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叫“飞尸”,过去一人被传染上可致全家死亡,现代人都怕
飞尸,传播最厉害的传染病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聊聊传染病。
近期有关“病”话题比较多,而眼下的夏秋季节之际,正是传染病容易爆发的季节。在古代,伤寒、瘴气、飞尸、疠风、虏疮等五大传染病,都曾给中国古人带来了深重之灾难,阴影至今挥之不去。
这里先说——“飞尸”。

“飞尸”这叫法听起来就让人有几分寒意。在古代传染病中,“飞尸”的别称最丰富,有“做注”、“遁尸”、“风尸”、“沉尸”、“传尸”等许多别称。这是什么传染病?如果说它是“肺痨”,不少网友可能就明白了——他就是很古老的肺结核。
肺结核在今天已不可怕了,其实在几十年前,仍是对中国人健康威胁极大的病疫之一。因为传染性太强,人们谈之色变。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专门的“治卒中五尸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怪异的别称,皆因该病传染性强,不容易治:“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意思是家里有一人患上,就会传染给其他家人,造成全家死亡。

以“传尸”一名来说,在汉魏时已出现。
旧题汉华佗《华氏中藏经》即有“传尸论”篇,是这样解释的:“钟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故曰传尸也。”意思是极容易从患此病而死者的尸体那传染而来,近视病人,死后吊丧都可能染上,所谓“遁尸”、“风尸”、“沉尸”都是这意思。
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则为肺结核志了新的病名,其在《巢氏病源·诸病源候论》中提出了“五蒸”概念,其中的“骨蒸”就是肺结核,意思是病入及骨,阴虚潮热由里外透,疴久难愈。巢元方对肺结核病症有较为准确的认识:“手足心热,腰 痛嗜睡,秋冬可,春夏极。”

肺结核对中国人的祸害历史久远,成书于先秦时的《黄帝内经》中已提到。其中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有这样的说法:“微急为肺寒热,怠情,咳唾血。”这里的“肺寒热”就是肺结核病。
古人认为,肺结核的元凶是一种“虫”。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叙论》称,“虫啮其心肺”。这些“虫”又称“痨虫”、“瘵虫”,其实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致病菌。现代医学已发现,肺结核确实是由分枝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证明古代中医所说的“虫”确实存在,相当了不起。

到元代,还出现第一部专治肺病的专著《十药神方》。撰者为著名医家葛可久,他从止血、止咳、祛痰、补益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治疗结核病全方位医案。
肺结核在古人眼里是必死病,但从史书记载为看,还有医家有偏方绝技治愈过肺结核。
《新唐书·方技传》中提到了一名叫许胤宗的隋唐时期人,就是当时治疗肺结核的专家。

当年关中一带肺结核病大流行,传染上即死,是许胤宗拯救了这些患者,原话是这样,“关中多骨蒸疾,转相染,得者皆死,胤宗疗视必愈。”
许胤宗所用的是什么偏方?至今没有搞清楚,以致有学者怀疑史书所记有误。在古代,想治愈肺结核是很难的,“胤宗疗视必愈”的说法,或许古人的一种褒奖说法,形容他医术精。

洛阳发现的魏晋墓葬群 揭开了下葬的限制(墓葬限制)
魏晋时代的墓葬群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等级森严。在我国的封建王朝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等级是非常森严,不光是在人活着的时候,死之后更是如此,通过之前洛阳发现的一个魏晋时期的墓葬群里面的规格可以揭开这一现象。魏晋时期我要新鲜事2023-03-15 15:10:060001郭立新:《如何重建古史》一文商榷(下)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04:280000都知道大热天易中暑,古人有一避暑气方法,就一个字却相当有效,屡试不爽
暑忌——防暑病本文作者倪方六各位,准备好了吧,大暑天(7月22日大暑节气)到了。从大暑到立秋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也是每年疾病高发的时候。如何安全度过暑天?古人有不少验方和法子。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此事。俗话说“毒暑”,大暑节气则是“暑中最毒”,因此古人对大暑有很多禁忌。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47:450000日本出土一块金印底下刻5个汉字日本专家翻译后太丢脸
在18世纪末,日本福冈县的两位农民在耕作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块金印。这块金印是汉朝时期赐予倭奴国的“汉委奴国王金印”。这件事情震惊了整个日本,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些日本学者不愿承认这个历史事实,试图为金印的真实性进行质疑。他们认为这五个字的正确译法是“汉朝委任的奴国国王”,与“倭奴国”无关。但是,历史的真相是不可忽视的。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2:09:3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