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饼你吃过吗?如果小时候吃过,应该过过农村的苦日子
过去农村中常见的几种面饼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过去从只听说过的“面包”、未听说过的“皮萨”都很常见了,但在过去,连现在主食馒头、饼想吃都不容易,只有粮食打下来时,才可以放开肚皮吃。
(洋饼,意大利皮萨)
我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回忆”几种过去农村人吃过的面饼,看大家还记得不,如果都吃过,说明一定过过以前农村的苦日子。
以粮食为主要原料做成的食物叫“主食”,主食以干食为主,俗称“干粮”。以面制干粮来说,大概有这么两大类。一是“饼类”,制作方式以烙、烤、炕为主,一是“馒头类”,有馒头、卷子、糕等,制作方式以笼蒸、箅馏为主。
这两类除了熟化方式的不同,和团也有差别,面饼有的发酵,称为“发面饼”或“活面饼”,有的不发酵,俗称“死面饼”。馒头类一般都要发酵,用到碱、明矾等发酵剂。
(发面圆饼)
发面饼
这种饼是用麦粉和水,俗称“揣面”,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使其发酵,称为“起面”、“发面”或“长[zhǎng]面”。经发酵的面便称为“活面”了,没有发酵的叫“死面”。
每次揣面,要留下一小块面剂作为酵母菌种,俗叫“面头”、“面肥”,“糟头”或“发引子”。面发酵后,加适量的食碱除酸,碱放少了有酸味;放多了黄而难吃,可停一会使其继续发酵中和,俗称“爬碱”。
将发好的面摘成一团一团,擀成圆形,放在铁锅内翻覆烙熟,便成了,这是农村最为常见的一种“糟面饼”,比较讲究,j 过去待客用饼,算一种高档干粮。
(面糊饼)
糊塌子
新麦子打下后,用水泡,磨成糊状,发酵除酸后,烙成手指厚的团饼,叫“水糊饼”;有的发酵后故意少放些碱,保留一点酸味,叫“酸糊饼”;有的不经发酵烙成饼,就是“死糊饼”,又称“糊塌饼”
这种饼不太讲究,也不一定要用麦子,玉米、高梁、豆子、米等都可以磨糊烙饼,是农村一般经济条件人家过去夏日的常食。
(小鱼锅贴)
锅贴子
如果将不发酵的面,直接贴在锅边上,锅底少放些水,蒸出来的饼,就是“死锅贴子”,这也是一种“死面饼”。发酵的面也可以这制作,就是活面饼了,直称“锅贴子”。这种饼贴锅那边又黄又脆,朝上那边则软软的,特别好吃。
有的地方在制作锅贴子时,不是在锅底放水,而是烧菜,菜熟饼亦熟,这种锅贴子因为沾了菜的咸鲜味,更可口。现在江苏北部的盱眙、淮安、泗洪、泗阳一带的“小鱼锅贴”,就是锅底烧鱼,锅帮贴饼,是一种地方名菜,本是湖边渔民的家常吃法。
因为这种饼一般围着锅贴一圈子,又称为“锅转子”。
(单饼)
单饼
这种饼就是一薄面饼。和好的死面团,擀成薄薄的,放在锅内烙成。单饼比较薄,有的地方又称“薄饼”。食用时,单饼也可像煎饼那样,卷着各种佐料吃。
在苏北,夏天待客,一般用单饼,因为不用发酵等,很快就能烙出来。以徐州的大单匀最出名,要三个人操作,很大,如煎饼那样大,一人负责擀,一人负责烙,一人负责烧火。
(穿城大饼)
大饼
“大饼”因为直径一般都在一尺以上,故名。因为这种饼外脆里软,俗称‘暄”,故又叫“大暄饼“。大饼的制作也是要技术的,要选用上好的麦粉,加水和成糊状,并要发酵。加碱揣好后制成圆形,放在锅内,用文火(小火)两边烙,就成了。
有技术的,用家常的锅烙,烙出的饼中间厚,边缘薄,似小车轮,更好吃。一般就用平底锅烙,中间与边缘一样厚,口感稍差。
在苏北泗阳有个叫穿城的小镇,烙出的大饼就是一个特色,“穿城大饼“一些老山东人都知道。这小地方有不少传说,传其大饼因隋末瓦岗起义军而来,还有“铁钟铜钟,一落穿城一落山东”的说法,两地遂分别以“山东煎饼”和“穿城大饼”出名。我小时在农村长大,吃过这种大饼,确实难忘。
现在市场也有不少大饼,但仅是块头大,而无大饼的内涵了。
(打朝牌)
朝牌
这种饭店就是烧饼,因是长方形,和古时上朝用的笏牌很像,有的地方俗称为“朝牌”,圆的则称为“烧饼”。制作时,放在专用的炉子内壁烤出来的,称为“烤牌饼”。这种饼在苏北沭阳一带很流行,不放芝麻,如果放芝麻就叫“芝麻饼”。
糖饼
