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军派出5名经验丰富侦察兵协助崖墓文物调查,进墓洞后怔住了
盗崖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上篇文章聊了中国南方特殊葬俗“崖洞葬”,很多网友问,洞窟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崖边就是江水,这样的崖墓会有人盗吗?当然会有。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盗崖墓现象。

盗崖墓,在古代似乎并不严重,因为崖墓葬的都是当地土人的祖先,要盗墓崖墓也只有土人有这本事。还一直有迷信说法,崖墓不能进去的,否则会招灾横死;如果干扰了先人,村庄会降下灾祸。所以,过去盗崖墓的事情极少发生。
到了清末民初,情况发生了变化了!
我在研究中国盗墓史时,曾就此作过调查。由于崖墓中的随葬品被国际市场青睐,加上包括法国人色伽兰、英国人陶然士在内的一些外国人来“探险”,中国崖墓遂引起了国际考古学家关注,产生了国际学术影响,墓中出土物也成了珍品,以前没人要的崖墓随葬品有人收购了——盗崖墓应时而现。

当年的外国“探险家”甚至动员土人盗崖墓。
如英国人陶然士在川西考古期间,便曾动员发掘过崖墓。陶然士是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华“探险”的,后成为著名汉学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成员。找到随葬品后可以向他换钱,陶然士以这种方式获得了不少崖墓随葬品。
这引发了盗崖墓现象。此后,流行崖洞葬地区的群众都知道崖墓里的东西“值钱”,于是每年农闲时节,就会三五成群,上山“找宝”。

现在大家看到的崖墓都在崖壁上,能看到,其实那是很少一部分,大多是隐蔽的,不想也不会让人发现。如葬在低矮处的崖墓,则一定会“藏”起来。像四川乐山一带人工开凿洞窟的崖墓,都要伪装的,必须封堵墓洞口,以防止有人进入干扰逝者,盗取随葬品。
那么,如何能发现崖墓“藏”身之处?这就是盗墓者的本事了!
以四川、重庆一带崖墓盗者来说,民国时期,他们如湖南长沙一带的土夫子、河南洛阳邙山上的找宝人一样,日积月累的盗墓活动,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盗宝经验,慢慢掌握了寻找崖墓的秘笈。

四川一带的崖墓盗者有一绝招,通过寻找“畚箕口”,发现隐蔽的崖墓,基本不会落空。
一般情况下,大石下有沙土层,用锄头刨几下,如果发现有斧凿痕迹,这附近就会有崖墓。以此点为中心,前后左右外扩寻找,往往能发现一处门式形状的痕迹,圈内称之为“畚箕口”。
捣开“畚箕口,进去就是墓洞。
但是刚打开的崖墓,千万别随便进去,否则极有可能葬毙其中。为什么?有墓毒?以前大家都认为里面有毒气,实际不是毒气,而是缺氧气。因为长期封堵,氧气稀少,海拔又高,人进去后很快会感晕头喘粗气。

由于崖墓的墓门都在山壁上,并不方便出入洞窟。这些盗墓者很精明,如洛阳盗墓者一样,想出开凿盗洞的主意,推测出墓道或墓室的位置,从上面挖凿出一“井”字型垂直盗井(洞),进入墓室。这种盗洞有的并不比土堆墓盗洞浅,深的也能达8到10米。
崖墓的盗井可容一人进出。井壁上有意凿出供落脚的凹槽,上下非常方便。

民国时避难西南的考古人员,在四川、重庆一带调查崖墓时,也曾使用过这种方法,就是跟当地盗墓者学的。著名考古学家、金石家商承祚先生,当年便是这样做的,其在相关文章中写道,“幸而我也学会了,省得找梯绳之烦。”
当然,盗墓者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有时见到了畚箕口,一直往下挖,但挖出了石底,并不见隧道,原来遇到了“崖变”。所谓“崖变”是土话,前人当年选此处开凿崖墓入口,但因故放弃了,最终未成墓——无意骗了后世盗墓者。

盗墓者对“崖变”最失望,往往出了一身臭汗,费了老半天事,却挖瞎了,一无所获。
上述是比较好开凿盗洞的红砂石一类崖墓的盗法。如果葬在坚硬山洞中,凿挖盗井就不现实了——更多是“缒绳”盗。
所谓缒绳,就是从山顶放下绳子,荡进洞窟,这也是崖墓葬棺主要方法之一。
盗崖墓现象从1980年代后变得严重和突出。

如位于广西天等县东平乡江龙村江梅屯南崖墓,洞口在高出山脚约120米的绝壁上,难以攀缘。传古时有6位将军在此打仗,打胜后有位将军把一副金铙放在洞中,此后一直没有人能取出。
1985年寻宝人光顾了此崖墓。当地两个少年,听了洞中有宝的传说后,仅凭着洞口左侧石缝中长出来的一株小榕树,像壁虎似的攀缘进洞“寻宝”。但里面根本就没宝,只有棺材。他们恶作剧,将棺材推下了山,甩成了碎片。

