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在鹤壁辛村,探索遥远的卫国历史
鹤壁位于太行山东南麓,地属山前平原,四季分明,气候环境条件适宜,自古就是人类集聚、繁衍的好土地。淇河是形成于亿万年前的河流,自太行山深处奔涌而出,流向并滋润了广袤的山前平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丰富的文化遗存。在其中下游仅七八十公里长的左右两岸,目前可以确认的就有新石器时代延续至汉代的文化遗存三十多处。这些文化遗产高度密集,时间序列完整,展现了这个区域文明早期发展的过程。
在淇河两岸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存当中,辛村遗址(原浚县辛村墓地)无疑最为璀璨夺目。它见证了周代受封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久的诸侯国—卫国的百年兴衰。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康叔封卫,至公元前660年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失国,卫国在此建都386年。这期间的卫国经济发达、军事强盛、文化繁荣,特别是诗歌和音乐当世盛行、影响深远。

其中,西周时期卫国遗存便是辛村遗址代表性遗存。卫国是西周初年康叔的封国。在各个受封的诸侯国中,卫国有受封时间早,受封疆域大的特点。整个西周时期,卫国都是相当强盛的,卫为“孟侯”,印“诸侯之长”,保持了长时间的方伯地位,显赫一时。卫康叔在周王室中担任要职,担负着辅助王室、稳定政局的重任,从而提高了卫国的声望和影响,使其地位较其他诸候国如鲁、齐等更为重要。

西周至春秋早期,卫国的疆域包括了河南省北部的新乡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以及山东的聊城市西部、菏泽市北部地域。都城在河淇之滨的辛村一带,后戎狄灭卫,数年之间,分别迁于曹(滑县道口镇东)、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野王(河南沁阳)。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采自淇水卫地一带的诗歌有近50篇之多,集中在“邶”、“鄘”、“卫”中的就有39首之多。后世流传的关于爱情、君子和家国情怀最初的美好想象许多来源于此。三千年前的吟咏传唱,穿过时光的长廊,润物细无声地浸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共同的文化记忆。

辛村原属河南浚县(现隶属于淇滨区金山街道办事处),东距平汉路浚县车站约六里。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大规模盗掘,流散出土大批重要青铜器,时中研院史语所派郭宝钧前往调查,并于1932年春开始,先后进行四次发掘,共发现墓葬及车马坑82座。墓葬分大型墓葬8座、中型墓6座、小型墓葬54座。郭宝钧先生根据地望、中大型墓葬规模,结合有“卫侯”铭文铜器,推测该墓地为西周时期卫国公族的墓地。辛村考古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郭先生等前辈的工作虽仅持续了两年,但却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西周考古历史上的“第一铲”。


辛村遗址内的卫侯公墓区,于1932-1933年发掘了6组8座带墓道的大墓,近年来考古调查与勘探,在确认原有已发掘卫侯墓基础上,又新增了3组带墓道的墓葬,其中两组均为2座,另外一组为1座,均为中字形。共计9组卫侯墓,可能代表着9代卫侯。辛村墓地的时代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春秋早期,共有16王(含州吁、黔牟),这意味着在辛村墓地,至少还有7代卫侯墓有待寻找。(墓葬规模等特征不同可分为大、中大、中、小四型,其中大型墓面积超过 30平方米,通常带有墓道,如辛村M1;中大型墓面积超过8平方米,中型墓面积大于4平方米、小于 8平方米,小型墓在4平方米以下,均无墓道)。

2016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鹤壁市文物工作队以配合基建的抢救性发掘为契机,重启对原来辛村墓地周边地区遗存展开发掘,特别是制骨作坊、铸铜作坊的发现,一改之前对其仅为单纯卫国贵族墓地的认知,深化为“以商周时期文化遗存为主体,集卫国王陵区、铸铜作坊区、制骨作坊区、居住区为一体的都邑级超大型聚落群,卫都所在地”。至于新阶段新时代辛村考古的新发现,小瓜改日将另文具体介绍。

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各类陶器)
陶器是以陶土为原料,加水制作造形,经火焙烧而成的器物,具有表面无釉、吸水性高、致密度较低之特徵。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是各地先民最主要的生活用具,由于就地取材之故,泥土成分与烧成条件不同,再加上相异的装饰技法,产生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及彩绘陶等不同的种类。1.红陶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4:29:230001旧石器考古 发现13万年前石头手斧
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0:43:220000历史上岳飞的画像 居然和岳云鹏相似(岳飞画像)
南宋时期留下的岳飞的画像居然和岳云鹏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去年过年期间,电影满江红的热播,大家都在好奇历史上真实的岳飞究竟什么样子的,幸运的是,如今可以看到岳飞的大致样貌,因为南宋时期有一个人将岳飞的样子画了下来,而这幅画也被国家宝物馆收藏保存至今。虽然古代的绘画技术不能和我们现代的照相机相比,但也可以看得出来岳飞的外貌大概是什么样子。南宋画像我要新鲜事2023-12-04 21:11:570000关羽之死气糊涂了两个人,一个是结拜老大刘备,另一个会是谁?
刘备与重庆奉节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文章来说说刘备——前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过他的葬地真伪问题。三国故事多,话题也多。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56:470000现在都流行火葬,那么几千年之后如何考古呢?历史会不会断代?
“入土为安”是我国的传统,无论是百姓还是帝王,人们都讲究“入土为安”。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人们都讲究“入土为安”,在古代时期,丧葬的方式有很多,最让人惊奇的就是安放在悬崖上的棺材。这种丧葬方式发生在古代,大部分人的一生是没有见到过的。现如今的人们给这种丧葬方式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悬棺葬。人死后装进棺材里,然后再把棺材悬挂在悬崖绝壁上。我估计现如今已经没有人们这样安葬了,毕竟太危险。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4:14: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