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军派出5名经验丰富侦察兵协助崖墓文物调查,进墓洞后怔住了
盗崖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上篇文章聊了中国南方特殊葬俗“崖洞葬”,很多网友问,洞窟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崖边就是江水,这样的崖墓会有人盗吗?当然会有。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盗崖墓现象。

盗崖墓,在古代似乎并不严重,因为崖墓葬的都是当地土人的祖先,要盗墓崖墓也只有土人有这本事。还一直有迷信说法,崖墓不能进去的,否则会招灾横死;如果干扰了先人,村庄会降下灾祸。所以,过去盗崖墓的事情极少发生。
到了清末民初,情况发生了变化了!
我在研究中国盗墓史时,曾就此作过调查。由于崖墓中的随葬品被国际市场青睐,加上包括法国人色伽兰、英国人陶然士在内的一些外国人来“探险”,中国崖墓遂引起了国际考古学家关注,产生了国际学术影响,墓中出土物也成了珍品,以前没人要的崖墓随葬品有人收购了——盗崖墓应时而现。

当年的外国“探险家”甚至动员土人盗崖墓。
如英国人陶然士在川西考古期间,便曾动员发掘过崖墓。陶然士是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华“探险”的,后成为著名汉学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成员。找到随葬品后可以向他换钱,陶然士以这种方式获得了不少崖墓随葬品。
这引发了盗崖墓现象。此后,流行崖洞葬地区的群众都知道崖墓里的东西“值钱”,于是每年农闲时节,就会三五成群,上山“找宝”。

现在大家看到的崖墓都在崖壁上,能看到,其实那是很少一部分,大多是隐蔽的,不想也不会让人发现。如葬在低矮处的崖墓,则一定会“藏”起来。像四川乐山一带人工开凿洞窟的崖墓,都要伪装的,必须封堵墓洞口,以防止有人进入干扰逝者,盗取随葬品。
那么,如何能发现崖墓“藏”身之处?这就是盗墓者的本事了!
以四川、重庆一带崖墓盗者来说,民国时期,他们如湖南长沙一带的土夫子、河南洛阳邙山上的找宝人一样,日积月累的盗墓活动,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盗宝经验,慢慢掌握了寻找崖墓的秘笈。

四川一带的崖墓盗者有一绝招,通过寻找“畚箕口”,发现隐蔽的崖墓,基本不会落空。
一般情况下,大石下有沙土层,用锄头刨几下,如果发现有斧凿痕迹,这附近就会有崖墓。以此点为中心,前后左右外扩寻找,往往能发现一处门式形状的痕迹,圈内称之为“畚箕口”。
捣开“畚箕口,进去就是墓洞。
但是刚打开的崖墓,千万别随便进去,否则极有可能葬毙其中。为什么?有墓毒?以前大家都认为里面有毒气,实际不是毒气,而是缺氧气。因为长期封堵,氧气稀少,海拔又高,人进去后很快会感晕头喘粗气。

由于崖墓的墓门都在山壁上,并不方便出入洞窟。这些盗墓者很精明,如洛阳盗墓者一样,想出开凿盗洞的主意,推测出墓道或墓室的位置,从上面挖凿出一“井”字型垂直盗井(洞),进入墓室。这种盗洞有的并不比土堆墓盗洞浅,深的也能达8到10米。
崖墓的盗井可容一人进出。井壁上有意凿出供落脚的凹槽,上下非常方便。

民国时避难西南的考古人员,在四川、重庆一带调查崖墓时,也曾使用过这种方法,就是跟当地盗墓者学的。著名考古学家、金石家商承祚先生,当年便是这样做的,其在相关文章中写道,“幸而我也学会了,省得找梯绳之烦。”
当然,盗墓者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有时见到了畚箕口,一直往下挖,但挖出了石底,并不见隧道,原来遇到了“崖变”。所谓“崖变”是土话,前人当年选此处开凿崖墓入口,但因故放弃了,最终未成墓——无意骗了后世盗墓者。

盗墓者对“崖变”最失望,往往出了一身臭汗,费了老半天事,却挖瞎了,一无所获。
上述是比较好开凿盗洞的红砂石一类崖墓的盗法。如果葬在坚硬山洞中,凿挖盗井就不现实了——更多是“缒绳”盗。
所谓缒绳,就是从山顶放下绳子,荡进洞窟,这也是崖墓葬棺主要方法之一。
盗崖墓现象从1980年代后变得严重和突出。

