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大唐女婿”墓,妻子为李世民爱妃与前夫所生,受到尊敬
考古中发现的大唐女婿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唐朝太平公主首任驸马薛绍墓,在西安被意外发现,因为他特殊的“大唐女婿”身份,又与有太平公主有一段恋爱情缘,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其实,这些年来在考古中发现的“大唐女婿”墓,并不少见,有的甚至定居中原的是“外国女婿”。
如1972年发掘的阿史那忠墓,墓主便是一位“外国人”,妻子是李唐宗室女定襄县主。

定襄县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韦珪所生长女,但不是李世民亲生,系李世民的继女。她的生父叫李珉,是官二代,为隋朝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娶了隋开府仪同三司郧国公韦圆成的女儿韦珪,婚后生了定襄县主。
韦珪怎么又成了李世民的妃子?这与一起政治事件有关。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反隋,被炀帝杨广镇压,李子雄李珉父子被诛杀,“籍没其家”。

韦珪因娘家关系幸免一死,辗转到了东都洛阳寡居。武德四年(公元621年)3月,时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王世充,就在这之后,韦珪被李世民收纳,并给李世民生了一女一男,即临川公主和第十皇子、纪王李慎。
据《唐六典》,唐朝皇帝之女封为“公主”,太子之女封为“郡主”,王之女封为“县主”。定襄县主的生父并不是王,她因母而贵,虽然不能像同母异父妹妹那样封为“公主”,能成为“县主”也很荣耀了。县主在当时的级别也很高,为正二品,她死后也享受了皇家待遇,陪葬继父李世民的昭陵。

定襄县主怎么了成“外国人”的妻子?这就要说到她的丈夫阿史那忠了。
阿史那忠系突厥苏尼失小可汗之子,为北方突厥血源“史”姓的祖宗,他原名泥孰,汉名“史忠”,“忠”名是李世民赐的。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李世民命后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出击北突厥。颉利可汗败逃,在阿史那·苏尼失部被阿史那忠被擒获,阿史那忠将颉利可汗交给唐军,献俘京都,被押送至长安。

阿史那忠擒颉利可汗有功,李世民任命他为左屯卫将军,赐“忠”名。
同时,李世民又将韦贵妃与前夫生的女儿封为定襄县主,嫁给阿史那忠——阿史那忠由此成了“大唐女婿”。虽然定襄县主没有皇家血统,史称“宗室女”,但对阿史那忠来说,已极有面子,一般人享受不到这待遇的。
李世民为什么封爱妃韦珪与前夫生的长女为“定襄公主”?应该与“定襄道”有关,这里是阿史那忠的福地。
永徽初年,阿史那忠被封为“薛国公”,提拔为右骁卫大将军。

阿史那忠在当时受人尊敬,他为人清廉谨慎,当时人们将他与汉武帝刘彻时归降西汉的匈奴人金日磾相比。阿史那忠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五月死后,也享受了殊荣,赠镇军大将军,陪葬昭陵。
阿史那忠死于东都洛阳,同年十月十五日迁葬昭陵,与先死于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妻子定襄县主合葬。

阿史那忠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18公里的烟霞乡境内,在西周村西边约300米处,西北距昭陵约3.5公里。
1972年6月,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昭陵文物管理所发掘了阿史那忠墓。
阿史那忠墓封土堆呈圆锥形,发掘时尚有6米高,底部直径26米。

墓前有神道碑一通,碑额篆书
“大唐故骁卫大将军薛国贞公阿史那府君之碑”。碑身铭文为楷书,计32行,每行82字,因为经历风雨,字多漫漶,仅少数字可辨识(见上图)。

据考古简报,阿史那忠墓座北朝南,全墓南北长56米,由斜坡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组成。
天井共有6个,在第四天井下有小龛两个,第一、二、三过洞、甬道和墓室均为砖结构。
墓室近正方形,每边宽3.7米。在墓室西侧有砖砌棺床。清理时,棺床没有发现人骨。

与其他陪葬墓一样,阿史那忠墓也被古代盗墓者光顾了,值钱的随葬品都盗走了。这些盗墓者很坏,将不要的陶器、瓷器等随葬品全都砸碎或破坏扰乱。所以,考古人员在墓室内几乎没有发现一样完好的遗存。
出土的随葬品有男侍俑60件、女侍俑6件,陶动物俑4件,白瓷坛1件,瓷罐2件,泥靴13件和铁锁4件。

