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妇女流行头上戴笠,中国侠士也爱这副装束,有什么讲究?
笠,使用最广的雨帽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
这是宋代元祐年间文人孔矩《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词中的一句,倒颇适合2019年的初春江南。自春节以后,几乎都是阴天,冷雨连连,出行的心情都打折了。

雨天,怎么出行?现在人们都喜欢打伞,在过去是贵族的作派,靠劳动谋生养家的人,可没有打伞的,手里拿着伞还怎么干活?所以,除了着蓑衣外,最流行最常见的是戴雨帽。
古人使用的雨帽中,最普遍的是“笠”,笠与蓑衣是过去人雨天出行的最佳组合。《聊斋志异》的作者、清人蒲松龄在其《日用俗字·庄农章》即称:“蒲笠蓑衣防备雨。”

“笠”又称“笠帽”,形状有方圆之分。材料与制作蓑衣差不多,用草编织的叫“草笠,用蒲葵编的叫“蒲笠”,另外还有“竹笠”、“棕笠”、“藤笠”、“毡笠”等,都因制作材料的不同而得名。
笠并不仅为雨天所用,它是晴雨两用帽,遮阳用叫“凉笠”,蔽雨则称“雨笠”。这在多雨的热带国家越南那边,笠特别流行,所以一提越南人,就会浮现出戴笠的形象。

我几年前与叶兆言、雷颐、李银河等一起去越南时,看到大街上挑担兜售、骑车贩卖的女贩子,头必戴笠,有的靓女也手持竹笠,大家还议论了这现象。
在越南,日常身边带笠不麻烦,而不带才真的麻烦,因为雨说来就来,而雨停太阳马上照射下来,很晒人的,笠的作用很大。

中国人戴笠,其年代与穿蓑衣一样久远。
《诗经》中多处提到先秦人穿蓑戴笠的情况——
《良耜》诗:“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这是农人头戴草笠干活的情景,手持锄头在翻土除草。
《无羊》诗:“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这是牧人的装束,身上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有时背上还要背着干粮。

草笠在今天是最不值钱之物,但在早期不同,草笠被称为“黄冠”,老百姓只能扎巾,而不能戴笠。到后来有变,如明代一度正好相反,有点身份的人是不准戴笠的,只能扎巾。此即《明史·舆服志三》所说的:“今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
明朝为何出此规定?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部》“败天公”条道出了真相:“笠,乃贱者御雨之具。”言下之意,笠是穷人戴的。

确实,戴笠是古代农人、渔夫、樵翁这类下层劳动人民的形象。但在古代,还有一个人群特别喜欢披蓑戴笠,那就是江湖侠客、隐士一族。在已故意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笔下,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形象——披蓑戴笠,仗剑走天涯。
唐人陈陶有首诗,叫《避世翁》,诗中避世的隐士就少不了蓑笠——

海上一蓑笠,终年垂钓丝。
沧洲有深意,冠盖何由知。
直钩不营鱼,蜗室无妻儿。
渴饮寒泉水,饥餐紫朮芝……
在唐代,不少文人雅士也喜欢戴笠,视之为超尘脱俗的“雅服”。唐人皮日休有首诗《添鱼具诗·蓑衣》,将着蓑衣之形象写得清新脱俗——

一领蓑正新,著来沙坞中。
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
襟色裛艓霭,袖香褵褷风。
前头不施衮,何以为三公?
蓑衣、斗笠很接地气,朴素归真。逐渐地成了古代的“隐士服”,于是一袭蓑衣一斗笠,成了侠客、隐士的必备,意思是从此归隐江湖,辞绝尘嚣。

除了笠,唐朝时还出现了新式雨帽——“油帽”。
这种帽子加面纱后也称“苏幕遮”、“飒磨遮”,系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其原本是回鹘妇女戴的蔽日遮雨帽。自传入中原后,男人也戴起了油帽。

从新石器到国家时代长江中游礼器所见“四方”观念刍议
[编者按】《从新石器到国家时代长江中游礼器所见“四方”观念刍议》一文作者为赵柏熹、郭静云,刊载于《人文论丛》2019年第2辑128-141页。若有出入,请以期刊为准。转载或引用,务请说明出处。摘要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37:410001造墓时设反盗层活杀盗墓人,盗墓更有一套,墓室发现一批盗墓工具
中山怀王刘修墓的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提到金缕玉衣,不少网友可能就会想起河北满城汉墓,墓主中山靖王刘胜夫妻都穿着这种殓服。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是中国考古首次发现,而且十分完好,所以引起轰动。刘胜的金缕玉衣是1968年出土的,不可多得。谁想5年以后,刘胜的后代、中山怀王刘修墓被考古发掘,又出土了一件金缕玉衣,质地比刘胜的还好,是当时皇帝赐的,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刘修墓发掘于1973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51:100000武则天墓地在哪里:武则天墓地位于咸阳市(葬于乾陵)
武则天的墓地被称为乾陵,该墓地位于西安地区。在墓地中埋葬了两位皇帝,一位是唐高宗,另一位就是武则天。据传闻称,武则天在墓中的状态十分雍容华贵。其身上穿着120套入殓的衣服,同时口中还含着一块十分宝贵的玉。在其身下有着十分珍贵的床褥,棺椁中还有许多书籍和字画。不仅包括武则天自己所写的书,还包括《兰亭序》的书法原本。一、武则天墓地位于咸阳市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17:410002甲骨文没有记载三皇五帝 为何周朝却知道 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三皇五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统治者。然而,甲骨文,作为商代的文字记载,并没有直接提到这些上古帝王的存在。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周朝以及后来的历史记录中有关三皇五帝的记载,而甲骨文中却没有,最近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重要线索。一、甲骨文的性质我要新鲜事2023-09-26 20:29:050000肿头龙:北美中型恐龙(长5米/头顶长23厘米厚骨板)
肿头龙是一种鸟臀亚目下的厚头龙科恐龙,诞生于6000万年前-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体长普遍可达4.5米,最大的可以达到5米左右,属于中型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长有厚达23厘米的骨板,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发现的。肿头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0:36: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