如位于广西天等县东平乡江龙村江梅屯南崖墓,洞口在高出山脚约120米的绝壁上,难以攀缘。传古时有6位将军在此打仗,打胜后有位将军把一副金铙放在洞中,此后一直没有人能取出。
1985年寻宝人光顾了此崖墓。当地两个少年,听了洞中有宝的传说后,仅凭着洞口左侧石缝中长出来的一株小榕树,像壁虎似的攀缘进洞“寻宝”。但里面根本就没宝,只有棺材。他们恶作剧,将棺材推下了山,甩成了碎片。

也有的不是冲随葬品去的,而是“盗棺”,不少崖墓中的棺材都是古时上等木材制作的,今天很值钱的,盗棺人便出现了。如櫶木,与红木一样,是中国著名的珍贵硬木之一,做砧板比红木还好,这样的櫶木棺材非常值钱的。像江梅屯南崖墓中被推下了山的棺材,就是櫶木做的。
据考古调查,目前中国各省区已发现崖墓,几乎都被盗墓者、寻宝人光顾过了,里面被翻得“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想得到原始资料很困难。

在广西百色市靖西县湖润镇新群村下的屯东头的敏阳山上,有一处崖墓,距地面约120米,离山顶也有二三十米。此崖墓洞口在悬崖峭壁上,洞顶有一凸出似屋檐的岩石,遮住洞顶,根本无法攀登。
1982年,广西百色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怎么上去?最后想到了驻防当地的边防军。
据档案资料,白色文物部门请边防侦察兵调协调查,驻军师部的首长很支持,亲自出面,派出由侦察队队长为首的5位经验丰富侦察兵,带上两套攀山设备,成功协助调查人员进入了悬崖上的洞穴。

这么高的崖墓,又处于高高绝壁之上,调查人员之前想,是不可能有人进入的。但进洞后大家都怔住了——竟然已被探宝人光顾过了。
经考证,敏阳山此处崖墓的使用年代在宋朝至明朝间,内置大量的棺材。整座崖墓洞宽约2米,纵深8米。调查人员看到,洞内棺材全被揭开掀翻,被翻得乱七八糟,最能够拼合的棺材只有30多副,原本棺材应该更多。

后了解,在调查前一年,即1981年11月,当地4位村民爬上敏阳山,腰系绳索,从山顶吊下悬崖,进洞“探宝”。当时发现洞内成排斜放着的棺材,多达72副;棺旁还有24个骷髅头颅和一些四肢骨。
这些棺材呈圆形,全部是用巨大的整段櫶木,一剖为二,上下两半,再刳空,对合而成。棺材两头雕出仙鹤、龙凤之类的花纹图案。这批棺材极有考古和文物价值,很可惜让“探宝者”破坏了!

(注,部分图源网络)
古墓挖到一半发现是自家祖宗 队长:继续挖 全部交给国家
对于普通人来说,考古这项活动可能会引起一些排斥情绪,认为它涉及挖掘他人的坟墓,具有一定的冒犯性,甚至可能招致阴德不利。必须认识到,考古与盗墓行为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盗墓贼的行径是不道德的,他们追逐的只是金钱,而考古队通常是经由上级机构指派,对无意间发现的古墓进行有保护措施的挖掘,以避免古墓受到不必要的损害。考古活动对于深入研究历史意义重大,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需要后人来加以佐证和揭示。我要新鲜事2023-08-18 20:48:010000这种“球”比玉器还要精美,如今却已失传,考古专家说:难以复制
我要新鲜事2023-04-25 00:34:460000夏文化考古研究为何会走入歧途?有哪些文献信息被篡改和隐匿?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的人类文明。但就是这样一个文化没有中断的文明,在通过考古学求证夏王朝历史的研究中,长期以来却无法得以确认,使得华夏文化起源的夏王朝历史,受到了学界与世界的质疑与否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呢?我要新鲜事2023-10-03 19:29:180000三国时期盗墓记:诸侯如何盗掘古墓 文化遗迹惨遭破坏
在纷乱的三国时期,各路诸侯相互争斗,割据一方。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斗争和势力扩张,还出现了许多盗墓事件。这些盗墓行为旨在获取珍贵的文物和财宝,与政治斗争和势力争夺紧密相连。以下是一些诸侯盗墓的案例,以及一些文化遗迹遭受破坏的情况。1.曹操的盗墓行动我要新鲜事2023-08-22 15:39:21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火与文明:万年文化的形塑——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
#2022十大考古#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赵益超赵家徐姚遗址地处海岱腹地,位于山东临淄东部,南距淄河1.2公里,东距后李遗址4.2公里。属鲁中泰沂山地向鲁北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该遗址是在配合临淄区基本建设项目发掘战国-汉代墓地的过程中发现的,发掘者根据埋藏于现地表下4~6米的红烧土薄层展开了大面积揭露、发掘与研究,并最终确认了旧新石器过渡阶段人类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59:4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