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调味料令西方人着迷,进口中国后中国人也离不开,烧菜少不了
胡椒的传奇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由丝绸之路传入的各种食材和佐料,直接改变了中国人的食材结构和烹饪方法,让中国美食变得更有滋味!
丝绸之路有陆上与海上之分,不论是陆上还是海上,都给中国人带来了丰富的可食之物。在以前专栏里,笔者曾提到胡荽、胡豆、胡萝卜、大蒜、大葱、芝麻、葡萄、石榴、胡瓜(黄瓜),等等,都是张骞凿空西域时或是之后,引入的外来物种。

(黄瓜,原名胡瓜,非中国原产)
其中的胡荽,既是体质蔬菜,又是调味佳物。
胡荽[suī]即香菜,又叫芫菜。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称:“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胡荽有一种特殊的香味,除了作为药用外,最常用来做菜、调味。如现在冬天,流行喝羊肉汤,端上来时店主都会问食客“放不放香菜”,就是这原因。

(羊肉汤,必放香菜,可减弱膻味)
羊肉里放香菜,是西域人的吃法。西域人多牛、羊肉,在没有引进辣椒的明朝以前,香菜是极好的去膻增鲜调料。但是,是香味都有人喜欢,有人讨厌,香菜也这样,因为香味独特,有的人接受不了,所以,餐馆老板会问问“放不放香菜”。
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海上丝绸之路也为丰富中国人餐桌作出了贡献。其中,“胡椒”让人中国人在烧肉时又多了一种选择,“洋椒(辣椒)”则导致中国传统菜系之裂变,诞生了湘菜、川菜等以辣味见长的新菜系。

(香菜)
胡椒在今天看来很平常,但在古代是非常之物,西方人为它着迷,进口中国后中国人离不开,至今如此。
十五世末欧洲“大航海时代”,就是从寻找东方香料胡椒开始的。欧洲人酷爱这种香料,在被阿拉伯人控制后,主动开展了一轮“找寻胡椒运动”。

((胡椒园等西餐佐料))
胡椒,中国古人又称“昧履支”,味辛辣,有黑胡椒与白胡椒之分,系热带植物,原产印度,盛产南亚、东南亚。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即称:“胡椒,出摩伽陁国,呼为昧履支。”
据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摩伽陁国为天竺(今印度)所属之国,古代中国多从海上进口胡椒,为什么要带“胡”字?或与胡椒最早从西域先传入中原有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引《广志》便称:“胡椒出西域。”

(胡椒园)
以肉为主菜肴的西域居民,烧肉必放胡椒,这种吃饭传到中原后很快被接受。《酉阳杂俎》称:“今人(唐朝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胡椒)。”因为香味独特,大受欢迎,身价很快便超过本土以麻辣见长的花椒。
从《齐民要术》引晋张华《博物志》“胡椒酒法”来看,魏晋时胡椒已进入中国古人的生活。这一时期,胡椒应该从西北、西南这两条陆上丝绸之路进口,在唐宋以后,主要由海上丝绸之路进口胡椒。

(欧洲人备餐,少不了胡椒)
胡椒在古代很长时间内都是奢侈品,一度是财富的象征。据《新唐书·元载传》,唐朝贪官、宰相元载被抄家时,竟然抄出了“胡椒至八百石”。虽然如此,古代消费量很大。
如在元朝,据《马可·波罗游记》,每日上市的胡椒有四十三担。在欧洲曾与金银同价,在中国,明朝时把胡椒当银子给官员发工资,每斤算一两银子。

(红烧肉,来点胡椒粉)
明朝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胡椒进口量大增,明宣宗年间胡椒库存最多时达300万斤。所以徐光启《农政全书》称:“今南番诸国及交趾、滇南、海南诸地,皆有之。已遍中国,为日用之物矣。”
丝绸之路改变了中国饮食文化,这方面还有很多。如胡萝卜、黄瓜等蔬果类植物的引进,改变了中国人的食物结构;葡萄酿酒技术的传入,则让中国人餐桌上多了份情调,有“葡萄美酒夜光杯”那般气氛。

(葡萄红酒)
现在都流行火葬,那么几千年之后如何考古呢?历史会不会断代?
“入土为安”是我国的传统,无论是百姓还是帝王,人们都讲究“入土为安”。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人们都讲究“入土为安”,在古代时期,丧葬的方式有很多,最让人惊奇的就是安放在悬崖上的棺材。这种丧葬方式发生在古代,大部分人的一生是没有见到过的。现如今的人们给这种丧葬方式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悬棺葬。人死后装进棺材里,然后再把棺材悬挂在悬崖绝壁上。我估计现如今已经没有人们这样安葬了,毕竟太危险。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4:14:470000栾川盗龙:河南小型驰龙科恐龙(体长3米/酷似鸟类)
栾川盗龙是一种驰龙科恐龙,诞生于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体长普遍只有2.6-3米左右,但是在驰龙科中它却是比较大型的恐龙之一。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河南省的栾川发现的,所以才以此地名命名。栾川盗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3:28:430000过去民间忌讳坐过大牢的人上坟,为什么?有两种说法,挺迷信的
坐过牢者不上坟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过去民间风俗不少,禁忌多多。以我研究的墓葬领域来说,说法尤其多。比如上坟,这是祀墓祭祖行为,每到清明节大家都会一起出去扫墓的。但是,有一类人在过去是决不可以去的,就是坐过大牢、受过大刑的犯罪之,这在汉朝时特别讲究。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聊这种风俗。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16:060001「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河西魏晋墓
魏晋时期酒泉、敦煌二郡境内的墓葬。酒泉附近的墓群,主要在甘肃省酒泉市西北、嘉峪关市东北的戈壁上。敦煌附近的墓群,以县城东南戈壁上的佛爷庙—新店台墓群最大。墓葬的特点是聚族而葬,排列有序,并在外面围筑平面方形的石围墙,均为凿建于戈壁砾岩上的有斜坡墓道的洞室墓,有的墓在洞室中再加砌砖室,地面有砾石起筑的截尖方锥形封土。规模较大的墓有前、后室和耳室,室壁嵌砌题材多样的画砖或绘有壁画。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32:180000石雕蚕蛹:作为最资深的“中国制造”,丝绸到底有多悠久的历史?
名称:石雕蚕蛹年代:仰韶文化早期(距今约6000年)体量:长约3厘米,宽约1.3厘米出土地点:山西夏县师村遗址收藏单位: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丝绸,作为最资深的“中国制造”,它到底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山西夏县师村遗址出土的石雕蚕蛹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生活在晋南地区的远古先民便已经开始养蚕。这让我们见中华先民发明丝绸文化最初的生动一幕。在夏县的第一次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03:0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