阿史那忠墓最珍贵的是其壁画。
在长达46.7米的墓道口、过洞和天井壁面上,都绘有壁画。壁画人物修长清秀,衣纹疏放生动,绘画技艺高超(见本文配图)。
墓道口内东壁最前面画龙,头和背部已残缺;其次为马和骆驼,各有1人牵引,人头部已残缺;再次为11人组成的仪仗队。

西壁从南向北画虎,仅存虎身的下半部分;其次为犊车1辆,驾紫红牛1头,车辕两侧各站1御者;再次为1武弁,残存头部。
每一过洞内的东西壁各画2人,中间用红柱隔开。
第一过洞外的顶部绘有楼阁建筑图,已剥落。第一过洞外的两侧又各画男侍1人。除第一天井外,每一天井的东西壁各画2至3人。

5个过洞壁画中,共有男侍图18幅,女侍图8幅;4个天井壁面共画男女侍18人。
第一天井东西壁画戟架,东边的戟架保存完整,共插6戟。
第一过洞至第二天井画男侍,第二天井以北画男、女侍。
第四天井东、西两壁正中小龛口两旁,也绘有侍人。

虽然被盗,但还是发现了对考古来说非常用的东西——能证明墓主身份的墓志,不过也被盗墓者破坏过。
墓室中出土一方墓志和一方志盖,另外还有一块镇墓石。阿史那忠墓是夫妻合葬墓,应该有两方墓志,但发现的墓志是阿史那忠的,不见志盖;而志盖则是其妻定襄县主的,墓志又没了。
阿史那忠的志盖和定襄县主墓志哪去了?这只有问盗墓者了。

中国古人发明的一种家庭财产安全用具不输四大发明,公元前传罗马
古人门上的锁与铺首本文作者倪方六老话说,锁防君子不防小人。其实君子不需要防的,锁就是防盗贼这类小人的。中国古人发明的锁,称为“汉锁”,与外国人发明的“洋锁”相对应。汉锁是一种金属锁,它的发明开启了中国人家门户安全的新天地,为每一个普通家庭增添了安全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11:2200001999年山东老农挖地拾到宝 上交给国家后 竟牵出埋藏千年的秘密
1999年6月的一天,山东济南章丘的一位老大爷正在翻新自家的房屋。这位朴实的老大爷自己负责设计和施工,对于他来说,这栋房子代表着他和妻子幸福的晚年生活。当老大爷挖了几铲子土之后,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地下似乎有个硬物。他小心地继续掏土,发现了一个泛着金光的小玩意儿,令他感到吃惊。尽管不知道它的价值,但他决定将其上交给国家。我要新鲜事2023-08-03 20:25:240000评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赵鲲如果把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和于丹《论语心得》相提并论,我自觉都有几分尴尬。但于丹的大话《论语》目下是一种类似于流行歌曲的时尚,在于丹《论语心得》问世半年之后出版《丧家狗——我读论语》,绝非李零唱对台戏式的“兵法”,而是一种偶然——李零之书是他近年来给学生讲《论语》的讲义。0005最早的“蝉”字怎么写?与现代简化字根本不一样,但就是一天学未上过,看了都知道是蝉字
最早的“蝉”字怎么写?本文作者倪方六(认识这东东吧)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五代诗僧贯休这首《闻新蝉寄桂雍》诗,写的正是眼下的夏日情景——鸣蝉把整个夏天奏响了。(已蝉蜕)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40:590001农村丧俗人要倒头前家里要为其做两件事,一换寿衣,还一件更讲究
民俗中的“初终之礼”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民间丧俗——初终之礼。民间俗称丧事为“白事”,相对的喜事则称为“红事”。白事是大事,比红事重要,也十分讲究,旧时流行的不少习俗,至今仍存,在农村不少地方仍能看到。人断气死了,俗称“倒头”,谨称“初终”。倒头后,丧家就要忙了。其实,在死者弥留之际,丧家就紧张了,该办的该准备的都得置好。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28: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