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西团山文化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33:450阅

中国东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分布在吉林省东南部东辽河与松花江上游的长春、吉林地区。以最初发掘的吉林市郊的西团山遗址而得名。年代大约为公元前第1千年。








该文化陶器都是夹砂陶,呈不均匀的红褐色。以泥条盘筑法分别制成器物的口、腹、底等,再将各部分接合成器。器表大都经过刮磨整治,罕见纹饰。器类有罐、长颈圆腹壶、单孔甑、鬲、筒形或杯形鼎、直口或敛口钵等。青铜工具发现较多,主要有小刀、锥、斧和凿等。作为武器的矛、短剑和镞发现较少,矛主要为直刃和曲刃两种,前者接近于中原式矛,而后者则近于曲刃青铜短剑,具有东北地方特色。还有用做服饰的各式铜扣。石器仍被大量使用。多为磨制的斧、锛、凿、半月形穿孔石刀和细长的石镞,也有打制的叶状有翼石镞,还有少量打制亚腰石锄和环形石器等。从发现的工具看,当时已有原始锄耕农业,而出土猪骨表明已有家畜饲养。






居址多选择在沿河高地,平地的居址年代稍晚。房屋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也有用自然石块垒砌住屋的。墓葬大都是单人葬。有较浅的长方形土圹。圹内常以石块围砌成葬具。还有在葬具旁砌造“附棺”以存放随葬品的。随葬陶器多为一、二件钵或罐(壶),极少用鼎、鬲随葬。此外,男性多以斧、凿、镞等工具和武器随葬。女性的随葬品则多为小刀和纺轮。西团山文化的发现是以考古学文化观念去认识秦以前东北地区金属文明的开始。关于它的分期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十大考古”深度解读 | 李新伟:“跨界”和“出圈”——中国考古百年华诞史前考古重大发现述评
2021年,史前考古重大发现频出,精彩一如既往,更逢中国考古学百年华诞,社会关注度陡升,频频“跨界”和“出圈”,直冲热搜榜首。当此重要时间节点,回首中国史前考古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确立中国的史前基础的百年历程,品味入选和入围的2021年史前考古新发现,首先,当然是赞叹“这盛世如你所愿”,随后,也引发出对中国考古学研究本身“跨界”和“出圈”的思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11:000002吐鲁茨龙:蒙古小型恐龙(仅1米长/处于疑名状态)
吐鲁茨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暴龙超科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早期,属于迷你型的肉食恐龙的一种,体长普遍只有1米左右,目前被认为是暴龙科的祖先,但是现在还是属于无资格名称的状态,并没有正式的描述和命名。吐鲁茨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7:08:180000唐代古墓中的盗墓贼,因为跟同伙起了内讧,结果被封在里面上千年
前言:很多人对于古墓的印象都十分的刻板,认为古墓里面除了棺材和殉葬的珠宝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但实际上古墓中的精彩远超乎人们的想象,有考古学家透露在考古挖掘工作当中,他们见识过不少稀奇古怪的古墓,什么能够保存千年没有辨认字的美酒和鸡蛋,什么一推开古墓门居然有一桌好酒好菜。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0:45:090000特稿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热点观察
作者:清源文化遗产团队7月16日至7月31日,第4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福州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共有34个申报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5项自然遗产,29项文化遗产,3项大幅度边界扩展。中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中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6项。大会在线审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30:510000秦始皇陵地宫为何没被盗 考古说:项羽阴差阳错成了“护陵人”
秦始皇陵地宫的遭遇盗墓事件一直是个谜团,只有亲自开挖才能揭开真相。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秦始皇陵地宫至今应该保存完好。一、秦始皇陵地宫为何没被盗的原因1、考古学家在秦陵封土堆上进行了超过4万个探孔,但仅发现了2个盗洞,且这些盗洞的深度都不及地宫。2、秦始皇陵地宫的范围已初步确定,并且找到了一些甬道,这些甬道没有受到人为干扰或破坏的痕迹。我要新鲜事2023-09-08 19:24: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