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长城》中“饕餮食人”的前世今生
赵柏熹编
本周张艺谋的大片《长城》终于上映了,带来了一个群星拱照、气势磅薄的打怪兽故事。《长城》的明星阵容强大,有去过火星的失忆间碟马呆萌(马特·达蒙)、《权游》中突然便当的红毒蛇(佩德罗·帕斯卡)、缉毒精英张涵予、帅大叔刘德华、小鲜肉鹿晗,还有景甜(笑)等。
巨星们组队打怪当然要有个实力对手,张导亳不手软祭出上古神兽——饕餮,誓要杀人类一个片甲不留!


电影《长城》预告片截图
电影中饕餮的设定非常利害:
每60年一次降临人间,它们并非无意识的野兽,而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掠食人类”。(时光网)
它们成群行动侵袭长城就是为了“食人”,听起来十分可怕。其实电影中“饕餮食人”的设定是有根有据,参考的就是传世文献中饕餮的形象。这些文献强调的特征就是“食人”:
《吕氏春秋.先识》: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康熙字典.犬部.狍》:…《玉篇》兽也。《山海经》钩吾之山有兽焉,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齿人爪,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郭注》曰: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狍,音咆。
而饕餮食人的可怕传说又使之与贪婪扯上了关系,饕餮从此变成了贪财贪吃的代名词,成为一种人性中要不得的卑劣品质:
《史记.五帝本纪》: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康熙字典.食部.饕》:…《玉篇》贪财也。《韵会》贪嗜飮食曰饕。《左传·文十八年》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康熙字典.食部.餮》:…《玉篇》与飻同。贪食也。…又《正字通》古器有饕餮,垂腹,羸其面,坐则似人。下有若承盘者,敦彝器,止有兽面,无身,皆以寓戒也。
《康熙字典.心部.欲》:…进明德而崇业,涤饕餮之贪欲。
然而,这些都只是战国以来掺入了后人道德价值观的描述,所谓“饕餮”本身在战国以前就已经以纹饰和器物造型存在于历史之中。根据郭静云教授的研究,它象征上古巫觋文化中一种重要的“神龙食人信仰”,与人再生为神的仪式和过程有关,是一种既血腥又吉祥的信仰。
被“妖魔化”的饕餮
“食人”信仰看似可怕,但其本意并非如此,要认识饕餮原来的信仰含意,必需从饕餮在商文明中的原始面貌入手。春秋战国是很多更早期精神信仰被“哲理化”的时期,饕餮原本指代的信仰观念也在这时被“妖魔化”,导致文献中都是负面的饕餮形象。如果我们纯粹从文字记录去认识饕餮的信仰含意就必定会出现偏差,因此我们要从年代更早、更客观的文物上寻找答案。而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就是关键。
饕餮纹与双嘴神龙母题
饕餮纹是商周礼器上的一种典型纹饰,在青铜器上大量出现。有些学者称它为“兽面纹”,但我们从文献记录及纹饰结构的分析就可以知道这种命名是不准确的。首先,先秦的文献用“饕餮”一词指称商周礼器上的形象,我们沿用古人的专称似乎更为恰当。其次,商代铜器上的饕餮纹都是由成对的夔龙组成,并不能简单地以一个“兽面”称之。再者,这些图案的构成没有“下颚”,只有中间的鼻子和左右成对的夔龙,所以从来都没有完整的“脸”,不应该称之为“兽面”。

上海博物馆藏殷商时期的三层饕餮纹铜簋
虽然饕餮不是一张兽面,但这不妨碍它食人,因为构成它的一对夔龙有巨大的首部和两个嘴巴。“双”和“口”是构成饕餮纹的两个重要元素,继承自比殷商更早的盘龙城早期的双嘴神龙母题。在当时的巫觋文化中,双嘴神龙母题最早以一种神秘符号的方式存在,组成了硬陶和青铜礼器上连续交缠的神秘饰带。

二里头出土陶四期陶簋的双嘴龙纹饰
在商代社会渐渐发展的同时,巫觋文化的玄秘性或随时间转弱,简单的信仰符号开始向宗教艺术发展。原来的信仰符号慢慢变成具象的造型,清楚地表达了“双嘴神龙”这一个古人的崇拜对象。

