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珍贵文物差点落入日本人之手,台湾找美国人要却耍懒不想还
居延汉简外藏经过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居延汉简,是民国时一次重要的重大文化发现,其数量远远超过斯坦因所发现的“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是一部相当完整的“边塞实录”,相当珍贵。内容大多涉及当时的边郡军事、屯戍及边地生产、生活方面,是研究两汉边塞制度、人口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居延汉简)
抗战期间,居延汉简遭难。这篇文章就来讲述居延汉简外藏经过。
居延汉简初存于北平图书馆,后转到北京大学研究院考古学会。
抗战爆发前,居延汉简未能与故宫文物一道南迁,留下了安全上的大隐患。如果不是考察团员之一、名叫沈仲章的中国学者冒死保护,居延汉简可能不是被劫去日本,便是被野蛮的日军当柴火烧了。

(居延遗址)
1937年8月1日,日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城,包围了北大校园,居延汉简的厄运就在眼前。沈仲章时为北大研究所语言音律实验室助教,兼任西北科学考察团理事会的干事,看到形势危急,沈仲章一个人偷偷爬进藏简的房间,分三四次把汉简统统转移了出来。
几天后,日本特工处的三村大佐便乘车来到北大,寻找这批汉简了……若不是沈仲章的个人冒险,这批珍贵汉简肯定全部落入日本人手里。

(日军进入北平)
估计日本人不会放过,在时语言学副研究员周殿福和一个工友的帮助下,沈仲章将汉简存放在附近嵩公府北大图书馆后面。接下来,又把汉简一根一根地卷起来,放在箱子中拎出,藏于西北考察团理事会负责人徐森玉的住处——北长街的一座小庙里。
在得到领导指示后,沈仲章把汉简从沦陷的北平带出,运到天津。再由天津运到香港。汉简在这一“逃亡”过程中,充满了惊险,赴港是从水路搭船走的,沈仲章先将汉简当做旅客的私人行李托运,混上了船。

(民国客轮)
但上船也不保险,有日本海军的检查,后得到船长的帮助,放进了驾驶室。
就在以为万无一失时,却出了大意外。轮船到青岛说要停十几个小时,心情放松下来的沈仲章雇了一只小木机船,摆渡到岸上转转。可是,回来后发现轮船早开走了,海上连个影儿也不见。幸运的是,船长在接到沈仲章的紧急电报后,很守信地把箱子交给了在香港的指定人。
最后,居延汉简转到时香港大学校长蒋梦麟手里,才有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处。

(美国国会图书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局势日益危险,香港也不平安了。蒋梦麟等学者经慎重考虑之后,决定让汉简“留洋”,运往美国暂存。在时民国政府驻美大使胡适先生的帮助下,汉简运抵后存进了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仓库中。
居延汉简在美国一放就是二十多年,虽然当时说明是暂放,但美国方面却迟迟不予归还,要耍赖。1958年起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就此事多次向美国国会图书馆交涉,但到4年后去世,胡适也未得到明确答复。直到1965年,美国政府才同意将汉简送还台湾。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居延汉简现收藏于台北市南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大陆学者想看看也不容易。令大陆学术界高兴的是,从1972年到1982年,由甘肃省等多家文物考古单位联合组成的“居延考古队”,在居延地区又先后发掘出了汉简近二万枚。
现在,中瑞科考队发现的叫“居延旧简”;新中国成立考古队发现的叫“居延新简”。

(行走的沙漠中的中瑞科考队)
瓷器莲花纹在清代的巅峰状态
莲纹自东晋出现在瓷器上以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到宋代已完全脱离了宗教影响,成为优美的纯装饰性题材。由于唐宋以来推崇牡丹,莲花已逐渐失掉其传统的优势地位。但深受人们喜爱的莲纹仍是宋代各大窑系中普遍使用的题材。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1:22:420000古人死后都讲求入土为安 为啥很少有古墓被发现?(发现古墓)
大多数的古墓已经被深埋在地下。我们都知道人们都有着一种入土为安的理念,尤其是在我国的古代人人在,人在死亡之后都是要埋进土里的,要知道我国有了几千年的历史,那么去世的人也不光只有几亿,这样我要这么多的人入土为安,那为什么现在能够发现的墓穴并不是特别多。古代的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07:230000中秋预热,讲个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唐明皇从天上盗回仙曲的故事
欢迎关注“考古学了吗”,考的是古,说的是今,希望我们都能有所收获。马上就要中秋节了,讲个与唐明皇、《霓裳羽衣曲》有关的中秋传说,当作开胃前菜。唐人小说集《唐逸史》《集异记》《龙城录》等,都记载了一个唐明皇在中秋节夜游月宫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越传越广,宋人写诗、明人画画、元人编杂剧、清人唱戏本,都在讲这个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23:190000古代医闹怎么闹?误诊名医被灌屎水拔胡子
古代发生医患纠纷如何做鉴定本文作者倪方六近年来,医患纠纷备受瞩目,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已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据报道,仅2013年统计到的全国医疗纠纷便达7万件左右。在古代中国,同样存在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因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在史籍中多有记载,有的医生甚至被病人家属灌屎水、拔胡子。那么,古代如何处理医患纠纷,发生了医患纠纷如何做鉴定?古代医生讲究自我保护——不上路子病人不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8:25:320000法国印象派画家——Claude Monet(1840-1926)1
我要新鲜事2023-06-03 10:30:4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