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现中国最古老“信封”,写的到底是什么,至今没人解读出来
中国最古老的“信封”
文/吴甜甜、倪方六

佉卢文木牍
名称:佉卢文木牍
时代:汉晋(公元206年-420年)
出土地:1991年出土于民丰县尼雅遗址
收藏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文物价值:有“中国最古老的信封”之称

(精绝国遗址)
现在“一带一路”热了,古老的“丝绸之路”被频繁提起。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在这条路上、新疆境内发现的佉卢文文物。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位于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接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国王属下有将军、都尉、驿长等。史书记载显示西汉时存在精绝国这个小国,距离长安有 8820里,但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地。
但是,公元3世纪以后,精绝国突然消失了。

(精绝国城市遗址)
为了揭开这千古之谜,前些年中日两国考古学家不止一次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了对尼雅遗址的大规模科学考察。一些写有佉卢文的木简函牍被发现,其中有中国最古老的信封。
不同于常见的信封,这只最古老信封是用木做的,并且由上下两块胡杨木加工制作而成,分为两个部分,上页为盖,下页为函。在函的凹槽部位写内容,函盖置于函盒凹槽内部,在其上方有三道槽沟,包括一个长方形的凹槽,主要用于捆绑绳索和封泥的,用以褐色细毛绳捆扎,再把泥放进泥封坑正面泥封上印有两方方形和三角形的花押。不过,该木牍当时出土的时候,它捆绑用的绳索还有凹槽的封泥都已经脱落不见了。
从书写的字型字型和内容来分析,这封“信”应是精绝居民苏耆耶契约文书。

(最古老信封合上和打开使用方式)
这种类似于现在中国信函的木牍,一般情况下,函盖书写的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寄件人的信息,下页则书写信的内容。至于书信的内容,可能是买卖,也可能是租赁契约。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认不识这佉卢文,木牍到底写的是什么,至今仍未解读出来。
佉卢文文书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最多,约700余件,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法律等。佉卢文书的质地也多种多样,现总共发现有一千多件,不仅记载于木牍、木简上,而且在丝绸、钱币、羊皮、石头上均有发现,最常见的是木牍和木简。
(佉

(佉卢文文物)
这些文书主要是在古鄯善国境内发现的。而汉、佉二体钱大多出自古于阗国,都是铜币,有大钱和小钱之分,据研究,使用年代应在东汉时期。新疆发现的佉卢文主要是记录犍陀罗语和于阗语,自右至左写,因时代和发现地点不同,佉卢文字母的数量也不等,其形体也有变化。按佉卢文发现的地区可将其分为古于阗国文书、古鄯善国文书、古龟兹国文书和其他文书。
佉卢文是起源于古代印度半岛上一个叫“犍陀罗”的国家,后来流行于中亚广大地区的一种文字,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语文和佛教语文。在东汉末年,伴随着贵霜王朝的日趋瓦解,贵霜难民迁入塔里木盆地,佉卢文又在古西域的几个国家流行了起来,开始在于阗、鄯善等地传播。

(佉卢文文物)
据公开资料,大概以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到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
但有意思的现象是,贵霜帝国解体了,佉卢文在产生它的当地也衰落了,但突然又在当时西域流行了起来,并成为几个小国的“国语”。再后来,到5世纪左右佉卢文又成为一种死文字——那些使用佉卢文、包括精绝国在内的西域小国,突然消失了。

(斯坦因西域探险与民工合影)
而到20年代初年,佉卢文才在西域被惊奇地发现。
《斯坦因中国探险手记》一书中是这样说的:1901年的一天,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尼雅遗址,斯坦因惊奇地发现了佉卢文。当时斯坦因走进尼雅遗址后,没有费多大力气,就看到了那些零星散落在沙漠里的佉卢文木牍,有80多件木牍,其数量几乎是当时世界上古文字研究者见过所有佉卢文加起来的总和。

(斯坦因敦煌盗经,正在藏宝洞挑选文物)
唐际根:甲骨文是公元前15世纪前后被批量造出来的
众所周知,殷墟是出土甲骨文的地方。根据目前出土的甲骨,可以得知甲骨文大致记录了以下内容:1.事件/行为:1)祭祀(对象、行为)、战争、田猎;2)生产(省田、逆吕);3)生活(分娩、大食、小食、翻车);4)占卜、祝祷。2.方国:例如蜀、雀、沚等。3.天象:例如风、雨、雷、电等。4.旬夕(纪时):例如甲午、己丑等。5.人物:例如国王、臣宰、贞人、众、妇好、子画等。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1:48:160002鹦鹉嘴龙:中国小型恐龙(长2米/嘴巴类似鹦鹉喙)
鹦鹉嘴龙是一种角龙亚目下的鹦鹉嘴龙科恐龙,诞生于1.3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达2米左右,体重仅80公斤,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它主要就是以鹦鹉喙状嘴巴而得名,属于非常早期的角龙类,所以基本上没有生长角或者尖刺,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省的义县组发现的。鹦鹉嘴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44:360000小盾龙:北美洲小型食草恐龙(长1.2米/距今1.95亿年前)
说到恐龙,食草恐龙总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各种影视剧中也喜欢刻画食肉恐龙,比如恐龙之王霸王龙、水中最强的恐龙沧龙等。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小编今天带大家认识一种小型食草恐龙——小盾龙。小盾龙基本资料体型:小盾龙是一种北美洲的小型食草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各种蕨类和树叶,它体长1.2,在目前已知的774种恐龙中排在第628位,生活在距今2亿年-1.95亿年前的早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9:24:270000新发现 | 陕西西安张旺渠宋金遗址——发现沣河变迁和地震砂土液化迹象丁岩
张旺渠宋金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办张旺渠村北侧,距离西侧的沣河约700米。遗址南北长约190米,东西宽约180米,总面积约3.4万平方米,现归属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位置示意图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6:22:370000新发现 | 宁夏周家嘴头遗址发现仰韶时期制陶业特征显著聚落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34: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