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氏龙:北美大型恐龙(带有斧头状头冠/体长16米)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1:15:520阅
赖氏龙是一种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7600万年-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带有一个类似斧头状的头冠,突出的部分指向额前,体长可达9.4-16.5米,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出土自北美洲。
赖氏龙的外形特征

赖氏龙属于鸭嘴龙科恐龙中的有冠类,但是它的冠饰和冠龙不同,它是额顶和额前带有一块骨质的突起,看起来就像斧头,“刀锋”的部分指向前方,但是它并没有像冠龙那样整个头冠延伸到鼻部,所以赖氏龙的鼻子并不是隆起的,这也是它们在未成年时期就能明显区别的一大外貌特征。

赖氏龙和其他的鸭嘴龙科恐龙很像,都是使用四足行走,奔跑的时候可能会抬起前肢,只是用粗壮的后肢。它的尾巴处带有非常强健的骨化肌腱,使得尾巴能够时刻保持水平,不会轻易的下垂,并且它的前肢只有4根指头,缺少拇指,中间的三根为蹄状,并且连接在一起,这样能够更好的抓握东西,它的嘴巴也是鸭嘴状的扁平且修长。
赖氏龙的生活习性

赖氏龙的头冠作用有很多,因为它的鼻管会围绕在冠饰之中,而整个冠饰都是中空的,这使得科学家们推测头冠很可能是用来存放盐腺体、唤气、发出共鸣声或者是辨别身份、增加嗅觉等。赖氏龙和大部分的鸭嘴龙科恐龙一样,都在颌骨上长有数百颗牙齿,而在进行咀嚼的时候只用到其中的某一排,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牙齿磨损。
赖氏龙的化石发现

赖氏龙目前其实分为两个有效种,一个是在加拿大的埃布尔达省出土的赖氏赖氏龙,另一个则是墨西哥出土的窄尾赖氏龙,其中窄尾赖氏龙的体重比赖氏赖氏龙要更重,可达23吨,并且体长也达到了16.5米,其中窄尾赖氏龙的鳞片大多分布在尾巴上,都是六角形的,而赖氏赖氏龙的鳞片则是分布在躯干上,比如尾巴、颈部、身体等部位,都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马厂遗址
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的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1924年秋首次发现并清理了两座墓葬。50年代以来,青海省文物处考古队又作过调查。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或马厂期即由此得名。上述两墓中出土4件彩陶器:1件饰有4个大圆圈纹的小口广肩双耳瓮、2件有平行横线和竖条纹的双耳罐,以及1件画有内彩雷纹的陶碗。当时墓地已遭严重破坏。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1:10:590000只卖冷门书的考古书店如何活十年?听听书店女老板的艰辛创业史
人文考古书店成立于2012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三环内的一条街道上,装修传统,招牌是六个红色的大字。书店由两间没有打通的屋子组成,书架的间距很窄,高度几乎到天花板,满满当当却规整,另一边屋子更加逼仄。书架上挂了副对联,“欲知身外千古事,且读店中万种书”。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2:070000刘基向朱元璋主动提出告老还乡,起因并非朱元璋狠,而是他推算了
刘基与朱元璋关系的变化本文作者倪方六朱元璋能打对各路对,定鼎天下,开国功臣多多,其中最特别的一位,当于刘基。朱元璋成大业初期,身边的谋臣不少。如朱升,就是很优秀的一位谋士。朱元璋在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占南京城后,便采纳了朱升计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计谋在六百年后仍管用,1960年代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就是朱升思想翻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9:440000此皇帝创有别秦陵的帝陵模式,意欲反盗墓,最新考古发现可能错了
汉文帝霸陵的考证与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这位皇帝第一个提出了薄葬观,反对厚葬。据《史记》,他临死前这么说的:“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这位皇帝,就是创造中国封建社会第一盛世“文景之治”的刘恒,史称“汉文帝”。公元前157年6月,汉文帝在未央宫去世,享年46岁——23岁当皇帝,当皇帝23年,天意还是巧合?死后仅7天时间,汉文帝便速葬于霸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38:00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宋瓷的发端
古代瓷器于东汉晚期成熟后,以青瓷为主要的品类,到了唐代白瓷逐渐成熟,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之外,还有黑釉、三彩、绞胎、加彩及釉下彩绘等陶瓷各擅胜场。宋代陶瓷奠基于过去的基础继续发展,窑场遍布各地,品质和数量大幅成长,开创中国陶瓷的黄金时代,而其成就可以从胎土质地、釉料呈色、烧窑工法、造型品类及装饰技法五方面进行讨论。1.精选优良瓷土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0:26: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