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妇女流行头上戴笠,中国侠士也爱这副装束,有什么讲究?
笠,使用最广的雨帽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
这是宋代元祐年间文人孔矩《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词中的一句,倒颇适合2019年的初春江南。自春节以后,几乎都是阴天,冷雨连连,出行的心情都打折了。

雨天,怎么出行?现在人们都喜欢打伞,在过去是贵族的作派,靠劳动谋生养家的人,可没有打伞的,手里拿着伞还怎么干活?所以,除了着蓑衣外,最流行最常见的是戴雨帽。
古人使用的雨帽中,最普遍的是“笠”,笠与蓑衣是过去人雨天出行的最佳组合。《聊斋志异》的作者、清人蒲松龄在其《日用俗字·庄农章》即称:“蒲笠蓑衣防备雨。”

“笠”又称“笠帽”,形状有方圆之分。材料与制作蓑衣差不多,用草编织的叫“草笠,用蒲葵编的叫“蒲笠”,另外还有“竹笠”、“棕笠”、“藤笠”、“毡笠”等,都因制作材料的不同而得名。
笠并不仅为雨天所用,它是晴雨两用帽,遮阳用叫“凉笠”,蔽雨则称“雨笠”。这在多雨的热带国家越南那边,笠特别流行,所以一提越南人,就会浮现出戴笠的形象。

我几年前与叶兆言、雷颐、李银河等一起去越南时,看到大街上挑担兜售、骑车贩卖的女贩子,头必戴笠,有的靓女也手持竹笠,大家还议论了这现象。
在越南,日常身边带笠不麻烦,而不带才真的麻烦,因为雨说来就来,而雨停太阳马上照射下来,很晒人的,笠的作用很大。

中国人戴笠,其年代与穿蓑衣一样久远。
《诗经》中多处提到先秦人穿蓑戴笠的情况——
《良耜》诗:“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这是农人头戴草笠干活的情景,手持锄头在翻土除草。
《无羊》诗:“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这是牧人的装束,身上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有时背上还要背着干粮。

草笠在今天是最不值钱之物,但在早期不同,草笠被称为“黄冠”,老百姓只能扎巾,而不能戴笠。到后来有变,如明代一度正好相反,有点身份的人是不准戴笠的,只能扎巾。此即《明史·舆服志三》所说的:“今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
明朝为何出此规定?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部》“败天公”条道出了真相:“笠,乃贱者御雨之具。”言下之意,笠是穷人戴的。

确实,戴笠是古代农人、渔夫、樵翁这类下层劳动人民的形象。但在古代,还有一个人群特别喜欢披蓑戴笠,那就是江湖侠客、隐士一族。在已故意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笔下,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形象——披蓑戴笠,仗剑走天涯。
唐人陈陶有首诗,叫《避世翁》,诗中避世的隐士就少不了蓑笠——

海上一蓑笠,终年垂钓丝。
沧洲有深意,冠盖何由知。
直钩不营鱼,蜗室无妻儿。
渴饮寒泉水,饥餐紫朮芝……
在唐代,不少文人雅士也喜欢戴笠,视之为超尘脱俗的“雅服”。唐人皮日休有首诗《添鱼具诗·蓑衣》,将着蓑衣之形象写得清新脱俗——

一领蓑正新,著来沙坞中。
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
襟色裛艓霭,袖香褵褷风。
前头不施衮,何以为三公?
蓑衣、斗笠很接地气,朴素归真。逐渐地成了古代的“隐士服”,于是一袭蓑衣一斗笠,成了侠客、隐士的必备,意思是从此归隐江湖,辞绝尘嚣。

除了笠,唐朝时还出现了新式雨帽——“油帽”。
这种帽子加面纱后也称“苏幕遮”、“飒磨遮”,系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其原本是回鹘妇女戴的蔽日遮雨帽。自传入中原后,男人也戴起了油帽。

中国哪个朝代猪肉最便宜?此朝代便宜到没人吃,一头猪才值1000文
中国古人养猪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来,“天蓬元帅”成了新闻主角。各地猪肉大涨,一般猪肉都在20元一斤上下。中国人对猪肉情有独钟。我在撰写《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个人独家专栏时,曾就中国人吃猪现象进行了粗略的研究。中国人流行养猪、吃猪肉,大约是从公元前2200前左右开始的,一直流行到现在。早在西汉时,普通百姓已是“食肉者”,猪肉成为民间最主要消费肉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5:250002广州发现秦朝造船遗址,考古发现令人不解:秦朝能造60吨大船?
1975年,在广州市区中山四路一带,考古专家挖出一座秦代造船遗址,大约建造于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然而,对于这一座秦朝造船厂,一些学者认为秦朝大约制造载重25吨~30吨的平底木船,但另外一些学者评价却令人不解。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2:30:18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长台关楚墓
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墓葬。位于河南省信阳市长台关西北4公里处。1957一195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发掘了2座大型木椁墓,出土很多完好的漆木器和带架编钟等重要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27:280000人贩子在历朝都是严打对象,唐朝有一条针对贩卖儿童的惩罚办法,今天可以学一学,看谁还敢!
古代如何解救被买卖人口?本文作者倪方六(被骗儿童,图源网络)人贩子很可恨的,CCTV“等着我”节目中,每期都要提到现代人贩子。古代人贩子如何?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过古代人贩子贩卖人口的事,这篇主要来说说古代政府对人贩子的惩罚和被贩卖人口的解救。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00:000000徐长青:全新理念下的海昏侯国考古
海昏侯刘贺墓园(原称“墎墩汉墓”)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至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此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考古发掘。国家文物局派遣考古与文物保护专家组现场指导,广泛接纳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利用当今最新科技手段,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取得重大成果。专家们认为,海昏侯刘贺墓园的考古是当今考古与文物保护结合的成功范例。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6:4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