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原想参照法国拿破仑墓风格设计,为何放弃?设计师这么回应
中山陵,开创中国陵墓史的新风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前面说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墓,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墓。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谁?大家都知道吧,孙中山。

孙中山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河,让国内政治空气为之一新。而他死后,也创造了不少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征集设计方案建陵,就是其中之一。
从1924年10月到1926年底,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因为北京政府频频易主,南京地方军政当局,也不断换人,曾五次易人,先后统治南京的有齐燮元、卢永祥、张宗昌、杨宇霆、最后是孙传芳。
据民国总理陵园营建相关资料,孙中山葬事在南京的“圈地”工作异常困难,葬事筹备处原定的6000亩墓地的计划无法不能实现,最后以2000亩立案,其中包括1200亩民地,由葬事筹备处陆续出价收购。

在选址、圈地的同时,悬奖征求陵墓设计图案的工作也在积极进行。
1925年5月2日,葬事筹备委员会确定奖金总额为5000元。由孙科及主持工程的常务委员宋子文起草“陵墓悬奖征求图案条例”。1925年5月15日起登报公布。
原定8月31日截止,为期三个半月,后来因海外应征者要求延期而延至9月15日截止。
“陵墓悬奖征求图案条例”对陵墓设计提出了四点要求,其中第一点是——
“祭堂图案须采用中国古式而含有特殊与纪念之性质,或根据中国建筑精神独特新格,容放石椁之大理石墓即在祭堂之内。”

最终,安徽籍、曾留美的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图案,夺得了一等奖,并依此方案施工。
吕彦直在上海开了一家“彦记建筑事务”,当时仅31岁,很年轻,并非资深建筑设计师。但他设计的方案,当时报道是“一致决定”通过的。
能得到专家和评委的首肯,与吕方案中的“政治含金量”有很大的关系,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
中山陵系中西合璧式大型建筑,有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之美称。

中山陵是一座现代帝王陵,但却与过去的帝王陵有根本的不同。建筑剔除古代帝陵的神道石刻,保留了“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墓室”。一改以往帝王陵寝全封闭的神秘规制,呈“民主开放型”,墓室在祭(陵)堂之后,人们可入墓室瞻仰。
吕彦直的设计确实独具匠心。由博爱牌坊至祭堂,共有392级台阶。从下向上仰视,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向下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在第六层平台,左右两侧陈列着一对巨大的仿古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字,系后来上海特别市政府捐献(见下图)。

吕彦直当初想参照法国拿破仑墓的风格,来设计中山陵。
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皇帝,其墓位于法国巴黎塞纳河南岸。此处墓地也是拿破自选,他生前曾说,“我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过的法国人民中间。”
这与孙中山当年说过的话有很多神似的地方。


拿破仑墓分上下两层。下层是用大理石建造的圆形墓穴,深 8 米,拿破仑的棺椁就放在中央。石棺椁内还有 6 层棺,从里至外,依次为白铁棺、桃花心木棺、两层铅棺、乌木棺、橡木棺。拿破仑的遗骸放在最里面,耗资巨大。
因觉得不妥,造价又高,吕彦直放弃了,最后形成现在的“警钟形”,但孙中山祭堂后的墓穴,还是借鉴了拿破仑墓的一些风格。

我查阅了1920年代吕彦直中标,对媒体的谈话——
“余此次拟样,系中国式,初意拟法国拿破仑墓式,继思之不合,故纯用中国式,陵墓最重要之点,即在柩之保存,与祭堂之阔大,此合于中国习惯也。祭柩之处在地窟内,四围隔以高栏,以供后人之瞻仰凭吊。余大样式,并非极华丽者,式样较华美者颇多,不过所费太多,不甚相宜……”
对于陵墓全图形势似“木铎”(钟),寓在“墓鼓晨钟”一说,吕称,“此不过相度偶然相合,初意必非必求如此也。”

中山陵一期工程由上海姚新记营造厂承建,老板是姚锡舟,中标时51岁。巧合的是,吕彦直是31岁时图案中奖,自此出名。姚锡舟也是31岁,因在上海滩应标拔桩成功,名声大起。
因为接此项目,姚锡舟亏了14万两银子,真是亏了大本,中山陵也成了他承包的最后一项工程。后来,国民党主席林森曾对姚老板说过,“先生这次为修总理陵寝出了力,亏了本,国民政府是知道的……”

有个问题有网友可能要问了,过去帝王陵始建,动土前都要卜地“点穴”,中山陵动土时点穴了吗?点了,这是肯定的。但不是风水大师,而是陵墓图案的设计者吕彦直。
迷信认为,帝王陵不是什么人都有点的,否则会伤财折寿。吕彦直最后真的早早过世了,未能等到陵墓告成。
当然,这是一种巧合。
吕彦直对中山陵的建筑投入了全部精心和心血,是积劳成疾,患肝肠癌,于1929年3月18日病逝了,时年仅36年。

1930年5月28日,陵园管理委员会决定,在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内为吕建了“积劳病故纪念碑”,现在游人可以看到。碑的上部是吕彦直半身像,下部刻有这种要行字——
“总理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总理陵园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十十八日议决,立石纪念。”
此碑文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
陵址早在1924年,孙中山去世次月,即由宋庆龄相定。之后,孙中山的秘书杨杏佛曾数度赴宁,拍了茅山南坡的照片,又请江苏陆军测量局协助测量了墓地。

吕彦直为中山陵“点穴”时间,在1926年1月8日,当时由杨杏佛、林焕廷等人都在现场。在吕彦直确定墓室和祭堂所在位置后,中山陵工程于一周后,即1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
但当日下午三点举行的奠基典礼结束,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尴尬的事件,国民党内左右两派,在会场大打出手,葬事筹备委员叶楚伧头被击伤。


上游永川龙:重庆大型恐龙(长11米/最完整肉食龙化石)
上游永川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中华盗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4400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1米,成为了侏罗纪时期中国境内的顶级掠食者。第一批上游永川龙化石是在中国重庆市的永川区发现的,而这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批肉食恐龙化石。上游永川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46:470000段晴:北大自季羡林之后的死语言学科传承
文研院让我来讲自己与北大的缘分,讲我所体会的北大的传承。我其实非常犹豫,因为我自己的故事没啥代表性,我纯粹是因为幸运而进入北大,并在北大度过了大部分时光。现在,我深感生命是有限的,希望完成的事情与真正能够完成的事情似乎不能匹配。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2:57:33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云深一梦秦楚 木觚“纵横”旧事——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袁熙雯)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云梦县博物馆项目负责人罗运兵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35:000002秦始皇葬事最大谜团,不是随葬了多少宝物,1976年考古发现更惊人
秦人用牲杀祭现象本文作者倪方六杀祭,多发生于宗教活动中,商周时最流行。到了秦朝,国家级的祭祀活动仍在发生。公元前220年,始皇嬴政到给泰山“立石,封,祠祀”;公元前210年,“望祀虞舜于九嶷山”、“上会稽,祭大禹”,再后“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这仅是《史记》所记的几起典型祀典。秦,本是西部的一个游牧民族。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18:250001守望家园 薪火传承——北京考古之作用
清末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保护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今人应负的历史自觉,是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径,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支撑。北京历史文化深邃悠长、绵亘不绝。在这片沃地中,蕴藏着大量且珍贵的文物宝藏。它们当中的一部分,被考古人员拭去历史的尘埃、撩开神秘的面纱,成为博物馆中璀璨的珍宝。保护文物,为建设创造条件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18: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