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文化中有狗基因?“狗的传人”改变中国走向,历史拐点在这
“狗的传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本周在北晚“一方钩沉”专栏上,专门谈了“狗文化”,已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编发了两篇。这篇继续聊,是专栏稿中的核心内容。
让人遗憾的是,文章在报纸上甫一发表,很快就被其他媒体拿去用了,也不经我授权——中国一些媒体人的版权意识真的令人心寒,请尊重作者的劳动!

(龙文化)
如同“龙”一样,“狗”也曾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文化有“狗基因”。据《山海经·西山经》,在中国家喻户晓、生育万物的西王母就有“狗基因”:“其状如人,X(造字:“豹”右边换成“句”)尾虎齿而善啸。”这里的X尾就是狗尾巴。
在早期,犬与龙也常被相提并论,《墨子·非攻下》便有“龙生于庙,犬哭乎巿”的说法。
“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无处不在,至今人们的行为表现、言语表达都有“狗元素”,这仅从汉字中创造中就能看出来,含“犬”字很多。笔者发现,《说文解字》“犬”部共收录83个字,加上“X(造字,两个犬字)”部3个字,计86个字。

(商代金文“犬”,简直是画出来的)
到南北朝时,含“犬”的字激增,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里便收入了265个字,如“臭”、“嗅”、“哭”、“默”、“戾”、“独”、“犯”、“狂”、“狠”、“猛”、“获”、“狎”、、“状”、“狱”、“器”……而这仅仅是“犬”部,还有大量分散在其他部首内,这些字反映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有一些字中的“犬”,在现代汉字中已改变了,如“笑”字,下部原本也是“犬”。
《玉篇》中将此字归在“竹”部,写作“X(造字,笑下面的“夭”换成“犬”)。人类最基本的感情表达方式“哭笑”均因狗而生,借犬表达。再如“奖”,下面原来也是“犬”,可见,古今人都在乎的“奖状”,都想“获奖”,皆因狗而来……类似还有很多,可见狗文化影响之广,魅力之大。

(篆书“哭”)

(篆书“笑”)
但是相对于“犬祖神话”来说,上述都是小事,“狗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才是大事。
大家常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其实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些民族认为自己是“狗的传人”,这些民族以犬为图腾。有一个“女配槃瓠”的传说,反映的就是这个内容。
中华“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帝喾,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在征伐犬戎部中立了大功的狗盘瓠[pán hù],生了12个孩子,6男6女……
这就是苗、畲、瑶、黎、侗、壮、佤等少数民族始祖诞生的传说,乃“人犬婚配”神话,用俗话来说就是“狗创造了人”。
至今,以狗为图腾的族畲,仍传唱着《狗皇歌》。瑶族有“盘王节”,会跳起“盘王舞”,所谓盘王就是“狗王(皇)槃瓠”。

(畲族始祖画壁画中的盘瓠形象,取敌头颅献高辛氏帝喾)
“犬祖神话”由来已久,《后汉书·南蛮传》便有记载:“槃瓠死后,(12个兄妹)因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
这“自相夫妻”,就是人类早期的婚姻形态“兄妹婚”,可见粗话所说的“狗崽子”、“狗娘养”的,并非无端而起。
与“龙的传人”一样,“狗的传人”在中国历史上同样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曾多次影响中华民族的走向。最重大的一次发生在公元前771年,以狗为图腾的犬戎人,便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拐点。
《史记·周本纪》记载:“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至此,西周灭亡,继位太子的周平王眼看在西部无法呆了,“乃东徙于洛邑”,此即“平王东迁”。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十二属相》之戌狗)
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国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成一方诸侯国,世代为周王养马的秦人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所以史家说“无犬便无秦,无秦无中国”。
“犬戎败幽王”事件,是“龙的传人”败给了“狗的传人”,可见这些以犬为图腾的民族的厉害和重要!
事实上,“狗的传人”与“龙的传人”在长期交流、融合中,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才形成了今天“一家亲”的中华大民族,创造了民族辉煌!

(陕西蒲城张按答不花夫妻墓壁画“出行图”,主人带着两只狗.)
唐朝惟一以皇后礼下葬公主墓考古发现蹊跷,壁画侍女面部全被抠了
唐太宗最小女儿婚姻与暴亡之谜本文作者倪方六古代皇帝多子女。以中国古代最有作为皇帝之一的李世民来说,他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新城公主,就是李世民的女儿——21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05:190000荐书 | 朱凤瀚:《甲骨与青铜的王朝》
甲骨与青铜的王朝(全三册)作者:朱凤瀚著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3月定价:580元作者简介朱凤瀚,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副主任委员,前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古文字、青铜器、出土文献。著有《商周家族形态研究》《中国青铜器综论》等。内容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55:050001楚国超级大墓,墓穴深到让盗墓贼绝望,官方动员2万人才找到墓室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长河中,众多的古墓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其中一座引人瞩目的楚国超级大墓,以其巨大的规模和深不可测的墓穴而闻名于世。这座位于湖北省的包山大冢,被誉为“楚国的百科全书”,不仅是古代楚国文化的珍贵代表,也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之旅。早在1986年,湖北省荆门市准备修建一条铁路,一场偶然的意外引发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探索。我要新鲜事2023-09-22 19:46:280000豫鲁盗墓者先后盯上了安徽一座大墓,河南人得手了,山东人被抓了
安徽淮南武王墩被盗经过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安徽淮南三和镇徐洼村村南,有一座大土堆,有五六千平方米,十几米高,当地人称“武王墩”。附近几公里范围内还有不少这样的土堆,都叫“墩”:黄泥孤堆、望坝孤堆、白泥孤堆、尖孤堆、平孤堆、马家孤堆、大孤堆、李三孤堆等,只是规模比武王墩稍小。安徽考古部门勘探后证实,这些土堆全是先秦古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01:280000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经历了同世界考古学大致相似的发展阶段,即从以研究古代遗物为主的古器物学发展为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再发展到以全面复原古代人类社会历史为目标的现代考古学。每一个阶段的理论、方法在许多方面是相似或相通的,但中国考古学毕竟还有自己的特点。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