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550

郭静云:人文科学教学方法要点刍议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29:470

本人每年接待大一同学,第一堂课告诉他们历史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了解不同时空中人的精神,因此同学要忘掉中学所死背的历史答案。这对同学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是人从被规训的小孩变成自行走生命的成年人,是必须经过的挑战。

发现问题比回答问题还重要,促进同学自行发现问题,不怕自己的疑问不成熟,不作第一步,就没有最终成熟的希望。因此,大家不要怕怀疑,也不要把自己的怀疑藏在心里,直接说出来,而思考解决方案。我最喜欢的是不怕跟我辩论的学生,老师也是人,所以也会有误解。这种学生因为有自己的思路,所以有时候会让我发现新的问题。

在这方面个人建议,从中学开始推动讨论课,鼓励开学生论坛等,促进学生自由思考与发挥,通过发挥与讨论累积了解生活的经验。

很多人的脑海里的历史就是经学,要读传统文献而循着它们叙述历史。但是历史文献难道可以阐明历史真相﹖历史文献写作背景是什么﹖历史文献写作目的是什么﹖很少有文献以纯粹表达历史真相为目标,但甚至在既令写作没有其他目标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文本与其所描述的事件还是有出入。以下举例:

本人今年在暑期学校讲过几堂课。有一位外校同学记录本人一堂课的内容,之后描述自己作史者的写作过程,最后她总结:

* * *

经此过程,我发现,史官真的很不容易,仅仅是记录里边也大有门道,尽管我不知道我的行为是否符合史官的规范,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当时的笔录绝不可能直接形成文献,必须有史官的润色和加功,因此史官这一职业对文明的保存意义重大。同时我也感觉到了口头与书面传统的巨大差异,即使自己一直要求实录,但最终为了更好的效果而放弃了纯粹的实录。

* * *

这位同学努力想作表达真相的“史官”,但还是“最终为了更好的效果而放弃了纯粹的实录。”我们思考:撰写二十五史的史官难道“要求实录”﹖国家历史离不开撰写历史的国家的政治,离不开写作方的立场等等。

历史文献是隐藏史实的密码。人生中也很难看到透明的事实,在隐藏和暗示之中,人要作自己的生活选择。学历史是从怀疑文献字面所表达开始,学习生活时,也需要从不断地侦探事件背后的意义开始,从而进一步追求了解事件的真相。

另外有人表达:“历史都是强权的诠释。假的。” 说得很好。这是因为历史诠释经常在某一权威权体手里,经常离不开某势力的政治或群体的利益,就因为如此历史文献所记录,都奠基于记录者的目标,而记录者的目标未必是传达真相。同时学不会历史实际上所教课程的社会,只能循环着重复走恶性圆圈。因此历史侦探能帮助人人与社会走出迷宫,不再一遍又一遍往绝境走。

怀疑就是思考的出发点。思考乃是掌握生活的方法。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怀疑之心,这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目的。

历史的问题是人在天地之间,不知其天,不知其地,不可知其人。历史方法无所不包,是因为人生所影响的因素无所不包。

为了了解别人做事的理由和内在逻辑,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什么困难,哪里有余,哪里有缺,为什么高兴和悲伤,等等。这是纯粹读文献所没办法剖解的。了解人是无所不包的跨学科的命题,实际上我们大部分学科是以了解人生的目的为起点,人首先是生活于地球上的自然物,所以历史侦探也包含很多自然学科角度。

授课时,本人经常提醒同学,历史不仅仅是有时间,也有具体的地区的地貌、气候,这决定人们周围能看什么风景、认识什么植物和动物、住什么房子、穿什么衣服、担心什么情况、怕什么灾害等等。

本人建议,多推动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发展交流,一边提醒文学院同学,人的问题离不开地球、水土、环境及生物的存在,另一边让自然科的同学了解,他们所学到的,最终牵涉到人生。

另外,本人建议推动带田野考察的课程、进行考察的教育活动。

历史有很多非文字史料,其中最直接的是人们亲手所做的文物。

去年有一位大一同学问我:“怎么可能看某一图片就能够说这是什么文化或时代﹖”

我这样回答:“认识某一个人的出发点,是能够认得出他的脸,知道而记住他的样貌,这是认识人的第一步,在此之后也许可以了解他的生活故事,他的习惯,了解他的想法等等,但是首先要认得出面貌,才不把他与其他人混淆。每个时代和文化也有自己的面貌。如果红山文化墓地的照片与良渚文化墓地的照片都分不清,这说明把良渚和红山两个文化都不认识。我们可能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对他们人的想法不知悉,但至少见过,知道这些文化的面貌,这是认识的第一步。如果把商代或汉代代表性的器物或遗迹都认不出来,怎么能讨论这些时代的特征﹖如果古埃及的雕塑与古希腊的雕塑混淆,怎么能够讨论古埃及或古希腊的历史与文化﹖熟悉面貌是认识的第一步,从其而开始;一切理论、一切讨论都在此之后。同学理解和讨论不成熟,这都不要急,这都可以慢慢来,但首先一定要初步认识,认得出时代面貌。”

本人在历史系教学碰到的问题是,很多已进大学的同学没去过博物馆,对里边收藏的文物不熟悉。因此非常需要安排修课时带学生到博物馆去参观,在现场介绍不同时代与文化的独特面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