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盗墓者输给前辈,挖10多盗洞无一得手,古代2盗洞盗空墓室
高力士墓考古中发现的盗墓现象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杨贵妃墓(详见《皇帝让太监悄悄挖开宠妃葬地,发现皮肤已腐烂,随身一样东西还在》。这篇来说说杨贵妃的“贵人”——高力士墓。

高力士墓位于今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与他生前全心全意服务的主子、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靠得很近,系泰陵惟一 一座陪葬墓。
史书记载,唐玄宗临死前留下遗诏,要高士力死后陪葬泰陵。
唐玄宗死时,高力士并不在身边,被流放于巫州(今湖南怀化市黔城镇)。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32年),高力士逢新皇帝大赦得以返回长安,但行至朗州(今湖南承德境内),接到不好消息,唐玄宗于当年四月五日、唐肃宗于四月十八日,同月内先后死了,高力士难过得“北望号恸,呕血而卒”。这是《高氏外传》上的说法。

怎么个“呕血而卒”?绝食死亡——“闻二圣升遐,绝浆七日。”
死亡地点在朗州的龙兴寺,享年79岁。棺柩运回长安,陪葬泰陵。唐代宗李豫念其年老,又服侍过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代皇帝,保护先朝有功,特赠“扬州大都督”。大历十二年(777年),唐代宗立碑表彰,置于墓前。
到1960年代,这座大唐第一宦官墓仅剩下一处残土堆,四面都被取土破坏。唐代宗立的墓碑早已不存,连是不是高力士墓都不能肯定!

1963年,高力士墓所在的山西大队(今称“山西村”)发生了一件有点诡异的事情。
当时全国提倡搞副业,山西大队决定发展饲养业,要求生产队跟进,于是翻修饲养室。饲养室是一处破窑洞,在附近取土时,突然发出了巨大的响声。大家一惊,原来窑洞北侧的地面塌陷出了一个大坑。胆大的进入坑洞中,看到里面还有一截石碑。
当时,蒲城县文化馆接到报告后,分管文保工作的陶仲云前去查看,发现这是高力士墓碑的上半截,才知道这附近的土堆为高力士墓。

高力士的墓碑怎么只剩下半截?另外部分哪去了?
从清人的著述中找到了答案。原来高力士墓碑至晚在清朝乾隆年间,便已残断。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在其《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称,“右内侍监高力士碑石已中断,失其下截,每行止存二十余字”。同时代的金石学家王昶在其《金石萃编》一书中,还收录了残碑存文。
得到高力士墓碑的上半截后,陶仲云便留心了,注意寻找下半截。非常幸运的是,还真让找到了。
据陶仲云后来撰文,1971年秋,在山西大队第六队饲养室的土窑顶上,发现了下半截。
1980年冬,全碑运回蒲城县文化馆,上下接好修复展出,现收藏于蒲城县博物馆(见下图)。

高力士墓碑全称“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碑立于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原置于墓前,头身一体,龟座螭首。全碑连额高约4.05米、宽约1.42米、厚约0.25米,字共30行,每行55字,共约1650字,行书,剥落看不清约121字。
在确认是高力士墓后,陕西及地方文物部门比较重视,予以保护。
但是,到了1980年代,国内文物市场兴起,民国年间流行的盗墓活动死灰复燃。古墓多多、地下文物异常丰富的陕西省,不出意外地成为国内盗墓重灾区之一,高力士墓自然也被盗墓者重点盯上了。

到1999年正式考古发掘前,在墓封土堆及周边竟然出现了十多个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盗洞,也就是说,十几年间,有十多批次现代盗墓者光顾了高力士墓。
最鬼的一伙盗墓者,利用当地村民家位于封土堆东北的一个储水窖,钻入窖下,向西南方向封土堆掘进。后来考古发掘时发现,此水窖西距墓道仅10余米,盗墓者从水窖下横向打洞,直通墓室甬道。盗墓者将甬道东壁的砖砌墙已打破,幸运的是,由于甬道离墓室还有一截,盗墓者最终没有能进入墓室。
花了那么大力气,为什么不向墓室掘进?原因很简单,被当地村民发现了,不得不放弃。

动静最大的一次盗墓活动,则发生在1996年3月。
一天深夜,两个盗墓者带着炸药等盗墓工具,摸到高力士墓前。当时,墓封土堆西侧是一片果园,盗墓者就选择在这个较为隐蔽的地方动手。
盗墓者应该是老手,选择的下铲填药孔位置非常准确,直达墓室。后来考古发掘时看到,此盗洞位于墓室的西北角,在石棺床旁。但是,盗墓者的盗洞虽然打得精准,却因为墓室内淤土太多,又被棺床的石板堵着,盗墓者也没有得手,未能进入墓室。

