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干兄弟盗宝,派工兵连挖8天,挖出物现成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马鸿逵“盗宝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民国盗墓史上,最著名的一起盗墓事件,当是军阀殿英挖清东陵盗宝一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较少被人关注的是,孙殿英的干兄弟也曾干过盗宝的勾当。
孙殿英这位干兄弟是谁?马鸿逵。
马鸿逵(1892-1970),著名的西北军阀,国民党陆军上将军衔。曾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国民联军第四路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第四军军长,抗战时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
马鸿逵盗宝是咋回事情?原来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时,马鸿逵攻占山东泰安市,升任讨逆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兼徐州警备司令,移防泰安。
住到这里后,事情就来了,泰山有宝的传闻不时传进马鸿逵的耳朵里。找来知晓当地地理的人士询问,证实泰山脚下蒿里山藏宝的可靠性后,马鸿逵便下定了盗宝的决心。
他起初指派亲信传令兵班长马子周,担任“盗宝队长”,带领一个班去知情人指认的地方挖。但连续挖了三天,也未见到什么宝物。
马鸿逵根本不死心,认为马子周“办不成事”,改派得力干将、副官处处长马如龙负责盗宝。
马鸿逵当时叮嘱马如龙:“根据来自可靠方面的消息,山下肯定有宝,你务必完成。”为了防止被怀疑是盗宝,马如龙出了一个主意,假借为十五路军阵亡将士建立纪念碑的名义,堂堂正正地挖掘。
马鸿逵遂向南京政府和蒋委员长打报告,打算在蒿里山择址建纪念碑,纪念在泰安战役中牺牲的将士,项目定名为“讨逆阵亡将士纪念碑”。得到南京政府批准后,马鸿逵借为阵亡将士建立纪念碑的名义,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秋天,在蒿里山再一次进行了盗宝活动。
马如龙请来风水先生,对蒿里山进行一番踏勘,确实挖掘目标地。另外,调来有挖土方经验的工兵,实行轮班制,轮流开挖,昼夜不息,前后挖了八天八夜,几乎把蒿里山挖平了。
第八天,终于“出宝了”。
听说出宝,马鸿逵亲自赶到现场。地下的石板揭开后,露出一个石槽,槽内刻有一行篆字。马鸿急令士兵取出石槽,石槽下面还有宝物,里面埋有一只黑色小木匣。此匣长约一尺二寸,宽八九寸,有朱红篆字。盖子用三缕金丝捆紧,四周还钉有24颗金钉子。
宝物都是一窝一窝出的,现在挖出了“宝盒”,应该还有东西。果然,士兵继续向下再挖一人多深时,又发现了一只一尺见方的铁盒。再向四周深挖,又挖出一个与铁盒大小相似的铜盒。
同时出土的还有52片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梯形的玉片,玉片上有龙纹、凤纹、云气纹。
后来专家推测,这些玉片可能是盒、匣子外面的装饰件。过去收藏贵重东西的盒子叫“玉匮”。从现在的盒、匣外面没有玉来看,推测那些玉片是从上面散落下来的。
估计再也挖不出什么东西,马鸿逵才通知住手,结束泰安盗宝活动。
挖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宝物?马鸿逵根本不懂,他急于知道结果,于是让马如龙找当地懂行的人问个明白。马如龙私访当地的一位老学究,请他鉴定那匣子、盒子。
经鉴定,这可是惊世之宝,乃唐玄宗李隆基的稀世宝物,价值连城!
