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收藏中国殷墟文物最多的国家,投降后没来得带走甲骨被发现
中国绝版文物殷墟甲骨都流落哪去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文章,是我几前年出版的《民国盗墓史》一书中,有关甲骨的最后一部分,主要说的是甲骨流散到国外问题。

(殷墟甲骨出土坑,后恢复,原甲骨被整体调出,留下此大坑)
上一篇说了国学大师罗振玉使用“酒·色”手段,从古董贩子那里搞到了甲骨的真实出土地点,这一篇仍顺着这个往下说。因为,目前中国殷墟甲骨最大的流落国家之一就是日本,而这与罗振玉有一定的关系,罗振玉对甲骨的流失日本负有一定的责任。
据当代已故甲骨文学家胡厚宣先生1984年统计,目前共有12个国家或地区收藏有中国殷墟甲骨,计约26 700片,其中以日本为最,达12443片,之外分别是加拿大7802片、英国3355片、美国1882片。
日本能成为“藏甲大国”,离不开罗振玉的“帮助”,其中不少是直接从罗振玉手里散失出去的。罗振玉到底卖给日本人多少甲骨,现在已无法搞清,但可以想见不会少。

(罗振玉照片)
罗振玉与王国维一样,在当年都是著名的保皇派,不喜欢革命,他曾出任伪满洲国参议府参议、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当过“汉奸”。因为这个,成了罗振玉一生最大的污点。
除了研究学问,罗振玉一生还兼做古玩生意,与日本古玩商往来密切。

(甲骨文部分文字字例)
亦文亦商,民国文博考古界不少学者都是这样,如考古学家卫聚贤也是。因此不少人一生是毁誉参半,罗振玉也是这样,他旅居日本时,靠出售古玩为生,不少甲骨就是这个时间卖给日本人的。
1940年罗振玉在旅顺病逝后,“罗氏甲骨”的下落成了一个谜。抗战胜利后,从日办企业远东榨油厂区发现了一个密封焊死的弃置大铁箱,打开一看,里面竟然藏着84个精致楠木小匣,匣中放存1270片甲骨。后经胡厚宣鉴定,这批甲骨是日伪时期下落不明的“罗氏甲骨”中的一部分。

(旅顺是日军重要据点)
这批甲骨为何时何人所藏、为何会放在远东榨油厂,令人费解。推测是日本人劫掠得手后,却未能及时带走。这种推测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当时日本人纷纷离厂,唯恐走迟了走不掉,却有一个日本工程师不愿意离开。但在箱子被中国人打开后,此人便神秘失踪了。
不过,算上榨油厂发现的这部分,“罗氏甲骨”仍不全,大部分去向还是无法说清楚。

(晚清时旅顺就是日本人重要盘据地)
有一种说法是,抗战胜利后,罗振玉的全部收藏被苏联红军从旅顺运去了莫斯科,装了“两火车皮”。
说到这事情,有件事值得一提。苏军解放旅大后,也占据旅顺罗振玉家,把大量珍贵的藏书、各类文物,通通以对日战争“胜利品”的名义,据为苏方所有。

(乘军舰来到旅顺的苏军)
当时,多年来深知罗家文物、书籍价值的《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一书作者李元星获悉后心急如焚,迅速将此事报告给延安来的掌管大连文教事业的老干部廖华,然后直接上报延安。据说,毛泽东接到报告后,亲自过问此事,请斯大林下令苏军将罗家抄走的“胜利品”归还中国,最终由廖华代表中国政府接收了罗家这批文物。
这是《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一书序中记述的事迹,实际上,苏军到底从罗家抄走了文物,全归还了吗?这都是疑问。而且,罗家文物中应该有殷墟甲骨的。这么一分析,“罗氏甲骨”下落不明部分,现在很可能在俄罗斯……但是,能要回吗?

