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珍贵文物差点落入日本人之手,台湾找美国人要却耍懒不想还
居延汉简外藏经过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居延汉简,是民国时一次重要的重大文化发现,其数量远远超过斯坦因所发现的“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是一部相当完整的“边塞实录”,相当珍贵。内容大多涉及当时的边郡军事、屯戍及边地生产、生活方面,是研究两汉边塞制度、人口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居延汉简)
抗战期间,居延汉简遭难。这篇文章就来讲述居延汉简外藏经过。
居延汉简初存于北平图书馆,后转到北京大学研究院考古学会。
抗战爆发前,居延汉简未能与故宫文物一道南迁,留下了安全上的大隐患。如果不是考察团员之一、名叫沈仲章的中国学者冒死保护,居延汉简可能不是被劫去日本,便是被野蛮的日军当柴火烧了。

(居延遗址)
1937年8月1日,日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城,包围了北大校园,居延汉简的厄运就在眼前。沈仲章时为北大研究所语言音律实验室助教,兼任西北科学考察团理事会的干事,看到形势危急,沈仲章一个人偷偷爬进藏简的房间,分三四次把汉简统统转移了出来。
几天后,日本特工处的三村大佐便乘车来到北大,寻找这批汉简了……若不是沈仲章的个人冒险,这批珍贵汉简肯定全部落入日本人手里。

(日军进入北平)
估计日本人不会放过,在时语言学副研究员周殿福和一个工友的帮助下,沈仲章将汉简存放在附近嵩公府北大图书馆后面。接下来,又把汉简一根一根地卷起来,放在箱子中拎出,藏于西北考察团理事会负责人徐森玉的住处——北长街的一座小庙里。
在得到领导指示后,沈仲章把汉简从沦陷的北平带出,运到天津。再由天津运到香港。汉简在这一“逃亡”过程中,充满了惊险,赴港是从水路搭船走的,沈仲章先将汉简当做旅客的私人行李托运,混上了船。

(民国客轮)
但上船也不保险,有日本海军的检查,后得到船长的帮助,放进了驾驶室。
就在以为万无一失时,却出了大意外。轮船到青岛说要停十几个小时,心情放松下来的沈仲章雇了一只小木机船,摆渡到岸上转转。可是,回来后发现轮船早开走了,海上连个影儿也不见。幸运的是,船长在接到沈仲章的紧急电报后,很守信地把箱子交给了在香港的指定人。
最后,居延汉简转到时香港大学校长蒋梦麟手里,才有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处。

(美国国会图书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局势日益危险,香港也不平安了。蒋梦麟等学者经慎重考虑之后,决定让汉简“留洋”,运往美国暂存。在时民国政府驻美大使胡适先生的帮助下,汉简运抵后存进了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仓库中。
居延汉简在美国一放就是二十多年,虽然当时说明是暂放,但美国方面却迟迟不予归还,要耍赖。1958年起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就此事多次向美国国会图书馆交涉,但到4年后去世,胡适也未得到明确答复。直到1965年,美国政府才同意将汉简送还台湾。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居延汉简现收藏于台北市南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大陆学者想看看也不容易。令大陆学术界高兴的是,从1972年到1982年,由甘肃省等多家文物考古单位联合组成的“居延考古队”,在居延地区又先后发掘出了汉简近二万枚。
现在,中瑞科考队发现的叫“居延旧简”;新中国成立考古队发现的叫“居延新简”。

(行走的沙漠中的中瑞科考队)
被误解的伐字:甲骨文改写认知 难怪金文中不说“武王伐纣”
周初金文中的“武王征商”与“武王克商”一词,实际上是指武王征讨商朝政权的行动,而不是我们常说的“武王伐纣”。早期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提供了更早的证据,例如著名的《利簋》青铜铭文中记载着“武王征商”的字样,表明武王出征商朝。古代的书籍非常注重每个字的含义和深意,那么为什么在周初的金文中使用“征商”或“克商”,而不是“伐纣”或“伐商”呢?其中一个原因与对“伐”字的误读有关。我要新鲜事2023-09-29 20:12:580000河南出现吃人古墓 盗墓贼有去无回(古代凶墓)
河南出现一座会杀人的古墓其中埋藏着许多机关。大家在看盗墓类的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能够看到在这些墓穴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机关,并且在这些机关之下还埋藏了不少的盗墓贼,毕竟每一个朝代甚至每一个人的机关都是会有所不同,盗墓贼们在进入古墓之前一定会进行研究,尽量不让自己收到机关的威胁,但是即便如此,死亡的盗墓贼依然不在少数,而在之前我国河南曾经出现过一个会吃人的古墓,也被称之为我国第一凶墓。一、发现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08 18:13:390000张十庆:日本玉虫厨子与东亚早期建筑样式
日本小木作玉虫厨子,以其作为早期佛教遗物的重要性而闻名,日本美术史与建筑史学界对之有较多的分析研究,国内学界亦有刘敦桢译注的《玉虫厨子之建筑价值并补注》[4]一文,可借之对玉虫厨子背景及基本分析有大致了解。玉虫厨子在早期东亚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中国早期建筑的研究也尤具意义,本文从东亚背景及样式史的角度试作梳理和讨论。一性质与特色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24:080001中国古人的上厕所习惯,“厕读”是其中之一
古人的豪厕与厕读习惯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过古代的厕所(见《中国先秦时期公厕已有标准化要求,围墙很高,偷窥困难》一文)。早期的厕所一般都安排在屋外,将厕所设置于厕所,就成了总体建筑的一部分,要求便高了,有了“豪华”的概念。秦汉以后,权贵一般都建有私家厕所,不再是简单的方便之所,而是一种富有和地位象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56:060000四川成都挖出明代古墓 墓穴主人居然是太监(太监古墓)
太监在明朝也有比较高的地位。2003年成都发现一个古墓之后进行挖掘,没有想到是一个合葬墓穴,可是等到专家们挖开之后居然傻眼了,因为这个墓穴里面两个墓穴的主人居然是两个男人,其实也不能算是完全的男人,因为他们是太监。这一点还是让专家们非常的疑惑。因为在这之前也发现太监的墓穴从来没有合葬过的。太监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5:47: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