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阴雨天穿的一种鞋子是布做的,却能防水,怎么做到的?
油靴,古代的防雨鞋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说到古人阴雨天出行(见《越南妇女流行头上戴笠,中国侠士也爱这副装束,有什么讲究?》一文),除了头上戴的,身上披的,脚上也有穿的。
这种雨天脚穿之物,就是现代所说的“雨靴”,但古人通称“油靴”。

油靴在隋唐时已出现,宋元时开始流行。南宋灌圃耐得翁撰《都城纪事·诸行》一书中,便提到当年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街头有卖油靴的商铺:“都下市肆,名家驰誉者……彭家油靴、南瓦宣家台衣、张家圆子、候潮门顾四笛、大瓦子丘家筚篥之类。”
油靴也称“油膀靴”,这种靴子的穿法与现代的雨靴不一样,一般不直接穿在脚上,功能相当于鞋套。

古代油靴分有筒(靿)的和无筒的两种款式,其实就是鞋帮的高低差别。有筒称为“油靴”,无筒称“油鞋”。
油鞭一般多用木片做底,木底钉上钉子以防滑。靴面多用细绢制作,外涂上桐油或蜡,以防水——古人阴雨天穿的这种布鞋不湿脚,就是这原因。

桐油是桐树果实压榨、提炼制成的一种工业用植物油,用途广泛,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种极好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古代的油布、油纸都是涂桐油制成的。
古人为什么把雨天穿的鞋子称为“油靴”,也是因桐油涂抹。


南方雨多,古代南方人多称油靴为“雨靴”——与现代叫法相同。
雨靴也是军需。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月,大理路蒙古千户忽都、大理路总管信苴日、总把千户脱罗脱孩,奉命征南征,与缅国军队在一条河边相遇,最后元军抓到了很多俘虏。怎么处理?以物换俘。缅方只要用一顶帽子、或一双雨靴、一件氈衣,就能换回一个俘虏。此即《元史·外夷传三》中所记载的:“捕虏甚众,军中以一帽或一雨靴、一毡衣,易一生口。”
要注意的是,《元史》中刻成“一两靴”,“两”应是“雨”之误。
用一双雨靴就能交换一名俘虏,就说明缅国的雨靴质量上乘,为蒙军看好,也是在南方作战所需。

据明人刘若愚《酌中志》,明代宫里也请允许穿油靴,“或雨雪之日,油靴则不禁也。”从这个记载来看,古代油鞭似非高档之物,平日或穿之不雅,不然宫中也不会只有雨雪天才不禁穿。
明清时,还出现了专供小脚女性雨雪天出行用油靴,俗称“油壳篓”。
油壳篓分为夹层和棉两种,皆黑色。棉油壳篓能防雨水,还能御寒,为冬用油靴;夹层油壳篓则不同季节都可以穿用。

夹层油壳篓也叫“油鞋”,鞋底比一般夹鞋厚一倍,鞋帮用多层布铺衬,密缝细纳。做好以后,用桐油反复涂刷,使其坚硬,这样既防水,鞋又不容易变形。
油壳篓有两种穿法,一是“套穿”,穿鞋后再套进油壳篓;一是“骣穿”,穿袜子穿油壳篓,与穿毛窝子差不多。

油壳篓在1960年代的中国农村还流行,估计上了年纪的头条网友应该穿过或见过。
当年不少人家买不起,就自己动手做。为了让油鞋光滑好看,每涂上一次桐油,干后就用石头擦磨,让鞋面光滑,一般反复涂三四遍即可光亮照人,漂亮还耐穿。
鞋底再钉以盍头钉,下雨时穿上既不透水,还防滑。不只男的爱穿,女的也穿油鞋。一直到后来胶鞋出现,油壳篓才没有人做了。

古代中国人藏宝秘招令人叫绝,山西老财主妙法防不住败家子
原题:古代中国人藏宝秘笈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来,发现宝物的新闻不少,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引发了一股民间“淘宝热”——上个月,2名寻宝者宣布,他们在波兰东南部的山区中,找到了传说中的二战中德国纳粹的“黄金列车”,并得到了波兰官方的确认。1945年,纳粹的一列火车上装有几十个箱子,里面全部是黄金,据从此消失,成为传奇。图:神秘的地下剖隧道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59:340000盗墓贼闯进康熙墓取出稀世九龙杯 上交故宫后为何消失了
历史上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它们不仅具有可观价值,还代表着人类文化的传承。一些不法之徒却无视这些文物的价值,盗墓掘坟成为他们获取财富的手段。在所有的墓地中,帝王陵寝大概是所有盗墓贼的首选或者说终极梦想吧,它们通常蕴藏着无数珍宝。清代的帝王墓地就曾多次被盗掘,而其中一件稀世珍宝——“九龙杯”,就被土匪田老七盗取。这件珍宝却消失于故宫后,至今下落不明。我要新鲜事2023-07-23 18:09:280000山西一所村学校内发生盗墓案,10年后事发,原来是村干部领人干的
山西一所村学校内发生的盗墓案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都是很隐蔽的事情,如果不是意外,外界并不会知道。10年前山西新绛县一所村学校内的古墓被人盗了,10年后才真相大白,原来是村干部领人干的。这起盗墓的曝光有点意外,是在一起文物倒卖案中《详见“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墓中盗出一件青铜器,青岛买家听说后打飞的赶去看货,1360万入手》一文)交代出来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41:510000陈寅恪史学个性的再探讨
内容摘要:陈寅恪治学,素以坚守“学术独立”的个性为人们所钦佩,然其中饱含的忧世淑世精神及理性处置求实与“取鉴”关系的守则,同样值得关注。观其历史研究的种种实践和中年以后一再倡导的“新宋学”,除了旨在从方法上建构一种考据与义理兼修的现代学术理想境界外,实际也与此种关注世运,希冀民族文化复兴和国家富强的情结深切相关。探讨和进一步厘清这些问题,显然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陈寅恪史学的个性及其时代特征。0000孙殿英干兄弟盗宝,派工兵连挖8天,挖出物现成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马鸿逵“盗宝记”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民国盗墓史上,最著名的一起盗墓事件,当是军阀殿英挖清东陵盗宝一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较少被人关注的是,孙殿英的干兄弟也曾干过盗宝的勾当。孙殿英这位干兄弟是谁?马鸿逵。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05: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