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44

有人姓“皇”,起名“太子”,皇家啥反应?南朝一皇帝的做法绝了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0:060

古人取名选字的规则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新的学年开始,有关新生名字的话题就多了起来。如何给孩子起一个好听,又有意思的名字确实不容易。

(上学了)

在古人眼里,给孩子取名是一件相当严肃和重要的事。起名那天,要抱着孩子到宗族祠堂里,对着先人的牌位取名。因为古人觉得,取名是父亲教育孩子的第一堂课,即所谓“谨其始而教其终身”。

到秦汉时,已形成了一套起名程序。据《礼记·内则》,取名前,丈夫会代孩子说“钦有帅”,取名后妻子代为回答“记有成”,这三字是必须要说的,意思是,我将恭敬地遵循善道,记着父亲的话,将来有所成就。

(学古礼)

当然,《礼记》中的一套取名程序,并不是古人给孩子起名的例行程序,特别到后来,没有多少人家会那么古板地遵守,但书香门第还是有讲究的。

取名的关键是选好字。

《礼记·内则》记载了这样的选字原则:“凡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大夫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意思是,给孩子取名字,有注意,日、月、国名、病名都不能用,也不能取和太子一样的名字。

(礼记)

说到“太子”,有一个笑话。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二)“命名奇诡”条中有一故事,南朝刘宋孝武帝时,有个小公务员姓皇,取名“太子”,人称“皇太子”。孝武帝听说后做法绝了——“移其点于外,改为‘犬子’。”

“犬子”笑话说明,名字不能乱起的。鲁大夫申繻先秦取名规则说得更具体,他归纳出五点:“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刘·宋孝武帝)

这是《左传·桓公六年》中所记,当时桓公的太子出生,遂咨询申繻怎么给太子取名,申繻当即说了这一番话,还具体解释道:“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信”、“义”、“象”、“假”、“类”,这一取名基本规则,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申繻还提出具体的选字方法:“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汉服小女生)

为什么呢?先秦人已开始讲究避讳, 如果用国名、官名入名,将来死后很麻烦,因为要避讳,死人用过的字就不能再提,所以“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孔子名“丘”,其名就是按“以类命为象”的原则取的。孔子生下后头顶长得特别,凹了下去,即所谓“圩顶”,遂取名“丘”。孔子又怎么给儿子起名字?他生了儿子后,恰好鲁昭公赐他一条鲤鱼,遂给儿子取名“鲤”,这又是按“取于物为假”的取名原则起的。

(孔丘画像)

申繻的取名选字思想,反映了先秦人的起名风俗,即讲“避讳”。

中国封建地姓名避讳风气大流行,源头实起于先秦。实际上,很多时候并未得到尊守。如晋成公生下屁股黑,起名“黑臀”,楚公子胳膊黑,起名“黑肱”,与“不以隐疾”的取名原则是有冲突的。

先秦时,殷王族喜欢用生日的天干起名子。《白虎通·姓氏篇》称,“殷尚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如商殷的开国君主成汤,便取名“天乙”;最后一位君主纣王,取名“帝辛”。

这种爱用天干入名的风尚,到周秦时代很有影响力,为时人所喜欢。

欢迎订阅“梧桐树下戏凤凰”专栏,内容更精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