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中国古人的“礼”原来也是一种感恩
敬畏、感恩、欣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和教养,而感恩的前提是敬畏。于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崇本(天地者生之本无,物之本;先祖者,类之本,人之本),互敬,自重,终于形成。——张辛《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大智慧与大教养》
礼本来是一种事神行为。《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的古字由两部分构成:上边是“玉”,下边是“鼓”。玉是礼器,鼓是乐器。“礼”字本身就包含着礼和乐两个层次。于是古人造字时就把“行礼以玉以鼓” 这一重要文化现象永久地记录下来了。
康德说:“神是人类社会的起点。”但中国的神与西方的神不同,西方的神是彼岸世界的主宰,是唯一的、至上的。中国的神则是现实的、亲近的,因此是多元的,是把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神化的结果。其首先神化的是上天,其次是祖先。于是中国的神主要有两大系统,即天道自然神和人道祖先神。
中华民族原有的传统信仰体系就是天地君亲师,五位一体,两大系统。荀子等先贤告诉我们,天地者,生之本,物之本;先祖者,类之本,人之本。上天创造生命,化育万物生灵;祖先创造人类,给予我们个体生命。因此要回馈,要报答,报答上天、祖先之大德。如何回馈报答,空口无凭,于是礼的行为就发生了。
《礼记》提出礼“报本反始”,所谓礼就是回馈和答谢上天和祖先的行为,即如何送礼?人类的经验无非是四个字“投其所好”。于是,我们先人历史性地选择了将玉作为向上天贡献的礼品,作为沟通天人的主要媒介;选择了牺牲、黍稷、酒醴等作为向祖先贡献的礼品,并选择青铜器作为盛装这些特定礼品的特定盛具;选择了钟、鼓之类作为向上天、祖先行礼时用以振奋情感、激扬情绪的特定乐器;选择了钺、戈、矛、戟之属作为祭祀上天、祖先时维护秩序、营造气氛、以隆其盛的仪仗器;选择了车马器,选择了丝帛礼服,等等。于是成就了一个灿然的礼器制度体系。因此我一再强调,礼器是中国古代文物主要的、核心的和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构成。
那本来是向上天、祖先送礼的行为,为何转化演变为外在准则?对神灵必须虔诚、恭敬,送礼不能一哄而上、混乱而为,必须围绕一个“序”字进行,必须要有秩序、次序,要合程序。礼的指标,礼的基本精神就是序。如何实现秩序,就需要排队,而排队的前提是分别。只有把男女、大小、上下、贵贱,把社会地位的高低,血缘关系的远近,把公、侯、伯、子、男分别清楚,才能排好队,排好了队,就实现了秩序。有秩序才能实现和谐,“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功能就是实现和谐。荀子说:“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 就是孔子所说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的真正意义所在。
《礼记》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二程说:“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只此两字,含蓄多少义理。”礼的基本精神是序,乐的基本精神是和。秩序与和谐是天体宇宙运行的大准则。
我们先人为什么选择了玉作为沟通天人的媒介,中华民族为什么成为世界上唯一尚玉的民族?这主要取决于玉的五大优良物理品性:其一,精。玉是得山川之精,天地化育的精华。其二,理。先人认为玉具有理性。理者,条理、纹理、肌理。肌理是事物内在的和共性的构成。孔子说,美玉 “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一则理胜,一则孚胜”。《初学记》引《逸论语》玉的外在和内在相得益彰。而肌理就是线条,中国艺术选择线条作为其形象组织,作为其抒发情感因素的主要表现手段的原因正在这里。
其三,《说文》:“玉,石之美有五德者。” 选择玉实际上是人类最古老的石崇拜观念的一种理性升华。其四,尚其温与柔。软玉中尤以和田玉最好,玉器温而柔的特征象征中华民族农业文明温柔敦厚的性格。其五,永恒。追求永恒是人类的共同心理。
给祖先送礼当然要送吃喝饮食之类的。吃的,我们的先人选择了牺牲、肉食,其营养丰富,味道好,动物蛋白给人类生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所以《黄帝内经》说:“五畜为益。”但中华民族不是以肉为主食的民族,而是以黄粱、黍稷、谷物种子为主食的民族,所以《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
喝的,先人选择了酒醴。原因就在于酒有一种特殊功能,它可以使人达到一种特殊状态:浑沌。而浑沌状态与祖先的死亡状态最为接近。人们只有达到如是浑沌状态,才可以拉近和祖先的距离,才能有效地和祖先沟通,这就是所谓酒文化的本来意义。
而如何把诸如此类送上去?对神灵必须虔诚恭敬,于是我们先人选择了青铜器作为盛装向祖先贡献礼品的特定盛具。盛装牺牲的,我们称之为牺牲之盛,以鼎为首,包括鬲、甗、豆、俎等;盛装主食的称为黍稷之盛,以簋为首,包括簠、盨、敦等;盛装酒醴的称为酒醴之盛,有尊和彝两种,即礼书所谓“六尊六彝”之属。
