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夜里一个人摸到坟地,挖刚葬外甥媳墓,撬开棺材,他想干什么
舅舅盗外甥媳墓案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俗话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说一件在现代不可想象的、舅舅盗外甥媳妇墓案件。舅舅为什么会起这个歹念?
这里有故事了,当年连大清朝的皇帝都关注了此案。

事发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道光”是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年号,旻宁共当了30年皇帝,期间奇事、大事多多,改变清朝,乃至现代中国走向的“鸦片战争”,就发生在他当皇帝时。
这是直隶总督辖内发生的特殊盗墓案。
这名盗贼、即事件主角舅舅名叫张洛管,他有个外甥叫夏喜儿,外甥媳妇是冯氏。冯氏因病死亡,下葬后,张洛管一个人乘黑夜,悄悄摸到坟地,将冯氏的坟刨开。接着,撬开了外甥媳的棺材。

舅舅想干什么?可别想歪了,但说来也十分令人吃惊,竟然是贪图外甥媳身上的新寿衣。他将棺材撬开后,扶起了外甥媳妇的尸体,把她一身衣服剥了一来,还有尸身上下的被褥,悉数盗出。
随后盖好棺,掩好盗洞,走人。
此事人不知,鬼不觉的,又是新坟,覆土被动过也看不出来的。但不久还是事发了。
咋的?原来舅舅盗出外甥媳妇的衣褥什么的,可不是自家要穿用的,而是拿去典当行典当掉,换点钱。正在典当时,张洛管被抓了个正着,当即被扭送到官府。

舅舅怎么起了盗心的?原来,外甥媳妇死后,外甥请他来帮助收殓、下葬,外甥媳妇最后一身送老衣、衾褥被他上眼了,觉得值几个钱,这就有了夜盗外甥媳妇墓的勾当。
所以,在过去死人收殓时,一般是不能让外人、关系不亲之人在现场的,因为旧风俗,人死后要随葬一些东西,特别是死者生前拥有的,一般都会给其带走。就是再没有随葬,寿衣什么的一定是新的,要有的。

衣被在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也没有人会去盗,但在过去,即便是40年前,在买布凭票的年代,衣被都是农村人家最重要的东西了。有的人家四五口人穷得只有一条像样的裤子,谁外出谁穿。还有人家孩子多,如果是老小的,长到七八岁上学年龄,也没有新衣服穿,只能拾哥姐的旧衣裤。
张洛管盗外甥媳墓,剥取其棺中衣褥,就是因为家里太穷,不然他也不会做这种事情。但对于外甥来说,张洛管是舅舅啊,所以怎么也没有想到舅舅会盗外甥媳妇的墓。

其实,因为物质太匮乏,盗死者的寿衣,并不鲜见,但舅舅盗外甥媳墓确是相当罕见的,所以直隶府也不知道该如何判决是好,因为没有先例啊,最后将案子上报刑部,最后惊动了皇帝。
初审,因为没有相关的条款可以对照,地方官府按照一般盗墓案件,依照“发掘他人坟冢,开棺见尸律”,判张洛管“绞监候”,此相当于现代的死缓。
但这一判罚有争议。

按道理,张洛管是被盗者冯氏的长辈,是舅舅,《大清律例·刑律》上有规定,“尊长发掘五服以内卑幼坟冢,开棺见尸者缌麻杖一百,徒三年”,也就是说,如果按此条来判,张洛管罪不应死,顶多被杖打100大板,流放3年。
但尊长指有血缘关系者,舅舅与外甥媳妇之间并无血缘,这种关系如何认定?刑部也搞不定,向礼部咨询这怎么认定。礼部回复,舅舅与外甥之妻不算有血缘关系,但是不是尊长,例无明文。

再三研究后认为,舅舅虽然与外甥媳之间没有血缘,但他们之间还是形成尊卑关系。最终改判张洛管“杖一百,徒三年”。
此案上奏朝廷,成为案例。以后凡出现“舅舅与外甥媳妇”这类涉尊卑关系案件,均安“张洛管案”处置。

(注,部分图源网络)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26:480002过去有一恶俗,一般“男四女三”,一度在福建那边最流行
古代的“生子不举”现象本文作者倪方六2019年6月3日,南京中院公开审理了“溺死脑瘫女童案”。被溺死女童9岁,2018年6月,她的爸爸与爷爷将她带到河边,爷爷往身上她的书包里放两块大砖,将她推进了河边……起因是怕拖累,担心以后养不起。弄死智障身残子女,古今都不鲜见,古代的情况甚至比现代更糟糕,很多地方还有“薅子”风俗。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19:290000毒龙:美国大型食草恐龙(长8米/距今1.3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的美国,曾生活过许多恐龙,目前已出土了148种,其中就包括今天要介绍的毒龙,它体长达8米,是一种大型食草恐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毒龙基本资料毒龙是一种北美洲的大型食草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各种蕨类和树叶,它体长8米,与杂肋龙、原栉龙差不多大,在目前已知的774种恐龙中排在第234位,生活在距今1.36亿年-1.3亿年前的晚侏罗世。毒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06:030000古时“秋后问斩”实在秋分后进行,为何是秋分?原来古人迷信这个
“秋后问斩”为何在秋分后进行?本文作者倪方六即将到来的秋分节气,在古代,不仅是国家祭月的节气,还是重要的国家司法日。俗话说“秋后问斩”,这里的“秋后”,就是指秋分以后,而不是立秋以后。古人为什么规定行刑要在秋分以后进行?此规定由来已久。《礼记·月令》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意思是,秋风来了,白露降临,这个时候朝廷就可以执行死刑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43: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