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原始祭祀风俗,用活人喂食老虎,有的把自己卖了祭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原始祭祀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我曾聊过古代的杀祭风俗,这是古代一种相当野蛮的现象,将活人当作祭品,献给祭祀对象,在秦汉及以前很流行。
杀人祭祀在汉朝以后仍存在,但更多见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中。

在四方征伐、南北交往中,如三国时诸葛亮这样的中原人,给边疆落后地区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文明,但并没有唤醒他们对人之生命权的尊重。
在一些地区,除了“人头祭”,廪[lǐn]君蛮人中还存在“人祭白虎”的风俗,即使用人牲祭祀“虎神”,或直接用人喂食老虎,以此祈望消灾避难。

魏晋南北朝的蛮族,是由秦汉时的槃瓠[pán hù]、廪君、板楯三支发展而来的,活动范围很大。东汉初被迁至汉水中游的一支廪君族,晋宋时发展为沔[miǎn]中蛮,另一支被迁到鄂东地区的。
向北发展居住在东荆州(今河南泌阳)的廪君族人,虽然生活在中原地区,但活人杀祭风俗还保留着。

当时社会并没有改变“人的价值低于家畜”的现象,也就是说人不如动物。如獠人,这里的行情是,“大狗一头,买一生口”,即用一条大狗就能交换回一个人,可见人多么低贱。
在祭祀活中,“提人头来见”被视为正常,还有的把人弄死,做成——魑。
《魏书•獠传》、《北史·獠传》均有类似的记载。《魏书•獠传》称:“其俗畏鬼神,尤尚淫祀。所杀之人,美鬓髯者必剥其面皮,笼之于竹,及燥,号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

大概意思是,獠人害怕神灵鬼怪,特别崇尚各种滥七糟八的祭祀活动。被杀祭的人中,如果有长着漂亮胡须的,必会被剥掉脸皮,笼在竹架外面,等干燥了,称它是“鬼”,击鼓跳舞进行祭祀,以求得幸福平安。
由于獠人信仰十分顽固,当时甚至有人把兄弟妻妾全卖掉后,再卖掉自己供祭的现象。

顺便说一下,獠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势力是很强大的,当时东晋政权对其控制比较困难。晋明帝司马绍女婿桓温破蜀以后,所谓“力不能遏制僚(獠)人”,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后来,北魏考虑到梁、益二州不易控制诸僚人,于延昌三年(公元514年)设巴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巴中县)进行统治。
但獠人的命运也很悲惨,鬼神保佑不了他们。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陵州(治所在今四川省仁寿县东)有一支僚人起义,西魏王朝派骠骑大将军陆腾前去讨伐,俘斩了15000名獠人。北周保定二年(公元562年),铁山僚又反,陆腾再伐,乘僚人不备进攻,一日连下3城,僚人首领被杀,俘获3000人。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小说中,也有用人来祭祀的记述。

《搜神记》是东晋初年史学家干宝编撰的一部小说集,记录当时及先前时代的一些民间传说,神奇怪异的故事很多。卷十九中《李寄斩蛇》的事故有很意思,这里抄录如下——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X(“麦” “少”)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瓷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研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上述《李寄斩蛇》的事故,虽然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但透露出的人牲信息还是颇为丰富的:
一是当时有信奉动物神灵“蛇神”的风俗;
二是当地存在使用童牲的习惯,童牲一般是十二三岁的女孩子;
三是人牲来源于民间,多都是庶出子女或穷人家的孩子。
当时的官方不赞成不提倡不支持使用人牲,除掉蛇神的小女孩李寄,最后得到了非常高的待遇,当上了王后。《李寄斩蛇》的事故结尾是这样的:“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指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

秦国战神白起 是否真的坑杀40万人(长平之战)
没有任何记录可以表明白起在长平之战当中真的杀了40万人。我们在看一些关于秦国历史的书籍或者是影视剧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这么一个故事,就是秦国的战神白起在和赵国的长平之战中杀了40万的赵国军队,这也是让白起背负了很多的骂名,要知道杀40万人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气运产生很大影响,不过后来也有人说白起杀的不是40万而是10万,还有人说这干脆就是假的。历史记载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2:19:480000牛年春天的牛文物:陶牛、木牛,全是老黄牛
正月里是新春,过了年,开工了,也就是开年了,接着就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老话: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当然离不开老黄牛,今儿咱们就以博物馆里的牛文物为话题,说说牛文物的那点事情。博物馆里的牛文物,从质地上来说,有玉的、石头的、青铜的等等,但老李今天要说的是陶、木质地的牛文物,为什么呢?因为陶、木从材质上说,更有普遍性,更接地气,也更有考古特色吧。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10:450000日享一书ZZx01《西厂劳工 国有企业干群关系研究 1979~2006》
早上一朋友请我帮找一本书,花了些功夫搞到了,现在给大家分享下。该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先生的博士研究生游正林的博士论文出版的成果。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2:54:020008刘邦西汉定长安都城,刘秀东汉则改长安为副都,玄机都在一个字
东西控制型“两京制”——古代中国陪都的选择规律(1)本文作者倪方六“副首都”是一个新词,但却不是新概念,古代中国一直有设副都的情况。先从汉朝说起。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浪潮之后,灭秦朝建国的,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大一统的强盛王朝,与后来的李姓唐朝相提并论,故有学术界有“汉唐盛世”一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07:380001唐朝时已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武则天一项改革加大考试难度
唐朝考试制度改革本文作者倪方六这几天,高考又成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高考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一些省市和名校陆续出台了2018招考政策和接下来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国考试制度正式确立,在隋唐时期,以开始举行科举考试为标志。从此,中国人才的选拔方式,由过去的“察举制”时代,进入了大考试的“科举时代”。(清代科举考试)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3: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