匣上篆文:“天子臣李隆基诚惶诚恐顿首”,玉简上还刻有“开元十三年李隆基”字样。盒子里面盛放的则是用金链串联的16根玉简组成的简册,质地为青白色闪玉。册文以楷体书写后刻画,并涂以金漆,系宋真宗遗物。
这些盒、匣都是古代中国帝王泰山封禅之物证,简册内容都是祭天祝祷,可以说是通天地之神的天书——当时误传是秦始皇的祭天封禅之物。
对泰山封禅之物,中国民间一直很迷信,甚至神化之。这类封禅之物质地有金、银、玉,相应地就叫金简、银简、玉简,目前考古发现极少,屈指可数。
西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少有的长寿皇帝,有一个说法,他得以长寿,便与泰山宝物有关。
泰山上有金箧玉策,传此宝物能知人寿限长短。有一年刘彻又来泰山祭天,探访了玉策。策上有“十八”字样,结果他倒读成“八十”。后来,刘彻活了80岁。此传说见于《风俗通义》中的“封泰山禅梁父”条目:“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年寿脩短。武帝探策得十八,因到(倒)读曰八十,其后果用耆长。”
汉武帝长寿倒是事实,他实际活70岁,是中国古代皇帝中为数不多的几位长寿帝王之一。
马鸿逵盗出来的唐、宋玉册是否可靠?从史书中找到了这方面的记载,证明两样东西确是货真价实的稀世皇家宝物。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隆基确实到过秦山。据《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当年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下……上问礼部侍郎贺知章曰:‘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秘之?’对曰:‘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见。’上曰:‘吾为苍生祈福耳。’乃出玉牒,宣示群臣。”
宋真宗赵恒则于大中祥符元年行泰山封禅礼。《宋史·礼志五》记载:“真宗封禅毕,加号泰山为‘仁圣天齐王’。”
《宋史》记载,唐玄宗的玉册曾多次被人挖出。据说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有人曾挖到唐玄宗封禅“社首玉册”、苍璧,到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玉册被重新埋进地下老地方。
宋真宗的玉册也曾在明初被山民发现过。
《岱史》记载:“洪武初,居民于山中得玉匣,内有玉简十六。有司献于朝,验其刻,乃宋真宗《祀泰山后土文》。又成化壬寅秋,日观峰下,雨水冲出玉简,会中使有事东藩,复驰以献,乃命仍瘗旧所。”
这次重新埋宝后,泰山(蒿里山)有宝的事情,就一直在民间流传。想不到,这两朝绝宝竟然都让马鸿逵又给挖出来了。
最后交代一下,此宝物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系镇院之宝。
满城汉墓发掘时遇到了特殊反盗手段,向解放军工程兵求援
古代墓道的封堵手段本文作者倪方六我的《中国盗墓史·古代人物卷》,正在出版当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一点号,就来说说与盗墓有关的事情。古代权贵的墓中都会有随葬品,有不少是金银财宝,重新出土是有流通价值的。所以,有人就想到了盗墓。为了防止被盗,下葬时就得用足心思,考虑反盗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12:080000马王堆墓埋的是谁:长沙国丞相利苍一家(西汉初期人物)
马王堆墓的发掘对于我国考古界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据说在其中发现了近3000多个古董,并且绝大部分都是保存完好的,对于历史和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那么这个大名鼎鼎的马王堆到底是谁的墓室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马王堆墓埋的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0:42:180000汉高祖刘邦长陵陪葬墓现存70多座,每座都有好几个盗洞
汉高祖刘邦长陵及陵陪葬墓本文作者倪方六长陵是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外称一个陵号,实是两座陵,有两个高大的封土堆。为什么一对夫妻墓有两个坟头?因为汉朝帝王的丧葬制度是“同茔不同陵”,意思是葬在同一块坟地上,但分别埋葬,不是隋唐以后的夫妻同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05:510000青铜器类型与组合变迁反映的京津冀地区融入中华文明共同体之历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自夏商以来,以青铜礼乐器、兵器为载体的祭祀礼仪、军事体制成为以中原文化区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鲜明象征。京津冀地区商周时期墓葬和窖藏中出土的中原系青铜器已达百余件,其类型、组合的变迁可作为该地区融入中华文明共同体进程的重要实证。由时代特征可将这一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晚商:对中原“奢侈品”和简易“食礼”、兵戈的初步吸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17:260000陈志华:小都会与大文章
“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这是碛口镇背后黑龙庙山门檐柱上的一副对联,写于道光癸卯仲春。道光癸卯是1843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第二年。这一年,上海和宁波相继开港,中国的历史走上了近代史的新阶段。在这之前,一个远离海疆千里路的地区里,一百多年皮筏子的漂流和骆驼队的跋涉已经造就了一个物资丰富,商民云集的小都会。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