上:殷商时期竹斿卣的饕餮纹
下:西周早期作册嗌卣的腰纹
神龙食人信仰
双嘴神龙母题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萨满文化中的神龙食人信仰。神龙是农耕文化中常见的神兽,俄罗斯著名民俗学家普罗普(Vladimir Propp,1895~1970)在他的名著《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中对此做了详细的研究。他发现世界各地的原始神龙形态都是双嘴龙,其前嘴在头上、后嘴在尾巴上。这种构造的含意是:神龙的身体是一条神秘的通道,前后两嘴是祂的入口和出口,人或物通过神龙的身体与神结合以获得神性。

虎食人卣
在很多民族志中,我们可以看到象征神龙吞吐的仪式。例如澳洲原住民实行成年仪式时,在干涸的河道放上巨大的木块,以作成龙口。男孩好像被龙吞咽入口,经过某种神秘过程后,被龙吐出再生为男人。又例如在新几内亚进行相似的仪式时,需修筑前后双口的龙形房屋,使之形似巴尔龙(Barlum)的肚子。在很多流行巫觋文化的社会中,神兽作为无所不能的大神可以吞吐人或物而使之与神合为一体,获的超凡的才能与智慧。凡人经过这种神化的仪式后就可以成为巫师、上帝的代言人等。所以原初版本的神兽吃人并不是一件负面的事情,亦不代表贪欲,反而是一种正面、充满神性的一种信仰观念。
结语
张艺谋的饕餮凶猛无比,长城上的英雄浴血奋战,成就了2016年最后一部华语大片。其饕餮形象取自后世文献中的残暴怪物吃人形象,与饕餮原本象征的神龙食人信仰大相径庭。原来授予凡人神性的神兽沦为贪欲的代名词。
编后记:
小编乘电影《长城》上映之势,借题发挥,把郭静云教授今年出版的巨著《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中有趣的内容极度浓缩、简化,编写成这篇小文章,希望引起大家对中国上古信仰与思想的兴趣。

《天神》一书是继2013年郭教授出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后又一巨著,小编只是把该书中很小、很小的一部份拿了出来介绍。《天神》全书分为上、下两篇透视了中国青铜时代精神文化的源与流:上篇通过对礼器和文献的分析,探索上古的神秘形象及礼仪;下篇则探讨商代信仰概念的哲理化过程及其如何成为易学、道家等传统文化的基础。
郭教授在书中引用了大量考古材料、文献资料、器形图像等多类型材料,对它们进行综合的、多角度的分析。无论是在中国青铜时代精神文化的讨论上,还是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天神》都是芸芸众书中的优秀代表作。不论是对主题内容有兴趣的读者还是相关问题的研究人员,在读过本书后都肯定有所得益。

郭静云教授
巴洛莎龙:阿根廷超巨型食草恐龙(长30米/距今2亿年前)
说到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很多人知道是阿根廷龙,它体长40-42米,是目前出土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其实同样在阿根廷,这里还曾出土过不少超巨型恐龙,它就是巴洛莎龙,体长达到了惊人的30米,一起去认识看看。巴洛莎龙基本资料巴洛莎龙是一种南美洲的超巨型食草恐龙,它长30米,与图里亚龙差不多大,体型暂时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8位,生活在距今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巴洛莎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6:48:310000西安发现的波斯王室墓穴 看过之后让专家害怕(波斯国王墓)
墓穴文字表示波斯王是唐代将军。1955年,考古队在西安发现了一座唐代古墓,从出土的文物和历史记载中,发现这座古墓的主人是唐代一位将军及其妻子的埋葬墓。然而,墓中的铭文是用波斯语和古代汉字书写的,这让专家们非常困惑。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专家们翻译了这块石碑上的铭文。当碑文被翻译成现代简体中文时,专家们的脸色立刻变了。唐代将军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2:29:210000地下文物看陕西:千古帝都汉长安城
作为都城的长安,其修建从公元前202年开始,一直到汉武帝时才完全建成,前后历时近百年。其城墙周长达25000米。面积3600万平方米,有160个里、巷,9个商业区。城内共有8条大街,均宽45米以上,其中安门大街长达5500米,是名副其实的十里长街。长安城四周围绕着高大的城墙,残墙至今仍高出地面4—6米,最高达8米之多,如一条巨龙般延伸在今西安市的西北方。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02:390001严文明: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0000农村丧事孝子要手棒“哭丧棒”,这根棒有何作用?老话讲究多
丧礼中哭丧棒的作用?本文作者倪方六作为孝子,在老人的丧礼中要做三件事情,一是“披麻戴孝”,二是“掼老盆”,三是“捧哭丧棒”。前两件事在我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已经说过,这一篇就来说说“哭丧棒”的讲究。(手持哭丧棒的孝子)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32:1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