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文化中有狗基因?“狗的传人”改变中国走向,历史拐点在这
“狗的传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本周在北晚“一方钩沉”专栏上,专门谈了“狗文化”,已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编发了两篇。这篇继续聊,是专栏稿中的核心内容。
让人遗憾的是,文章在报纸上甫一发表,很快就被其他媒体拿去用了,也不经我授权——中国一些媒体人的版权意识真的令人心寒,请尊重作者的劳动!

(龙文化)
如同“龙”一样,“狗”也曾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文化有“狗基因”。据《山海经·西山经》,在中国家喻户晓、生育万物的西王母就有“狗基因”:“其状如人,X(造字:“豹”右边换成“句”)尾虎齿而善啸。”这里的X尾就是狗尾巴。
在早期,犬与龙也常被相提并论,《墨子·非攻下》便有“龙生于庙,犬哭乎巿”的说法。
“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无处不在,至今人们的行为表现、言语表达都有“狗元素”,这仅从汉字中创造中就能看出来,含“犬”字很多。笔者发现,《说文解字》“犬”部共收录83个字,加上“X(造字,两个犬字)”部3个字,计86个字。

(商代金文“犬”,简直是画出来的)
到南北朝时,含“犬”的字激增,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里便收入了265个字,如“臭”、“嗅”、“哭”、“默”、“戾”、“独”、“犯”、“狂”、“狠”、“猛”、“获”、“狎”、、“状”、“狱”、“器”……而这仅仅是“犬”部,还有大量分散在其他部首内,这些字反映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有一些字中的“犬”,在现代汉字中已改变了,如“笑”字,下部原本也是“犬”。
《玉篇》中将此字归在“竹”部,写作“X(造字,笑下面的“夭”换成“犬”)。人类最基本的感情表达方式“哭笑”均因狗而生,借犬表达。再如“奖”,下面原来也是“犬”,可见,古今人都在乎的“奖状”,都想“获奖”,皆因狗而来……类似还有很多,可见狗文化影响之广,魅力之大。

(篆书“哭”)

(篆书“笑”)
但是相对于“犬祖神话”来说,上述都是小事,“狗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才是大事。
大家常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其实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些民族认为自己是“狗的传人”,这些民族以犬为图腾。有一个“女配槃瓠”的传说,反映的就是这个内容。
中华“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帝喾,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在征伐犬戎部中立了大功的狗盘瓠[pán hù],生了12个孩子,6男6女……
这就是苗、畲、瑶、黎、侗、壮、佤等少数民族始祖诞生的传说,乃“人犬婚配”神话,用俗话来说就是“狗创造了人”。
至今,以狗为图腾的族畲,仍传唱着《狗皇歌》。瑶族有“盘王节”,会跳起“盘王舞”,所谓盘王就是“狗王(皇)槃瓠”。

(畲族始祖画壁画中的盘瓠形象,取敌头颅献高辛氏帝喾)
“犬祖神话”由来已久,《后汉书·南蛮传》便有记载:“槃瓠死后,(12个兄妹)因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
这“自相夫妻”,就是人类早期的婚姻形态“兄妹婚”,可见粗话所说的“狗崽子”、“狗娘养”的,并非无端而起。
与“龙的传人”一样,“狗的传人”在中国历史上同样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曾多次影响中华民族的走向。最重大的一次发生在公元前771年,以狗为图腾的犬戎人,便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拐点。
《史记·周本纪》记载:“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至此,西周灭亡,继位太子的周平王眼看在西部无法呆了,“乃东徙于洛邑”,此即“平王东迁”。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十二属相》之戌狗)
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国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成一方诸侯国,世代为周王养马的秦人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所以史家说“无犬便无秦,无秦无中国”。
“犬戎败幽王”事件,是“龙的传人”败给了“狗的传人”,可见这些以犬为图腾的民族的厉害和重要!
事实上,“狗的传人”与“龙的传人”在长期交流、融合中,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才形成了今天“一家亲”的中华大民族,创造了民族辉煌!

(陕西蒲城张按答不花夫妻墓壁画“出行图”,主人带着两只狗.)
启功先生二三事(二)
校训在师大物理楼与英东楼之间的墙影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远远的就映入眼帘。字体秀气又刚劲有力,这是启功先生书写的。师生们都知道启先生书写了校训,但不知道校训的由来。000324个节气中哪个算第一个节气?别说“立春”啊,再想想
24个节气中哪个第一个节气?本文作者倪方六“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016年11月30日,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多数人能背出来、习以为常的二十四节气被这么申遗,大家倒变得好奇起来。比如,本文要说的——24个节气中哪个第一个节气?节气民俗图:打春牛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22:400000巨嘴龙:中国小型植食恐龙(长1米/上嘴壳内勾尖锐)
巨嘴龙是一种角龙下目中的原角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只有1米,属于植食性小型恐龙的一种,它和其他原角龙科恐龙最大的不同就是长有类似鹦鹉鸟喙状的庞大嘴壳,尤其是上嘴壳极度弯曲和尖锐。巨嘴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38:330000造墓时设反盗层活杀盗墓人,盗墓更有一套,墓室发现一批盗墓工具
中山怀王刘修墓的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提到金缕玉衣,不少网友可能就会想起河北满城汉墓,墓主中山靖王刘胜夫妻都穿着这种殓服。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是中国考古首次发现,而且十分完好,所以引起轰动。刘胜的金缕玉衣是1968年出土的,不可多得。谁想5年以后,刘胜的后代、中山怀王刘修墓被考古发掘,又出土了一件金缕玉衣,质地比刘胜的还好,是当时皇帝赐的,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刘修墓发掘于1973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51:100000棘椎龙:非洲小型食肉恐龙(长3米/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
说到远古时代的恐龙,食肉恐龙总是容易被人记住,恐龙之王霸王龙是这样,棘龙也是如此。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叫棘椎龙的食肉恐龙,它出土于非洲,一起去认识看看。棘椎龙基本资料体型:棘椎龙是一种非洲的小型食肉恐龙,它体长3米,与窃肉龙、剑节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457位,生活在距今1.12亿年-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9:15: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