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动物的乳、血大补,但什么人应该喝、怎么喝有讲究
中国古代的液体保健品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央视男主持李咏因患癌症去世,仅50岁,很令人意外。这再一次说明,健康,对人来说比什么都珍贵,活着才是硬道理!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养生、讲究保健,所谓“秋冬进补”,就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进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尚,秦汉时,人们看重长生不老,“不老药”一类的丹石之物流行。这类丹药,其实并不能保证长寿,有的甚至危害健康。

到了宋元时期,中国人食用的保健品才逐渐合乎现代营养学,液体保健补品成为主流——动物的乳汁、血液受到青睐。
这种趋势,其实在唐末即已出现,当时称为“饮子”,即现代所说的饮料。五代王仁裕《玉堂闲话》里,便提到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西市上,有一家饮子店生意做得特别好,所售饮子能治疗“千种之疾”,就是一种保健饮料,“百文售一服”。

乳品,在宋元时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时,动物乳的来源十分丰富,除了现代人日常喝的牛奶外,还有马乳、驴乳、羊乳,甚至狗乳。
为什么大家对喝奶有兴趣?时人认为有“补”的功效,将之当成了补品。北宋医学家唐慎微在《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对各种乳品的保健作用有详细记述,反映了时人对乳品的认识:
牛乳、羊乳,“实为补润,故北人皆多肥健”;
羊乳,“温,补寒冷虚乏”;
马,“味甘,治热,性冷利”。

对现代人日常喝的牛乳,北宋药物学家苏颂在《本草图经》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
“水牛乳凉,榛牛乳温,其肉皆寒也”;“……马乳、驴乳、羊乳,大抵功用相近。而驴、马乳冷利,羊乳温补,马乳作酪弥佳耳。”
当时人们将牛奶作为老人的最佳补品。北宋人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书中“老人益气牛乳方”条称——

“牛乳最宜老人,平补血脉,益气长肌肉,令人身体康强润泽,面目光悦,志不衰,故为人子者,常须供之以为常食,或为乳饼,或作断乳等,恒使恣意充足为度,此物胜肉远矣。”
动物的血液,是中国古人迷信的又一种液体保健品。
牛奶只是宋朝小康之家的补品,而真正的有钱人、贵族,盛行喝鹿血。

《本草图经·兽禽部》(卷十三)“鹿茸”记下了时人的保健风尚:“近世有服鹿血酒,云得于射生者,因采捕人山失道,数日饥渴,将委顿,惟获一生鹿,刺血数升饮之,饥渴顿除,及归,遂觉血气充盛异常。人有效其服饵,刺鹿头角间血,酒和饮之,更佳。”
当时,有的人家干脆自己养鹿,以保证需要。
周煇的《清波杂志》中,记载了不少宋朝名人轶事,卷三中的“乳羊”条,便提到了时人为喝鹿血而养鹿的事情:“士大夫求恣嗜欲,有养巨鹿,日刺其血,和酒以饮。”

有的人家养鹿多达百上千头,由此可见时人对鹿血保健功能的迷信,硬需强劲。
据说喝鹿血后会全身发热,浑身有劲。喝鹿血这种保健风俗,到清代也未见衰退,至今流行。从东北走出来的满清人,对鹿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似比宋人更痴迷,认为鹿全身都是宝,乃大补之品。
满清皇家特别青睐鹿血,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曾生喝过鹿血,并将喝鹿血作为皇家保健的常规手段。

在清朝,京城高级宴会上,鹿鞭、鹿尾这类鹿产品都是上等菜肴。如《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史湘云和贾宝玉兴致来了,便曾商议要吃生鹿肉,反映的便是清代的进补风俗。
河南“八段高手”拉伙盗墓,盗安徽6墓仅得一枚铜钱,被和尚举报
安徽发生的两起“网约”盗墓本文作者倪方六网约拉伙盗墓,其江湖特点根据拉伙的早晚,有“前浪”与“后浪”的不同,传统的“南派”与“北派”被弱化。同伙成员不受地域限制,“为了共同的目标”,从五湖四湖、四面八方聚到一起。拉伙人也未必就是盗墓老手,不懂盗墓的人也可以当老大,只要具体负责盗挖墓的懂就行。聚容易,散也快,聚散随便。QQ群、微信群等眼下流行的网络社交平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55:010000这位古代名人当美女面做不雅动作不脸红,相面的说将来害人,果然
原题:当着美女面脱裤子不脸红的古代名臣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文章中曾谈了古代男人出行用车现象,羊车曾是寻欢专车,女车讲私密。今天换一个话题,继续说与古代盗墓有关的事儿。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57:280000姜子强:金代文物中的迦陵频伽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52:240000洪秀全死后秘不发丧,埋于天王殿下,清军挖出见尸时出现一异象
洪秀全死后秘闻本文作者倪方六听南京总统府的朋友说,放暑假以来,来参观的游客太多。作为南京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这并不出意外,一座总统府半部南京史!在明朝以后,南京最值得书写的一段历史,在太平天国时期,就在这总统府里——当时叫“天王府”。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这天王府当家人的结局。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15: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