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氏龙:北美大型恐龙(带有斧头状头冠/体长16米)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1:15:520阅
赖氏龙是一种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7600万年-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带有一个类似斧头状的头冠,突出的部分指向额前,体长可达9.4-16.5米,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出土自北美洲。
赖氏龙的外形特征

赖氏龙属于鸭嘴龙科恐龙中的有冠类,但是它的冠饰和冠龙不同,它是额顶和额前带有一块骨质的突起,看起来就像斧头,“刀锋”的部分指向前方,但是它并没有像冠龙那样整个头冠延伸到鼻部,所以赖氏龙的鼻子并不是隆起的,这也是它们在未成年时期就能明显区别的一大外貌特征。

赖氏龙和其他的鸭嘴龙科恐龙很像,都是使用四足行走,奔跑的时候可能会抬起前肢,只是用粗壮的后肢。它的尾巴处带有非常强健的骨化肌腱,使得尾巴能够时刻保持水平,不会轻易的下垂,并且它的前肢只有4根指头,缺少拇指,中间的三根为蹄状,并且连接在一起,这样能够更好的抓握东西,它的嘴巴也是鸭嘴状的扁平且修长。
赖氏龙的生活习性

赖氏龙的头冠作用有很多,因为它的鼻管会围绕在冠饰之中,而整个冠饰都是中空的,这使得科学家们推测头冠很可能是用来存放盐腺体、唤气、发出共鸣声或者是辨别身份、增加嗅觉等。赖氏龙和大部分的鸭嘴龙科恐龙一样,都在颌骨上长有数百颗牙齿,而在进行咀嚼的时候只用到其中的某一排,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牙齿磨损。
赖氏龙的化石发现

赖氏龙目前其实分为两个有效种,一个是在加拿大的埃布尔达省出土的赖氏赖氏龙,另一个则是墨西哥出土的窄尾赖氏龙,其中窄尾赖氏龙的体重比赖氏赖氏龙要更重,可达23吨,并且体长也达到了16.5米,其中窄尾赖氏龙的鳞片大多分布在尾巴上,都是六角形的,而赖氏赖氏龙的鳞片则是分布在躯干上,比如尾巴、颈部、身体等部位,都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过去把学子考中称为“鲤鱼跃龙门”,要举行“烧尾宴”,为何一定是鲤鱼?烧尾宴如何吃?
“鲤鱼跃龙门”与学子请吃本文作者倪方六眼下,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陆续发放,不少考生都收到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为了庆贺,摆酒席是不少了的。这种考中后宴请的风俗,自古有之,甚至比现代还流行,尤其以科举制度正式推广的唐朝最出名。(考生)这篇头条号,就来说此事情。唐代所有聚会宴请中,其实数“烧尾宴”最出名,现代有学子宴请时仍爱延用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31:370000都说冰激凌是意大利人发明的,日本人说了实话,证实元朝时意大利人获得了中国人制作冰激凌方法
冰酪,中国人的冰激凌本文作者倪方六眼下,正处盛夏,天天“高烤”。在如此时节,冷饮无疑问是最受欢迎的解渴饮品。在所有冷饮中,酸梅汤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既便宜,避暑功效又明显,不只在今天,在古代也大受欢迎。这篇“头条号”,就来聊聊中国人吃冷饮的历史,这方面的文章我以前写过。“冷饮”是现代流行的说法,古人多称为“凉饮”。到明清时,冷饮早已由隋唐以前的“白领饮品”,变成了民间老百姓的“街饮”。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53:270002无人认识的“破瓶”,一举拍卖出5.5亿元,网友:都是为了洗黑钱
我要新鲜事2023-08-03 20:09:100000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考古发掘与保护展示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14:540000专家发掘千年古墓,一老农说:不要挖我家祖坟专家说“不行”
在当今的考古工作中,对古墓的保护性发掘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对古墓的保护性发掘,有助于保护长眠于地下的文物,也有利于当今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中国考古界也发掘了众多的古墓,比如马王堆汉墓等,这些古墓的发掘填补了人们对历史的空缺。比如在马王堆汉墓的3号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五十二病方》,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最早的方剂,它填补了中国医学史的众多空白。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35:5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