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38

古人税负痛苦指数不比现代人低,历朝都有减税,清朝一做法最难学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02:081

“轻税入官”,古代的政策性减税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减税,成为2019年中国国家财政主题。

在4月23日举行的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总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3411亿元。

小老板应该感到高兴!

税收是保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主要来源,合适的税负是心须的,但如果过重就不合理,不应该了。因此,减税与收税一样重要。

税,在古代中国比较复杂,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叫法和征收手段。如“役”、“赋”、“贡”、“助”、“彻”、“租”、“庸”、“调”、“捐”、“算缗”、“厘金”等都是税的范畴,苛捐杂税更多。但是,另一方面古代朝廷也有很多减税免税政策。

减税,是古今通行的惠民政策和做法。

(古代官员走基层)

减免税收,古人称为“薄税敛”,是古代统治者一贯主张的‘仁政”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古代是如何做到“薄税敛”的?

一般来说,在建国初期,新王朝都会实行“减税”,以利民生、恢复生产力。如隋朝,隋文帝杨坚便提倡轻徭薄赋,“轻税入官”,积极减税民间税务负担。

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前期减税的基础上,朝廷又将田租户调的应交额减降低,并减少了服役天数。接着,还废除了盐、酒的官卖制度,停征盐酒税。

(古代盐贩子,俗呼“盐背子”)

停征盐酒税和现代取消农业税一样,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现代也难做到的。从先秦起,盐税收入便成历朝历代财政的重要来源。盐是生活必需品,大家不可能不吃盐的。隋文帝废除盐税、酒税,惠及千家万户,大大减轻了老百姓负担,所以当时民间反应十分积极。

赵姓宋朝初期在减税方面,也可圈可点。

(《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街头)

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对百姓种桑、枣树,开辟荒田等,停征租税。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又诏令全国减免税收:“凡州县旷土,许民请佃为永业,蠲三岁租,三岁外,输三分之一”。同时,还废除工商业杂税。

明初在减税方面,同样做得很到位。

明初,朱元璋首先降低商业税,改税率为“三十税一”。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又明令,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都不再征税,这也侧面说明,以前是有“嫁妆税”的。

(嫁妆)

在减免税收方面,清政府也不错。

清初,朝廷曾把对新垦土地免征钱粮的年限,从原定3年放宽到6年,并曾一度放宽到10年。从顺治时起,蠲免田赋,便被当成进行“满清仁政”来实施。清圣祖玄烨当皇帝的康熙年间,全国有更多的地方实行田粮赋役蠲免。

玄烨在位60多年中,全国普免、各省轮流蠲免,以及区域性蠲免,重要的就有30多次。

清朝还实行过“天下无税”年——这个最难学,理论上可以做到,但事实上不可以。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朝廷将各省钱粮全行蠲免,这样的“天下无税”,在乾隆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都曾先后实行过;乾隆三十年、四十五年、六十年这三年曾免全国漕粮一次。

但是,古代中国老百姓所承担的税负并不轻松,“痛苦指数”并不比现代人低。

为此,古代朝廷还会出台临时性的减税,让老百姓高兴一下。

人头税和土地税,是古代最大种税,也是最主要的减免税种。一般在灾歉之年、皇帝巡幸之时、重农劝农、鼓励移民之际,朝廷都会给特定对象减免税收。

如在汉朝,减税是朝廷经常性使用的惠民、救荒手段。

汉昭帝刘弗陵当皇帝的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是个灾年。《汉书·昭帝纪》记载,当年秋八月,朝廷下诏:“往年灾害多,今年蚕麦伤,所赈贷种、食,勿收责,勿令民出抑田租。”

《汉书·文帝纪》记载,前公元177年,汉文帝刘恒从甘泉“幸太原”。刘恒在太原游玩了10多天。高兴之余,慷慨了起来——“复晋阳、中都民三岁租”。意思是,免了晋阳、中都两地老百姓3年税赋。

临时减免一直到清末都还在实行,并影响到现代政府的税收行为。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