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杨家湾汉墓
西汉文景时期的两座大墓(原编号为4号墓、5号墓)。在陕西省咸阳市郊杨家湾村附近,距汉高祖长陵(见汉代帝陵)较近,推测是长陵的陪葬墓。墓主是当时的高级将领。1970-1976年陕西省文管会、博物馆和咸阳市博物馆发掘。

两座墓南北并列,形制相似,都有坟丘,墓道呈曲尺形,墓坑和墓道的边壁有多级台阶。4号墓墓坑平面近方形,长、宽各约20米,深24.5米,墓道长80余米。墓坑和墓道内有复杂的木构建筑,连同棺、椁全遭焚毁,原貌不明。在墓道填土中和墓道外有陪葬坑7个,用砖砌或用木材垒成“椁箱”,保存完好。其中1个坑放置漆器、食品等祭奠物品,3个坑放车马模型,另3个坑放陶仓和日用陶器。5号墓规模珞小,墓坑长16米,宽15米,深17米许,墓道长65米。一棺一椁,椁室周围填木炭。墓口四角有柱洞,故推测原来有木构建筑掩埋在坟丘中。两墓各遗有玉衣片200余枚,在5号墓的玉衣片上存有银缕。

1965年曾在4号墓南面约70米处,清理随葬的兵马俑坑11座。其中骑俑坑6座,步俑坑4座,分左右两列、前后5排,都是带竖井坑道的洞室,共有骑兵俑580多件,步兵俑1800多件,舞乐杂役俑100多件。战车坑1座,居于两列之间,已被扰乱。这批模拟送葬军阵的俑群,造型逼真,步伍严整,人马都经彩绘,衣甲、武器以至头巾、发式都描绘得十分细致,表现了汉初军阵的真实形象。车坑居中,表明当时仍旧沿袭把战车放在主要位置上的传统军制。骑俑数量虽不及步俑,但已集中排列,自成方阵,表示骑兵已成为有独立战斗力的兵种。与秦始皇陵东侧的秦兵马俑坑相比,战车数量减少,而骑兵得到加强,反映出秦汉之际在军制、战阵和兵种配合方面的一些变化。

从墓中残存的银缕玉衣片和兵马俑陪葬坑看,两墓的主人地位不低于列侯。有人依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所记方位,推测为汉初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墓葬。
从一墓里挖出中国最古老铜镜,放置于40岁男墓主胸前,用意待解
镜子的传说与最早的青铜镜文/张珍、倪方六【名称】七角星纹镜【年代】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晚期,大概在公元前2000左右【出土地点】青海省贵南县尕马台齐家文化25号墓地【收藏地】青海省博物馆【文物价值】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青铜镜之一要说梳妆台上什么不能少,那就莫过于镜子了,古人的梳妆台似乎也少不了这东西,只是与现在不同的是,他们所用的镜子是如今我们当文物供着的青铜镜。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54:210000郭伟民:深耕澧阳平原,探寻中华文明——我所亲历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湖南是较早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地区之一,自2006年12月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开始,在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二阶段至第四阶段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绩。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22:44000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汉魏洛阳灵台遗址
灵台遗址,汉魏时期的礼制建筑。在河南省洛阳市汉魏故城南郊,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曾建有一座天文观测台——灵台,现仅存遗址。面积达44000平方米。其中心为一方形夯土高台,其基址南北长约41米,东西宽约31米,高约8米。夯土台四周各有上下两层平台。下层平台筑有回廊,廊外有用河卵石铺砌的“散水。”其北面正中有坡道上通二层平台。上层平台四方,原各有五间建筑,每间面阔5.5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04:200000一场大雨冲出一座古墓 揭开狄仁杰一生
狄仁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和名臣,他的人生经历和清廉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狄仁杰出生于公元630年,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普通官员。他最初在太府丞任职,之后被调到大理寺担任丞相。在这个位置上,他展示出了超群的才干和公正的判断力。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3:52: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