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亡人下葬后丧家须当心两件事,每件都有讲究,过后便平安了
农村丧俗中的“出殃”和“还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农村传统白事中,有很多至今说不清楚的风俗,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这种现象。
说实话,小时候胆子小,很怕听到这类说法的,觉得有“鬼”。尤其有一次,大概是上初一那会儿吧,下晚自习回家,我在一家刚下葬不久人家附近的路上看见“鬼火”,让我特觉得迷信。

(下葬)
我的邻居出来后,见我吓得直跑,还问我看见什么了。那“鬼火”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是吸烟的人,可我喊了根本没有反应的。夜晚从此不敢在那户人家房前屋后走动,至今回老家都还有这忌讳。
我对民俗的好奇,也就是从这开始的。
在过去农村丧俗中,大大小小的忌讳有几十样,比如人下葬以后的“出殃”说法。
谓为“殃”?灾煞之气。这殃气如一股浓烟一样,会伤害人。下葬以后会从原来停放尸体的地方冒出来,殃气冲到了人或树木作物,会生病枯萎而死亡——现在口头语“遭殃”,就是这么来的,可以“出殃”迷信之久远。

(殃榜)
殃气何时冒出来,是可以预测的。在请阴阳先生开殃榜时,会在七单上写明出殃时间(“殃榜”和“七单”是怎么回事情,见前面文章《农村丧事中亡人忌“犯七”》一文)。在出殃时间,全家人要到别屋内关门躲避。为了让“殃”赶紧出掉,会在停尸过的房子大门边上,靠一根很长的芦柴或竹杆,据说殃气会沿着芦柴上冲,不致四散伤害了家人或邻居。
因为有这说法,所以在农村的大门两边是不能放芦柴或竹杆一类,否则不吉利。
这“出殃”说法是否有道理?自然是说不清的。但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在农村,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栽有树,有的丧家会出现某棵树莫名其妙地枯死,而别的树都长得好好的。这现象怎么解释?

(丧家)
人下葬后,丧家除了要“躲殃”, 还要当心“死鬼还家”,过了这两件事情,就平安了。
传人死后,随着棺柩下葬,离开家的亡魂,还会再回家看一次,这就是俗话说的“还家”。
亡魂什么时候还家?阴阳先生也会在“七单”上写明日期,让丧家有所防备。
亡魂还家,一般都在天刚黑时,这时候家里不要开灯,不要惊了亡魂。
亡魂还家后,会到处看看,传亡魂摸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不好。所以儿女生人既想刚逝去的亲人亡魂能回家看看,但又希望在家不要呆过长时间。

(民俗文化中“还家”塑像,亡人被两阴差押着)
还家有仪式的,在院内或大门口摆一桌酒菜,两杯酒,两双筷。在屋内也供一桌,供桌上摆一杯酒一双筷。外面的酒菜是给阴差的,传亡魂还家,会跟着两位阴差,为了让阴差不为难亡魂,所以要有酒有菜,好好招待。而屋内供桌上的酒菜,才是给亡魂享用的。
有的人家会在大口酒壶里,装一个煮熟的鸡蛋。这又有什么讲究?鸡蛋装在酒壶里,筷子不好夹,而亡魂要吃,就会花时间夹鸡蛋,这样就没有时间在家里乱摸。

(怀殓封棺)
亡魂还家时全家人要躲避到暗处,到了一定时间,暗处的家人会将房间的灯打开将亡魂惊走。过去还会一齐敲锣敲盆碗什么的,将声音弄得大大的,把还家的亡魂和阴差吓走。
丧期内,家人还要为亡魂做一些事情。
在整个“七数里”,即49天内,在家里的供桌上,在生前一样,每天一日三餐不断,给亡人供上。每逢“七日”的前一天和当天晚上则要用三碗水饺祭奠,这叫“报七”。
这报七用的水饺,由孝子承办,但在“六七”这天,则由女儿或侄女家置办,这叫“六七换饭”。这里有一意思,生人在六十六岁时,女儿做要买肉给父亲吃,即所谓“六十六,吃女儿一顿肉”。“六七”换饭,也是女儿表孝心的机会,与生人“六六吃肉”是一个民俗学原理。

(三碗水饺)

(供祭)
还有,下葬后孝子不能外出。
人倒头后,在下葬前,孝子一刻不离开灵堂(棺房),这叫“守灵”。下葬以后,则称“守孝”,孝子可以离开棺房了,白天可以自由活动,但夜间仍要回到原先摆棺的房间,睡在“七单”旁,这叫“伴七”。
顺便说一下,整个“七数里”,对于孝子来说,有很多禁忌:一不进私房(忌夫妻同房),二走路低头,三不能笑,四不参加娱乐活动,五遇见熟人不能先打招呼,六不剃头,七不洗澡,八不洗脚,九不剪指甲,十不坐板凳,只能坐在地上或土块上。

(孝子们)
过了“七数里”,就是正常的“守孝”期,这个以后再聊。
科技赋能,让韩休墓壁画中的历史场景“动起来”
侯宁彬5月17日,一款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妙手回春——韩休墓壁画玄武图修复虚拟展”被刷屏,给以“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为主题的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妙手回春——韩休墓壁画玄武图修复虚拟展”欢迎界面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24:040000杨军、徐长青: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
小瓜按:今晚八点央视一《中国考古大会》迎来第四集:探秘西汉文化宝库——海昏侯墓。这些年网上关于海昏侯墓的信息非常多,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在所有的信息中,来自一线发掘者的才是最真实和权威的。就如我们考古的写论文,必然优先选择一手资料。江西省院的徐长青院长是海昏侯项目的负责人,杨军则是现场直接负责。来自他们一线的报道,发在国内最权威的考古学科杂志《考古》上的报道,必然是大家了解海昏侯墓的首选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7:300000书评《从淮夷族群到编户齐民》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7:010000农民捡到用来装鸡食的罐子 居然是国宝文物(陶鹰鼎)
陶鹰鼎世史前文物有极高的研究和历史价值。上个世纪50年代,陕西化县太平庄一位农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无意中挖出来一个样子长得像鸡的陶罐子,于是就把他带回家中,放在后院当做鸡食盆。有一天几位文物专家下乡,在向农民宣传文物知识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这个陶罐,就询问农民陶罐的来历。史前文物我要新鲜事2024-01-14 21:15:310004一千年古墓9次被盗,文物却一件未丢,专家:墓主真高明
中国古代的墓葬形式非常庄严和神秘,许多国王和臣子都会分阶段进行,他们非常相信重生和来世,认为只要他们的身体不腐败,那么肯定会有重生的一天,所以墓葬中大多都伴随着大量精美的文物,它们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作为重生以后的资本。我要新鲜事2023-08-15 19:42: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