相辉映,以写实手法再现了虎凶猛的天性与静卧而欲动的神态。

这一组花斑纹石虎镇就很有特点,1974年陕西省兴平县西吴镇北吴村出土,一套4件,质地为海底沉积岩化石,虎作团卧姿,四腿蜷曲,其中两只向左回首、另两只向右回首俯于背上,宽鼻大嘴,双耳贴于头后,神态凝重,通体自然斑色,显得形象生动,选材别致。用海底沉积岩化石作为虎镇仅见此一组。在全国比较罕见,目前藏于咸阳市渭城区文物保护中心。

人形铜镇则以造型生动、神态诙谐见长。1972年西安北郊第二砖瓦厂汉墓出土了一组4件铜镇,均作跪坐状,皆着右衽大袖长袍,头上绾髻或裹巾。其中两人左手支地,右掌举于胸侧,侧首而视;一人双手抚膝,坐姿端正,张嘴大笑;一人侧身垂首,肩背半露,闭目打盹。为正在说唱的俳优艺人形象。
▌文房第“五宝”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随着佛教的传入,椅子作为一种方便的坐具传入中国,人们逐渐由席地而坐改变为垂足而坐,席镇的功能逐渐由压席而变为压纸,进入文人的书画桌上,产生了镇纸的雏形,逐步发展成继笔、墨、纸、砚之后的文房第五宝——镇纸。

有席镇才有了后世的镇纸。在陈浏的《陶雅》卷上这样记载:“镇纸谓之压尺,铜与瓷玉皆有之,亦多肖生物者。”与外国的油画、水彩画是在倾斜的立面上画不同,“中国画”是画在宣纸或绢上的,纸轻薄,必须要有重物压在上面,于是文人画士的案头就有了镇纸。本来压住纸绢不是难事,石块、瓦块甚至砖头都能完成,然而凡事一进入文房,立马就讲究起来。
从席镇到“文房五宝”,是文化的传承,镇纸原来只需重物便可,防风掠过时,笔染宣纸又或纸沾砚墨。但自古以来,千余年的文房气息,从未忽略任何一样小器,文人雅士之风骨,全然沁润在每件文具的纹理之中,留与今人。
英国巨石阵是什么时期的产物:约公元前2500-1500年
说到英国的一些标志,大家能够想到什么?可能会想到大本钟、丘吉尔、伊丽莎白女王等等,那么大家知道英国的巨石阵吗?如果没有印象也不要紧,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以下英国的巨石阵是什么样的,它是是什么时期的产物?英国巨石阵是什么时期的产物:约公元前2500-1500年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1:40:570000此人是盗墓贼的“祖师爷”,直言考古专家技术不如他,无人敢反驳
众所周知,古人一直都非常重视身后之事,身份越尊贵,地位越高的人陪葬品就越多,在古人的眼里他们死后只是来到地下世界,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所以生前若钟爱的东西都要放到陵墓中陪伴自己,陪葬的东西越多,自己在地下才能过得更舒服。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7:58:580001荐书:《村史留痕——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口述历史》
近日电影#电影《隐入烟尘》#相当火爆,各种相关的短视频不断刷屏,让大家也开始关注到广大农村那些平凡的贫苦人民的生活与人生。最近小编看到一本关于农村生活和历史的口述史的书相当有意思,所以推荐如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6:57:4400002020年游学:永登县博物馆的佛教文物
继续回顾今年在永登县的游学过程,之前已经大致回顾第一天的见闻和永登县的彩陶。2020年游学——丝路明珠永登县2020年游学:永登县马家窑文化彩陶但是我们此次前往永登县的主要目的还是看永登县明代的佛寺以及寺内造像和壁画。在具体造访各个寺院之前,我们先到县博物馆给自己科普了一番。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10:380000武则天为什么不单独给自己建造一座陵墓,而要合葬乾陵?暗藏心机
合葬乾陵,武则天的心机本文作者倪方六武则天与老公皇帝李治的合葬墓乾陵,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比如,为什么要与李治合葬。喜欢历史的头条号网友应该都知道,武则天于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易“唐”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称为“神都”,长安则改为陪都,随后上尊号“圣神皇帝”。中国历史上惟一女皇帝,就此横空出世。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05:4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