也有的不是冲随葬品去的,而是“盗棺”,不少崖墓中的棺材都是古时上等木材制作的,今天很值钱的,盗棺人便出现了。如櫶木,与红木一样,是中国著名的珍贵硬木之一,做砧板比红木还好,这样的櫶木棺材非常值钱的。像江梅屯南崖墓中被推下了山的棺材,就是櫶木做的。
据考古调查,目前中国各省区已发现崖墓,几乎都被盗墓者、寻宝人光顾过了,里面被翻得“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想得到原始资料很困难。

在广西百色市靖西县湖润镇新群村下的屯东头的敏阳山上,有一处崖墓,距地面约120米,离山顶也有二三十米。此崖墓洞口在悬崖峭壁上,洞顶有一凸出似屋檐的岩石,遮住洞顶,根本无法攀登。
1982年,广西百色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怎么上去?最后想到了驻防当地的边防军。
据档案资料,白色文物部门请边防侦察兵调协调查,驻军师部的首长很支持,亲自出面,派出由侦察队队长为首的5位经验丰富侦察兵,带上两套攀山设备,成功协助调查人员进入了悬崖上的洞穴。

这么高的崖墓,又处于高高绝壁之上,调查人员之前想,是不可能有人进入的。但进洞后大家都怔住了——竟然已被探宝人光顾过了。
经考证,敏阳山此处崖墓的使用年代在宋朝至明朝间,内置大量的棺材。整座崖墓洞宽约2米,纵深8米。调查人员看到,洞内棺材全被揭开掀翻,被翻得乱七八糟,最能够拼合的棺材只有30多副,原本棺材应该更多。

后了解,在调查前一年,即1981年11月,当地4位村民爬上敏阳山,腰系绳索,从山顶吊下悬崖,进洞“探宝”。当时发现洞内成排斜放着的棺材,多达72副;棺旁还有24个骷髅头颅和一些四肢骨。
这些棺材呈圆形,全部是用巨大的整段櫶木,一剖为二,上下两半,再刳空,对合而成。棺材两头雕出仙鹤、龙凤之类的花纹图案。这批棺材极有考古和文物价值,很可惜让“探宝者”破坏了!

(注,部分图源网络)
盗墓高手出山,山东一神秘大墓险些被盗掉,一到节骨眼上就出意外
一座神秘的大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山东莱州,有一座神秘的大墓,埋的是什么人至今没弄清楚。盗墓者三番五次光顾,但一到节骨眼上就出意外。此墓在莱州市柞村镇境内人称“四角埠”的地方,具体位于柞村镇郭家庄子村与文峰路街道黄家岔村交界处。山坡前有三个土丘,中间一个最大,高约2.5米,顶部平坦,呈长方形,南北宽46米,东西长58米;底部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200米。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47:470004曹操墓证据链之一,“魏武王常所用”石牌的不同寻常之处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即将开馆,这是否预示着曹操墓之争已尘埃落定?当然不是。曹操墓早已发掘完毕,倘若没有新的证据出现,或者去作DNA检测,就永远无法一锤定音。曹操墓内发现的刻铭石牌有两大类,共62块。一类为六边形,长8.5厘米,刻铭内容为随葬品名称、数量,如“漆唾壶一”、“渠枕一”、“胡粉二斤”、“黄豆二升”,此类石牌刻铭内容并无怪异,以往就有类似发现。相当于墓主人的随葬品清单,一般称之为“遣策”。我要新鲜事2023-09-08 19:10:080002犹他盗龙:最聪明与危险的恐龙(长5.9米/1.25亿年前)
在恐龙中,细爪龙称认为是世界上脑最大的恐龙,不过它攻击性弱,所以常被人忽视。而犹他盗龙就不同了,它不仅是危险的食肉恐龙,也是非常聪明的存在,被人誉为最聪明与危险的恐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犹他盗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46:350000周振鹤: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变化(完整版)
行政区划的要素有幅员、边界、形状、地理区域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其中尤以幅员与边界两要素最为重要。究竟每一层级应划分多少政区——亦即设置多少个地方行政单位——方才合适,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礼记·王制》说:“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这是对于政区必需有一定幅员,以及幅员与人口之间数量关系的最早论述。虽然这里的邑还不见得是后世的县,但这句话正和体国经野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25:460000郭静云:商代“易”与“道”观念渊源
2016-08-19郭静云、王瑾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2016年7月10日上午,郭静云教授为中山大学2016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师生们主讲商代“易”与“道”观念渊源,主要内容来自其著作《天神与天地之道》一书的第599-618,774-813页。现将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一、下上若“下上若”是三个非常简单的汉字,很少有人不认识,但当它放在甲骨卜辞中,意义的理解可能需要下一番功夫。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53: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