除了上述以外,在过去农村还有不少其他名称的饼,都是因饼的制作方法叫出来的。如包上菜、肉等馅子,叫馅饼;如果馅是糖,则叫糖饼,阴历八月十五那天中秋节,一定少不了糖饼,与月饼一样,成为中秋节食物。有的是用芝麻、豆沙做馅,则称“芝麻馅饼”……
(葱花油饼)
(油烙油饼)
油饼
还有的烙饼时,放入食油,则成了“油饼”。有的面糊里加进菜丝,放油锅里炸出来,也好吃,常见的是用萝卜丝饼、葫芦丝饼等。
如果将制作好的饼,切成片放进油锅内炒一炒,也叫“油饼”,因为和炒菜一样,有盐有葱花,有的还会打个鸡蛋炒,这样二次加工后的油饼更好吃,在过去这样的油饼是奢侈的吃法。
(菜饼)
菜饼
还有一种“菜饼”不是烙的,而是蒸出来的,将直接将青菜、野菜、槐树花什么的,直接和进面里,以弥补面的不足,放锅里蒸熟。菜饼是过去春天充饥时最常吃的,不太好吃,现在却成了健康食物。
当然,农村人吃的饼还有很多,这是我记忆中的一些。欢迎大家一起回忆,分享过去。
曾雄生:103岁游修龄:一生甘为“稻田守望者”
很多考古人都记得他——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一堆沉睡7000多年的稻谷和骨耜,游修龄应邀去鉴定这些炭化稻谷。他将这些稻谷和骨耜与亚洲栽培稻的起源联系起来,认为河姆渡遗址稻谷的出土证明了中国是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水稻发源地,当时的农业已进入到“耜耕农业”阶段。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稻作史开始发展为一门“显学”。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2:21:270001王学理:传递知识 留下记忆(《亲历汉陵考古文化丛书》总序)
中华文物丰富多彩、灿烂光辉。每件文物,表面上透露出来的知识多种多样。让研究家解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但在每件文物的背后又隐藏了不知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纠葛。如果让亲历者来讲述,同样也是一些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52:490000盗墓者自述:群里组队盗墓 刚挖3铲就被抓 一切资料全靠网上买
在网上,各种题材的小说层出不穷,尤其以盗墓为题材的小说更是众多人的心头好。这些故事充满了刺激与神秘,吸引着无数读者迷失其中。然而,有些人因为对这些小说过于痴迷,不自觉地萌生了试图体验其中的冒险的想法,他们在现实中想尝试着寻找这种别样的刺激。然而,对于临时起意去盗墓的人来说,他们不仅可能失去理智,还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为大家讲述一位新手盗墓者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7-21 20:09:190000正月底了,还是过年期间?没错,到农历二月这个节才算结束
“二月二,龙抬头”小考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文章说了过去《男孩女孩最热衷一项活动》,这是春天的事情,这篇仍来说说春天——春天的节。眼瞅着正月将尽,仲春又来,快到“二月二,龙抬头”了。要周四(2018.03.15.)我《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中,特别写了一篇二月初二与“龙抬头”考证。这里率先公开一部分给头条号网友“二月二”是俗称,节名叫“青龙节”或“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8:470002严辉:曹操墓和曹休墓的比较与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6:17: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