(俄罗斯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藏殷墟甲骨)
遗憾中还有欣慰,日本人在弄走中国殷墟甲骨后还是很负责的,并进行了认真研究,有的日本甲骨文研究学者的学术水平远超中国学者。如名叫岛邦男的日本甲骨学家,就很厉害。
岛邦男著有《殷墟卜辞研究》、《殷墟卜辞综类》等。《殷墟卜辞研究》是一本对殷商祭祀制度与商代社会进行深入研究的著作,尤其是商代地理部分更是岛邦男用力最深之处,中国甲骨专家董作宾先生生前曾经说过:“虽然卜辞中载有许多地名,但是无人能够把它们一一都画上地图。”但是,岛邦男正就绘制出这样一幅古地图。

(旅顺博物馆馆藏殷墟甲骨文主要是日本人留下的,未来得及带走)

(旅顺博物馆馆藏殷墟甲骨文主要是日本人留下的,未来得及带走)

(旅顺博物馆馆所藏殷墟甲骨,不少都是稀见甲骨)
还有一位日本甲骨研究专家叫贝冢茂树,研究领域涉中国的甲骨、金文以及中国上古史,被誉为京都大学“三杰”之一。他一生著作丰富,著有《京都大学人文科学院研究所藏甲骨文字》、《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甲骨文字·本文篇》以及《古代殷帝国》等。
从日本研究甲骨文这么厉害上,也可知道他们研究中国有多厉害了。再就此作进一步推测,殷墟甲骨流落在日本的实际数量也不是一般的多,应该远超胡厚宣统计的12443片。

(日本京都大学,这里有不少研究甲骨的汉学家)
舞马衔杯银壶,禁止出境的国宝,却讲了一个倒霉悲惨的故事
考的是古,说的是今,欢迎关注“考古学了吗”。陕西是中华文明核心区之一,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170余万件(组)文物。在这些如星辰般灿烂的文物中,称得上国宝级文物的只有18件(组),而其中,从不出境展览的文物只有两件。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件,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08:060000三国中的名人鲁肃 最后埋葬在那里(鲁肃墓)
鲁肃墓最大的可能是小独山。鲁肃在46岁时因病离世,不过正史中只明确记载了孙权厚葬的他,至于他到底埋葬在哪里却并没有明说。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地方开始传出鲁肃墓,现在已知的就有五处之多。那么第一处就是鲁肃的家乡江苏临淮,这里在三国志中就有记载,说是鲁肃死后被安葬在老家临淮,一直到明朝嘉靖皇帝时期,那里还有他的墓碑。鲁肃墓我要新鲜事2023-03-19 23:13:370003古代有一种特殊“盗墓”现象,公开刨坟掘墓,执行“尸刑”
中国古代的“尸刑”本文作者倪方六刑法,是针对犯罪行为的,也就是说,是“活人刑”。但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死人刑”,专门惩罚死人的。人死了还怎么惩罚?直接对尸体动刑。如东汉要奸臣董卓,被杀死后也不解恨,要陈尸街头示众。董卓生前肥胖,守尸的士兵在董卓肚脐眼中插上灯芯,点燃照明,竟然持续数天。下葬了则要掘墓刨坟,挖出尸体惩治,古称“戮尸”。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29:130000湖北挖到超级大墓,出土10件“中国第一”文物,专家直呼绝世极品
一座已知的楚国超级大墓,上万名参与发掘的民工,十件“中国第一”国宝奇珍的出土...这座高等级贵族墓葬的主人究竟是谁?历经五天五夜的椁室清理工作,出土近2000件珍贵文物,但令考古队员感到不解的是,当打开椁室内分室那一刻,里面竟是红彤彤一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墓葬之下暗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别着急,关注小古,带你一起了解古墓里的那些事儿。我要新鲜事2023-06-15 20:27:07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宋瓷的发端
古代瓷器于东汉晚期成熟后,以青瓷为主要的品类,到了唐代白瓷逐渐成熟,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之外,还有黑釉、三彩、绞胎、加彩及釉下彩绘等陶瓷各擅胜场。宋代陶瓷奠基于过去的基础继续发展,窑场遍布各地,品质和数量大幅成长,开创中国陶瓷的黄金时代,而其成就可以从胎土质地、釉料呈色、烧窑工法、造型品类及装饰技法五方面进行讨论。1.精选优良瓷土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0:26: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