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国向中国献狮子,皇帝要送回,送狮人半路干的事皇帝没有想到
狮子最早何进走来中国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似乎已有中国人见过狮子。
这种似猫非猫、似虎非虎的动物,早期称为“狻猊[suān ní]”。汲冢书《穆天子传》称:“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释兽》词条释称:“狻麑[ní],如虦[zhàn]猫,食虎豹。”
狻猊即狮子,为什么改叫狮子?这便与丝绸之路有直接关系。

(狮子)
“狮子”称呼是西汉时出现的,写作“师子”。对于“狮子”得名有不同的说法。有一说法与《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提到的“师子国”有关,师子国即今印度洋上热带岛国、出产狮子的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国家。但这些说法为语言学家所否定,有学者认为,“师子”属于伊朗语系,与波斯语Ser或东伊朗语的se/si有关,狮子从丝绸之路走来中国后,中原人也接受了这一叫法。
丝绸之路开通后,狮子与其它奇珍动物一起来到了中原。西汉时“皇家动物园”里已出现了狮子身影。《汉书·西域传》记载:“……薄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动物园)
这比现在的国家动物园里的珍稀动物还多。记述汉都长安的地理名著《三辅黄图》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这些珍禽稀兽圈养在当时长安后宫中的奇华殿。
到东汉时西域及西亚国家向中原献狮子,已有非常明确的记载,仅东汉时期至少有4次,最早一起在章和元年(公元87年),《后汉书·章帝纪》记载:“是岁,西域长史班超击莎车,大破之;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此后,通过之路进入中国的狮子历代不绝。

(张骞使西域)
据《魏书·西域传》,北魏时,嚈哒国于正光(公元520-公元525年)末,“遣使贡师子一。”另据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这次进贡狮子的,是“波斯国”,普泰元年(公元531年)广陵王(北魏节闵帝)即位后,要求将这狮子送归本国。
因为路途太远,送狮子者“遂在路杀狮子而返”。半路杀狮子,这件事真的太意外了,连皇帝也没有想到,朝廷要治罪,幸好有人说情,送狮子的人方免灾。

(死狮)
在唐宋以前,狮子主要从陆上丝绸之路进来,明朝郑和下西洋后,则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外国向中国进贡狮子更为活跃和积极。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郑和下西洋开始,到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这一百多年间,不时有外国进贡狮子给大明王朝。
进贡狮子可不是无偿的,实际上一种变向贸易,朝廷回赠更多,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外国喜欢向我中国献狮子的主要原因。因此,当时出现了“却贡”声音。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据《明史》,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进贡最积极的撒马儿罕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其使由满剌加至广东,贡狮子、鹦鹉诸物。”明朝礼官耿裕就此上言明孝宗朱祐樘:“南海非西域贡道,请却之。”
外国向中国进贡狮子最晚一起,时间在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清实录》记载:“西洋(葡萄牙)国主阿丰素遣陪臣本多白垒拉,进表贡狮子。”

(清朝时中葡使节交流)
古代那些陪葬的嫔妃 为啥双腿都被掰开(陪葬嫔妃)
不陪葬的嫔妃双腿掰开是因为死前的挣扎。古代的帝王在下葬的时候规格都是非常高,有着各种各样的陪葬品,并且还有着活人殉葬。这是因为古人们的认知认为人在死之后就会到达另一个世界,而把这些东西一起埋葬下去,在另外一个世界也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在当时会被殉葬的,除了一些太监和宫女之外,甚至连皇上比较喜欢的平妃也有可能会被埋葬进去。埋葬的嫔妃我要新鲜事2023-08-12 21:25:160000山东小山村发现特殊的古墓 棺材里面装满清水(特殊古墓)
棺材里的清水是掩饰还有夹层。要是对于考古以及古墓等比较有兴趣的朋友,肯定都听说过,有一说法叫做十墓九空,大概的意思是当我们现在挖掘的时候,十个墓穴里面有九个都是空,这些空的墓穴自然因为已经被盗墓贼光顾,其中被挖掘最多就是一些汉代的墓穴,主要因为汉代的时候非常流行厚葬,不光有着很高的规格,而且会有着很多的陪葬品,才会让那么多的盗墓贼惦记上。汉代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3-11 19:51:090000陕西农户搜肥发现唐朝皇家女贵族墓,墓志透露她人漂亮,婚姻开放
唐房陵大长公主墓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古墓发现史上,有很多意外,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唐朝皇家女贵族墓——房陵大长公主墓的发现,便极偶然,竟然是农民搜肥时发现的。房陵大长公主为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第六女,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唐高宗李治的姑妈。其墓位于今陕西省富平县时称吕村乡双宝村北约250米处,在李渊献陵东北方约2.5公里。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01:540000