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一大学者给重庆一“小提醒”,致川渝两地至今为此争论不休
郭沫若挑起刘备葬地话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上个月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备的葬地问题(详见
《刘氏家谱发现“铁墓志”,证明刘备真身葬地不在成都》一文)。这里再来聊聊,为什么重庆人坚持刘备葬在奉节?

对刘备真身葬地问题,开始关注起于1960年代。挑起这个话题的,是当时最权威的大学者、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郭沫若是四川乐山观娥乡沙湾镇人,他的老家我去过,当地已当成名人资源来开发。但他身后事,指明要葬在山西省昔阳县的大寨大队,而非老家乐山,现在郭墓成了大寨的景点之一,这可能让家乡人有点失望和郁闷。
因为是四川人,郭沫若对四川一向很关心。1961年9月14日,郭沫若路过重庆奉节,因阻沙航路不通,在奉节暂住了两天,这一住故事出来了。

在奉节停留期间,郭沫若在与接待他的奉节县有关人员讲话时说,刘备是死在白帝城,那么远的路,又是大热天,当时又没有公路,交通很是不便,从奉节到成都全是逆流而上的水路,仅单行也需要三十多天时间。当时还没有甲醛和水晶冰棺等“防腐设备”,刘备尸身若真运至成都,恐怕早已尸水长流了。
郭沫若提醒当时奉节县人员:你们是否考虑过,刘备可能就葬在奉节?应该好好研究一下。

郭沫若到重庆奉节住了两天,说了一句话,结果就这么一个“小提醒”,重庆学者真的研究起“刘备葬奉节”的课题。
也就是从那时起,成都和重庆两地学者,开始对刘备真身葬地起了争议。要指出的是,当时重庆毕竟并尚没有成为直辖市,成都与重庆是同省兄弟城市,又处于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争议并不激烈,也不存在功利色彩,仅限学术范围。
而在重庆与四川分家,重庆成单列直辖市后,双方的争论更为激烈了,最后演变成了民间的省际之争,至今不休!

对刘备葬地研究最深的,应该是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员袁仁林。袁仁林后来任白帝城博物馆任馆长、白帝城文管所所长。
袁到白帝城后,查找了大量历史文献,从历史传说和考古发现中寻找可能的证据。1978年前后,袁偶然听到了1961年郭沫若在奉节时说的话,当即撰写了《刘备墓考》,从10个方面进行论证。

我在写作《三国大墓》一书时,就此事进行过电话采访。
袁仁林从十个方面对刘备葬奉节的观点进行了论证,概称“十大理由”。媒体曾公开过——
一、夏历四、五月川东一带气候炎热,不利起运棺柩;奉节到成都科举走小路都要一个月零六天,加之山路崎岖,四月二十四日死,接着要祭拜,作防腐处理等后事安排,五月,梓宫到成都,时间上不可能。
二、奉节有甘夫人墓,恰好证明刘备墓也在奉节。诸葛亮奏请 “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制曰可”。
三、甘夫人墓西侧有小叔子张飞的庙,于礼俗不合,但弟弟给哥(刘备)、嫂(甘夫人)守墓是合理的。
四、甘夫人墓原址一带沼气池下沉,有可能是下面有空洞,引起地势沉降。

五、明人李景文“昭烈皇后墓碑题记”可证明。当时李景文等人亲眼看到刘备墓和甘夫人墓在同一个地方。
六、解放后多次施工中发现有似墓道的洞子指向原奉节县政府方向。
七、有“许尤点灯”供奉刘备传说。
八、有老人传言亲自走过府衙门(奉节老城县政府所在地)地下三百多步梯子。
九、诸葛亮擅于声东击西,根据当时情况,真墓可能葬在奉节,埋个假墓在成都。
十、宋任渊说惠陵是衣冠墓。

“十大理由”,直接指称成都刘备是假的。
其中第七点理由来源民间传说。有一叫许尤的贪官,曾偷盗在奉节的刘备刘皇叔墓室,至今奉节还有歌谣——““许由许由,无冤无仇。私开吾墓,罚汝上油!”
袁仁林提出刘备墓在奉节之说后,又从多方面呼吁重视奉节刘备墓研究。此后,刘备墓的“奉节说”不断被媒体提起,奉节与成都成了刘备墓的争夺对手。
与袁仁林观点一样,奉节县地名办副编审陈剑也是刘备墓“奉节说”的重要代表,曾先生发表了《刘备葬在哪里》、《再说真假刘备墓》、《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酷政治、经济、军事遭际证实了刘备必葬奉节》诸文,证明成都惠陵是假墓,刘备葬地在奉节。

到了1994年,刘备墓到底在哪,又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原来,当年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播出,引起众多三国迷的追捧。而最近一次刘备葬墓被热议,在2008年底,河南安阳西高穴村发现了一座疑似曹操墓,让大家对三国大墓关心了起来。

(注,部分图源网络)
问学——感恩刘绪老师
2021年9月26日,刘绪老师带着未尽的夏商周考古之梦远行了。他的离去,使夏商周考古学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学者,我也失去了一位问学的老师和学术知己。初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36:450000杭州萧山千年古墓 与现代引发冲突(古墓冲突)
萧山地区发现的古墓群和现代化城市建设产生冲突。我国有很多的古墓其实都是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发现的。一旦发现了文物,那这个施工地点肯定要被拖延工期,甚至是要长时间的停工,这自然而然也会和我们现代人产生一定的冲突,例如在前些年杭州萧山某地进行住房建造的时候就找到了一座古墓,而这个古墓也确实和现代人引发了一定的冲突。1.发现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9-05 20:43:440000讲座:何驽:陶寺的光荣与梦想:早期尧族执政,中期舜为王
编者按:此为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何努研究员2021年7月在国家博物馆国博讲堂的讲座纪要。标题为编者所加,现将内容摘录于下,分享给大家!今天我主要给大家汇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40年来的工作和收获,包括我个人这20年来参加陶寺遗址工作的收获与相关的研究心得,以及我们对陶寺遗址、尧舜之都的一些推断。尧舜之都在哪里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7:210000科技考古视野下的二里头遗址生活制造业
虽然二里头遗址制铜和制玉技术在当时已相当先进,但青铜器和玉器依然属于稀有物品,主要作为祭祀的礼器以及随葬的贵重物品。而社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兵器仍然主要是石器、陶器和骨器。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17:550001青铜器类型与组合变迁反映的京津冀地区融入中华文明共同体之历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自夏商以来,以青铜礼乐器、兵器为载体的祭祀礼仪、军事体制成为以中原文化区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鲜明象征。京津冀地区商周时期墓葬和窖藏中出土的中原系青铜器已达百余件,其类型、组合的变迁可作为该地区融入中华文明共同体进程的重要实证。由时代特征可将这一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晚商:对中原“奢侈品”和简易“食礼”、兵戈的初步吸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17: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