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阴雨天穿的一种鞋子是布做的,却能防水,怎么做到的?
油靴,古代的防雨鞋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说到古人阴雨天出行(见《越南妇女流行头上戴笠,中国侠士也爱这副装束,有什么讲究?》一文),除了头上戴的,身上披的,脚上也有穿的。
这种雨天脚穿之物,就是现代所说的“雨靴”,但古人通称“油靴”。

油靴在隋唐时已出现,宋元时开始流行。南宋灌圃耐得翁撰《都城纪事·诸行》一书中,便提到当年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街头有卖油靴的商铺:“都下市肆,名家驰誉者……彭家油靴、南瓦宣家台衣、张家圆子、候潮门顾四笛、大瓦子丘家筚篥之类。”
油靴也称“油膀靴”,这种靴子的穿法与现代的雨靴不一样,一般不直接穿在脚上,功能相当于鞋套。

古代油靴分有筒(靿)的和无筒的两种款式,其实就是鞋帮的高低差别。有筒称为“油靴”,无筒称“油鞋”。
油鞭一般多用木片做底,木底钉上钉子以防滑。靴面多用细绢制作,外涂上桐油或蜡,以防水——古人阴雨天穿的这种布鞋不湿脚,就是这原因。

桐油是桐树果实压榨、提炼制成的一种工业用植物油,用途广泛,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种极好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古代的油布、油纸都是涂桐油制成的。
古人为什么把雨天穿的鞋子称为“油靴”,也是因桐油涂抹。


南方雨多,古代南方人多称油靴为“雨靴”——与现代叫法相同。
雨靴也是军需。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月,大理路蒙古千户忽都、大理路总管信苴日、总把千户脱罗脱孩,奉命征南征,与缅国军队在一条河边相遇,最后元军抓到了很多俘虏。怎么处理?以物换俘。缅方只要用一顶帽子、或一双雨靴、一件氈衣,就能换回一个俘虏。此即《元史·外夷传三》中所记载的:“捕虏甚众,军中以一帽或一雨靴、一毡衣,易一生口。”
要注意的是,《元史》中刻成“一两靴”,“两”应是“雨”之误。
用一双雨靴就能交换一名俘虏,就说明缅国的雨靴质量上乘,为蒙军看好,也是在南方作战所需。

据明人刘若愚《酌中志》,明代宫里也请允许穿油靴,“或雨雪之日,油靴则不禁也。”从这个记载来看,古代油鞭似非高档之物,平日或穿之不雅,不然宫中也不会只有雨雪天才不禁穿。
明清时,还出现了专供小脚女性雨雪天出行用油靴,俗称“油壳篓”。
油壳篓分为夹层和棉两种,皆黑色。棉油壳篓能防雨水,还能御寒,为冬用油靴;夹层油壳篓则不同季节都可以穿用。

夹层油壳篓也叫“油鞋”,鞋底比一般夹鞋厚一倍,鞋帮用多层布铺衬,密缝细纳。做好以后,用桐油反复涂刷,使其坚硬,这样既防水,鞋又不容易变形。
油壳篓有两种穿法,一是“套穿”,穿鞋后再套进油壳篓;一是“骣穿”,穿袜子穿油壳篓,与穿毛窝子差不多。

油壳篓在1960年代的中国农村还流行,估计上了年纪的头条网友应该穿过或见过。
当年不少人家买不起,就自己动手做。为了让油鞋光滑好看,每涂上一次桐油,干后就用石头擦磨,让鞋面光滑,一般反复涂三四遍即可光亮照人,漂亮还耐穿。
鞋底再钉以盍头钉,下雨时穿上既不透水,还防滑。不只男的爱穿,女的也穿油鞋。一直到后来胶鞋出现,油壳篓才没有人做了。

义县龙:辽宁出土最小的食草恐龙(长0.4米/1.25亿年前)
在中国,辽宁是出土恐龙最多的地方,不仅如此,这里也是出土鸟类小型恐龙最多的地方,比如今天要介绍的义县龙,它长的跟现代鸟相似,有翅膀,体型小,仅0.4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恐龙之一,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义县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49:450000似鸵龙:北美洲小型食草恐龙(4.3米/类似鸵鸟的恐龙)
在目前已发现的700多种恐龙中,科学家发现里面有些恐龙的长相与现在很多动物相似,比如似鳄龙,它的嘴巴真的跟现在的鳄鱼长的一样,还有就是似鸵龙,它是一种类似鸵鸟的长腿恐龙,一起去认识一下吧!似鸵龙基本资料体型:似鸵龙是一种北美洲加拿大亚伯达省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4.3米,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410位,生活在距今76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6:26:530001芈加编钟与曾侯舆编钟的南公,所记录西周初年的夏商周历史真相
周公是中国历史中最杰出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中国“元圣”,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儒学的先驱,为每一个中国人所熟知。在西周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同样有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公”,比肩周公却并不为人们所认知。我要新鲜事2023-10-02 18:11:050000此臣在世之时,李世民敬他入父,过世之后,李世民却怒砸他的墓碑
对于这个问题,有多种的说法而其中比较有说服力的,有三种:魏徵在临死之前向唐太宗推荐两个贤能之士,希望自己身故之后唐太宗能够好好重用这两个人才,唐太宗听信了魏徵,重用了杜正伦和侯君集这两人,魏徵当时是怎么夸口的,对唐太宗说这两个当世之才就是担任丞相都绰绰有余。然而此二人在得到唐太宗重用之后,相继获罪,侯君集甚至还有谋反的嫌疑。唐太宗因为魏徵的举荐不当,为此事相当的恼火!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22:380000河南考古的新发现 不光有衣架还有熨斗(古代熨斗)
河南发现的宋代古墓发现了精美的壁画以及生活用品比如,剪刀,衣架以及古代熨斗。河南作为我国最正统的中原地区,自然而然有着很多的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一直以来考古专家都十分喜欢在河南寻找遗迹与文物,在前段时间河南的考古工作又有了最新的进展,找到了一个宋代的家族墓群,在宋代墓当中发现了十分精美的壁画,这也给我国的考古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考古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06-29 19:40: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