未得手更重要原因是,盗墓者使用炸药时操作不当,大概没有控制好,发出了剧烈的爆破声,把熟睡的村民都惊醒了。盗墓者见有人过来,吓跑了。
这次盗墓对高力士墓破坏特别严重,直接促成了日后对高力士墓的考古发掘。
为了保护地下文物,经报请上级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于1999年7月至10月,对高力士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高力士墓,是中国考古界迄今发掘的、墓主生前等级最高、最牛的太监墓。

发掘报告显示,高力士墓座北朝南,由封土、墓道、过洞、天井、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现存总长度52米。发掘时封土堆残高尚有7米,底边周长48米。由此可以想见,高力士墓当年很高很大的。
在发掘过程中发现,高力士墓早期被盗,有两个成功进入墓室的古代盗洞。这两个盗洞都有技术含量,盗洞选的位置十分准确,一个在第四天井西北角,向下打破墓室东南角,进入墓室(见下图);一个从第一天井东壁,向下破坏砖封门和石门后,进入墓室。
甬道自外而内共有三道砖封门和一座石门,全都被古代盗墓者弄开。其中石门被破坏最为严重,门额跌落在石门外甬道的地面上,门扉被推开,左门扉倒于石门以内,右门扉被拖出石门外。

门楣和门额中部可见一明显的锤击痕迹,门楣西端断裂,应该是古代盗墓者进入甬道后,为了打开坚固的石门,用大铁锤一类的钝器,猛力击打造成的。
而现代盗墓者,十几年间虽然轮番前来盗掘,但让他们的古代前辈笑话的是,竟然无一成功进入墓室,全都没有得手!
古代盗墓前辈贼精,寻宝时石棺床都不放过,撬开翻找。
棺床平面由12块石板拼成,石板大小不一;立面由4块石板拼成,由南向北第二块石板中间断裂,第三块石板中部偏上有一处击打痕迹,应该是盗墓者寻宝时所致。

发掘时,棺床平面仅有两块石板在原先的位置上,其他都让古代盗墓者翻动了。
高力士墓室内的随葬品几乎被古代盗墓者盗空了,剩下都是他们不要的随葬品,有陶俑、铜钱和墓志三类,陶俑较丰富,不乏动物等特别文物。
陶俑计222件,均出土于墓道内的壁龛,也全被古代盗墓者翻动过,剩下都是他们不要的,至于陪葬多少,被拿走多少无从知晓。


铜钱共计26枚,全部出于墓室内起券的棱台上。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乾元重宝”(见上图)。
出土文物中,最有价值的是高力士墓志。
墓志长方形,出土于墓室内东北部,正面向上,也被古代盗墓者动过。墓志盖出土于甬道石门处,被打坏成两段,分别弃置于石门内外。
志文记述了高力士的家世、出身、为人、功绩、官职、家庭情况及最后死因,是目前有关高力士生平最完整、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远比新旧《唐书》丰富,十分难得!



( 注,部分为资料图)
小型鸟脚类恐龙:热河龙 体长不足1米(最原始棱齿龙)
热河龙是一种小型的鸟脚下目恐龙,属于最原始的一种棱齿龙类恐龙,诞生于白垩纪初期,喜欢以昆虫或者植物为食,可能是杂食性恐龙,体长仅1米不到,并且外形还具有角龙类特征。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辽宁省发现的。热河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2:56:2200021k是多少具体含义是什么 一般指的货币单位(一千)
k的含义非常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并且在不同场合的含义不同。k可以被视作是kilo的缩写,表示千,也就是用作货币价值的单位。k还可以表示字节,作计量单位,表示储存空间及容量大小。k还可以用来表示温度,并不是类似人体温度的普通温度,而是特定领域使用的开尔文温度。一、k是货币单位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8:4700013秦始皇陵被多次盗掘,为何毫发无损?除了水银还有一种超能的机关
中国历史中最著名的帝王陵寝是哪一座?相信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自然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寝。那么秦陵中到底埋葬着多少令人匪夷所思的珍宝呢?现代的考古专家表示:可能无法估算!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12:560000李新伟:中国史前玉器反映的宇宙观
凌家滩玉版,负八角星纹双猪首翅鸟、良渚文化玉琮、玉璧,红山文化勾云形器和大汶口、龙山文化牙璧是中国史前时代光彩夺目的重器。学者们对各器内涵的热烈讨论,展示出一幅引人入胜的思辩图卷。本文以对玉版的认识契机,从史前宇宙观出发,探讨了其他玉器的内涵,并进一步提出中国东部地区史前复杂社会之间社会上层交流网的存在。一文献所见先秦宇宙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19:010000荐书 | 以古钱币为视角,展现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发展全过程
大约八年前,周卫荣教授的《钱币学与冶铸史》出版前,我曾为之认真作序。近日,周卫荣教授借赠我一部重要新作《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研究》之机,希望为之撰一书评。尽管铸造工艺不是我的主业,但毕竟与周卫荣馆长深层次合作20余年,对他们的重大成果即便不能如数家珍,至少也有深刻印象。更何况这部专著与我之前在《钱币学与冶铸史》序言中的建议还似有关联,便自然爽朗地应允下来。《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研究》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10: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