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强三波“出国热”,第一波影响世界,改变中国
中国古代的“出国游”
本文作者 倪方六
10月17日,终于回到了家。这一个月来,因为组织“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一直在外跑,很累很累。

这次我们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北新线”,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出国,历30天,行程两万里。如果在古代,在这么短时间内是根本无法完成的。我们有高速公路可走,有少说速度也在100公里/时的豪华小车可坐,都觉得很辛苦,可以想见,古人是多么艰难!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出国热”,其中有三波最强:第一波出现于秦汉,第二波是隋唐,第三波清末民初。
在这三大波中,东亚的日本、朝鲜,西亚的阿富汗、伊朗、欧洲的英法德、美洲的美国等,都留下中国旅行家和游客的足迹。但其共同特点似乎都不是“游人玩水”,不算真正的现代人以放松为目的的休闲旅游。

第一波出国热影响了世界,改变了中国,至今都在发挥作用。
这波中,以秦始皇时代东去日本的徐福为代表,他以为始皇帝嬴政寻找“不老药”为名,带着数千童男童女东渡。虽然《史记》上没有他去日本的明确说法,但日本人相信徐福到了日本。在日本国内还有“徐福墓”、“徐福公园”,不少日本人甚至认为他们是徐福的后裔。
到了两汉,中国的“出国游”达到了空前的热度,最著名的人物当然是开拓西北陆上丝绸之路的张骞。
张骞是中国小学课本里便有介绍的著名历史人物。张骞生活于公元二世纪中后期,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两次接受当时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的派遣,出使西域、西亚诸国。

第一次经陇西(今甘肃临洮)进入河西走廊,途中被匈奴骑兵俘获,押解到匈奴王庭(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
10年后张骞逃脱,继续被迫中断的旅行,取道今新疆天山南麓,经车师、焉耆、龟兹、疏勒,翻越葱岭(帕米尔),抵大宛(今塔什干附近)和大月氏(今阿富汗境内),再沿着塔里木盆地南缘,经莎车、于阗、鄯善等地回到都城长安。
这次行程十分艰难,历时12年之久,出发时有100多人,最后返回时仅剩2人。我们“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没有选择走这一条路,而是选择唐朝人常走的新北道,在北疆出境,因为张骞首走的这条道的国外段,至今都不太平,不安全因素太多。

张骞第二次出使相当顺利,安全到达伊犁河畔的乌孙王国,然后派遣使者分赴邻近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伊朗)、于阗等国,汉朝与西域、西亚各国建立起了友好关系。而在张骞出使之前,中原从未打通过去西域、西亚之路,张骞之行因此被称为“凿空之旅”。
自此之后,中原与西域,乃至与阿拉伯、埃及的交往日益频繁,大量的中国丝绸、漆器等名贵物品,经此路运出,销往西亚和欧洲。

公元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条由张骞首先打通的的道路从此有了正式,而想象力丰富的名字。
这条路,至今都是中国人去西亚和欧洲大陆的首选。

第二波“出国热”是因为大量外国人“赴华热”而引起的,当时的中国先进、发达,大家要来华学习、来华购物。
在来华的外国人中,以日本人、印度人、波斯人为主,顺着他们的遗迹,中国人西游东渡,造就了中国人出国史上的高度辉煌。在国外,大唐的印记很容易发现,各地的华人聚居地都喜欢以“唐人街”命名,成了中国人的海外的标记,这便是古代中国人出国的最直接证据。

第三波“出国热”,似乎有点无奈,最早国门是被欧美列强的大炮给轰开的。在恢复中华的大背景下,这波热潮以“师夷人长技以制夷”为目标,以“发愤图强”为特征、以“留学”为表现,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出国运动。
这波“留学热”至今没有降温,还在继续中,中国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助推了又一波“出国热”。
可以想见,未来的中国人出国将会成了常态,和到邻居家串门一样自然,这是真正的旅游!

青岛龙:山东巨型食草恐龙(长10米/距今7000万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很多恐龙的命名与发现地有关,比如青岛龙,它就出土于中国山东青岛附近,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青岛龙基本资料体型:青岛龙是一种中国的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0米,与三角区龙、黑龙江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61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42:020001德克萨斯龙:美国小型食草恐龙(长3米/距今9900万年前)
在地球上,目前已发现700多种已经命名的恐龙,它们有大家熟悉的,比如世界十大恐龙之最中的霸王龙、剑龙等,还有更多大家所不熟悉的。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个叫德克萨斯龙的恐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德克萨斯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4:24:150000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2个项目入围终评!
2月27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22个项目入围终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以时代早晚为序)1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2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3河北尚义四台遗址4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5甘肃庆阳南佐遗址6山西兴县碧村遗址7陕西西安太平遗址8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9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2:41:490000最新发布 | 甘肃唐代吐谷浑墓群考古重大成果,出土墓志有望锁定“大可汗陵”区
“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项目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丝绸之路考古重大项目之一。根据《甘肃省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工作计划(2020-2024)》和《2021年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工作计划》,项目组2021年工作计划包括考古发掘、文物保护、资料整理及综合研究等。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46:550001葡萄园龙:恐龙时代的长颈鹿(长15米/形态与长颈鹿相似)
在恐龙世界,因为气候适宜,植株茂盛,诞生了许多大型、巨型恐龙。不过对此,很多人只知道腕龙、阿根廷龙等,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今天小编为大家再介绍一种巨型恐龙,它就是葡萄园龙,体长可达15米,生活在1.87亿年前的欧洲,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葡萄园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35:0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