而中国古代的酒分三种 :鬯、醴、酒。所谓“鬯”,古人解释是一种用黑小米酿制,用郁金香之类熏过的香酒,不能饮用,是用于“祼”(音同贯)礼,即迎接祖先降临之礼。祼者,灌也。祖先入土为安,行祼礼就是用彝,即爵盛鬯而祼地,以其香味招引祖先魂灵到来。
祖先降临则献“醴”,是由其孙子扮作“尸”,代表祖先来接受礼献。既为孙子,必不胜酒力,所以只能喝醪糟、果酒、露酒之类,这就是所谓“醴”。醴量很少,以牺尊盛装,因此酒器无论尊、彝均以小为贵。
为什么由孙子作“尸” 而不是儿子?就是因为孙子尚处于懵懂无知的浑沌状态。酒才是大人、儿子喝的。盛装酒的是大尊,即壶、卣、觯、瓿之类。罍最大,不属 “六尊” 范围,不得进宗庙。
当然典礼,无论对天道自然神还是人道祖先神,必须事先洁身沐浴,以示诚敬。于是就需要另一类青铜器,即盥沃之盛,就是盘、匜、盂、鑑之属。
为什么选择青铜器作为祭祀祖先的主要礼器?其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青铜器作为新兴的、集当时人类最高智慧而为之的高端产品,必为当时统治阶层所珍视;第二,青铜器和陶器一样,是人类采取制造手段生产出来的,因此可以随意赋形,并经久耐用,可以“子子孙孙永宝用”,满足人们追求永恒的心理;第三,取决于青铜器本身的基本性质和社会功能,这就是礼书告诉我们的“示和”与“见情”。总而言之,还是在于“礼”,在于礼的特质及其规定性。
本文节选自《美成在久》第44期《论道说礼:中国古代文物的基本精神与核心构成》一文,作者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辛
“洛阳铲”出现前已有一种类似盗墓利器,只是盗墓者秘不外传
“洛阳铲”发明前还有一种盗墓利器本文作者倪方六图:洛阳发现的一处北宋砖雕壁画墓(从墓顶缺口看墓室)实际上,对没有洛阳铲的古代盗墓者来说,盗墓并不是难事,因为不需要太多的地下探测,那时也没有平坟的说法,荒野田头到处高坟大冢,挖就是了。但对想挖秦汉及春秋大墓、寻找青铜宝物的专业盗墓者来说,“挖坟头”他们没有兴趣,一定要寻找真正的随葬品丰厚的“肥墓”,那样挖起来才带劲。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20:180003最神秘的秦始皇墓 有没有被盗过(秦始皇墓)
秦始皇的墓穴可能没有被盗过。关于秦始皇陵被盗一事历代史书中有不少记载,其中有具体时间背景记载的了就七次,最早一次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不过刘邦建立西汉后,就设置了专门的守墓人将秦始皇陵保护起来了,之后历朝历代的帝王也都对秦始皇陵进行了保护。一、始皇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8-08 18:34:3900022020十佳图书编辑说 | 从《铜陵师姑墩》谈考古报告的编写
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将10种十佳图书、10种优秀图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们以高质量的内容和形式,反映出我国文化遗产学术研究的杰出成果,展示着欣欣向荣的文博行业风采,也启示着文化遗产图书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向这些入选图书的图书编辑约稿,从编辑的角度,还原出图书的策划、编辑和制作过程,以飨读者。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22:440000非佛系皇帝,为佛经作序传千古岂止是书法,甚至还有韩剧大长今
#文史观天下#老李与大唐王朝这位伟大的、国际范儿领袖太宗李世民同姓氏,从小常听到长辈讲述李世民的故事,特别是《隋唐演义》。上学后,练习书法,在考古专业学习的时候又到晋祠,观摩学习太宗的书法,可以说一直崇敬有加。毕业后,九十年代到陕西学习参观,也特意到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拜谒昭陵,以表达敬意。因为工作的原因,也因为学习书法的原因,对《大唐三藏圣教序》字帖也是不断临习。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39:350001荐书 |《夏鼐日记》:夏鼐先生与中国博物馆
夏鼐是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考古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实际指导者和组织者。《夏鼐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在2011年出版之后,为深入认识夏鼐先生及其成就提供了一份最原始的资料,亦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史的缩影。而在考古学研究之路上,夏鼐也十分注重考古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建设,博物馆学亦是其中之一。《夏鼐日记》作者:夏鼐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7月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21: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