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压坟 必出贵人 逢雨打灵 后代必穷” 丧葬讲究你知多少
俗语说:“积雪压坟,必出贵人;逢雨打灵,后代必穷。”这句话揭示了葬礼的一些规矩。
积雪压坟,必出贵人。古人非常重视墓地,将其视为人命根本,只有妥善保护,才能让后代远离灾难。

因此,古人对逝者的墓地非常讲究。选择墓地时,不仅要选高地,还要挑选良好的位置,认为好的地理位置能让死者与自己更近一些。
同时,好的位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墓地。尽管如今人们对风水不再迷信,但对墓地仍有所讲究。
特别是富裕家庭,为了后代更好的发展,会选择迁移祖坟。
尽管现代人对风水信仰已大为减少,但对于一些富裕家庭来说,他们仍然非常重视墓地。
他们担心祖坟被人抢夺,因此在选择墓地时格外慎重。
对于地势低或墓地高的地方,他们肯定不会选择。
因为如果地势低或墓地过高,容易受到鸟类、老鼠、蛇等动物的干扰。
频繁受到这些动物的干扰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伤害。

逢雨打灵,后代必穷。这句话的意思是,家中有人去世时,必须在丧事前将死者下葬。
如果等到死者下葬后再举行葬礼,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古代社会,人们对死亡持有极度忌讳的态度。
当有人去世时,大家会尽力让他们安葬在一个良好的地方,让逝者得到安息。
如果家中有人去世,就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安葬,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让死者能够安息。
在葬礼上,不同文化和宗教可能有不同的规矩和仪式。以下是一些普遍存在的葬礼规矩:
安葬地点:选择合适的墓地或坟墓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许多人希望将逝者葬在与其家人或社区有关联的地方,或者根据其宗教信仰选择特定的安葬地点。
葬礼仪式:葬礼仪式是为了缅怀逝者并为其送行。这通常包括祷告、演讲、朗诵或唱诵适当的文学作品,以及逝者家人和朋友的致辞和追思。宗教葬礼可能还包括特定的仪式和仪式活动。
服饰要求:在某些文化中,参加葬礼时有着特定的服饰要求,通常是穿着适合场合的正式服装,如黑色或深色衣物。这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悼念之情。

礼仪和行为:在葬礼期间,人们通常会表现出尊重和庄重的态度。这包括保持肃静、遵循仪式的进行、尊重逝者和其家人的感受,并提供慰问和支持。
遗体处理:遗体处理方式因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方式包括土葬、火葬和海葬等。对于土葬和火葬,可能需要遵循特定的程序和仪式。
哀悼期:在一些文化中,家人和亲朋好友会遵循一定的哀悼期,以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和尊重。这可能包括一段时间内的禁忌、特定的节制和行为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葬礼规矩可以因不同地区、宗教和文化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参加葬礼或为逝者安排葬礼时,最好了解并尊重当地的传统和习俗。
李伯谦:从夏商周王朝更迭与考古学文化变迁的关系谈早期夏文化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其建立与更迭过程及其与考古学文化变迁的关系,对于深入认识三代文明的特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史籍记载,夏、商、周三个王朝建立的模式是不同的。关于夏朝的建立,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是这样记述的:0000陈淳: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问题
一前言前不久,我国“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验收,并被评为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了9个课题和44个专题的多学科联合攻关,制定了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年表[1]。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相继成立,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著作频频问世,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个亮点。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12:50000185年湖南挖出两具干尸 打开棺椁女尸动了起来 出土文物价值连城
在1985年,湖南阮陵的黄澄存墓的发掘就曾令元史研究者们狂欢。这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对于元史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不过,这座墓葬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墓葬中尸体的保存情况出奇,刚开棺时,两具尸体都保存良好,栩栩如生。更奇特的是,开棺之后不久,女尸居然突然动了起来。1.一支玉簪引出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03 20:31:270000东亚城市革命与文明起源全图景——中国最早体系研究之六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六节。阅读相关历史背景,请戳这里:从稻作起源到中华文明成长的早期历史图景;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4:14:360000孟姜女坟考古大发现,竟是秦始皇行宫遗址,浴池、卫生间一应俱全
孟姜女坟考古大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传说中的孟姜女墓,至少有5座,这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已聊过(见《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很传奇,其坟的传说也特别,合葬时出了蹊跷》一文)。民间影响最大的,是山海关外的“姜女坟”。此墓见于民国《临榆县志》:“有石出海上,形肖冢,人以为姜女坟。”临榆县1954年已撤销,划归今秦皇岛市。所谓“姜女坟”其实是一组自然耸立的礁石,史称“碣石”。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34: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